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精彩纷呈,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短小篇章,只要蕴含深刻、诗意隽永,更会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有些作品虽然语言扼要、风格简练,却发人深省;有些诗歌思想开展、字句铺张,也令人赏心悦目。

古诗词经常采用善敷和善删的艺术手段,前者重于生发和开掘,后者讲求炼字与造句。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然全诗120句,多达840字,但并不显得拖沓和繁琐,细细品味,反而觉得悠扬旖旎、情至文生。而元稹的《行宫》,只有短短20字,却意在言外,读之也不觉其短。
盛唐的诗圣也喜欢运用善敷之法,比如他的《石壕吏》就内容丰富,令人印象深刻。下面介绍的是杜甫写诗赠友,这首七律之所以流传久远,都因尾联技法高超。
所思
唐代:杜甫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杜甫一生仕途坎坷,半世都四处漂泊。不过他学富五车、交游广泛,所以诗人虽然穷困潦倒,但每到一处都会得到朋友的帮助。不过杜甫对待朋友也是情真意切,哪怕自己只有十文钱,也愿意拿出七文钱帮助别人。
诗仙李白只和杜甫见过几次面,就非常敬佩他的为人,分别时还赋诗表达怀念之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当时他的朋友崔漪被贬为荆州司马,诗人心里非常担心,又困在长安无法前去探望,无奈之下便赋诗一篇,表达自己的一番同情。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荆州的醉司马,我想你想得好苦!自从你被贬之后,我就经常以酒浇愁。九江的日落之后,你在哪家酒馆醒来?一柱观是你常去之处,你在那可曾安稳地睡过几回?
你诉说心事,却可怜无人聆听;我总想打听你的消息,但总无信使往来。只好拜托锦水,携带我的两行热泪,一路曲折东行,希望可以顺利通过滟滪堆。
杜甫宅心仁厚,而且也有仕途受阻的经历,所以他非常理解对方此时的凄凉心境。开篇用“苦忆”二字,展现了作者与朋友间的情谊深厚。而“醉司马”,既交代了对方的地位,又传达了他嗜酒好饮,为后面的“醒何处”打下伏笔。
因为交情不薄,才知道对方的兴趣爱好,甚至朋友经常在何处投宿都一清二楚。“一柱观头眠几回”,就暗示了诗人经常与其在一起痛饮。读者还可以想象出他们一边饮酒赋诗,一边交流感情,也许还曾共同畅想未来、展望美好。
诗人如此虚写,既是一种无奈,也曲折地表现出自己与对方的深情。“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颈联中的“可怜”二字,由虚写转到实写,诗人叹息山高路远、音信难通,自己又苦无分身之术,于是自然地就过渡到尾联的抒发情感。
前三联先是虚写,然后实写,尾联又是虚写。作者想象自己的眼泪就像一叶扁舟,顺水而下,经过瞿塘峡口,一直流到荆州。杜甫真是诗坛一流高手,此处化景物为情思,深切地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思念之情。
纵览杜甫的这首七律,若不是尾联描写精彩,全篇就显得非常一般。所以一首优秀的诗篇,无论是开篇突兀,还是结尾深情,只要有一个亮点,读者都会感到言尽而意无穷。
杜甫在这首诗中就是采用善敷之法,诗人首先说我很想你,然后又列举出对方的兴趣、以及常去饮酒的场所,从而引发朋友的回忆。
然后作者又说我想去看望你,但音信不通、分身乏术,更让对方感到了诗人的一片诚意。最后诗人只能派遣“双泪”借助锦水,经过千辛万苦来到荆州。如此煽情,对方一定会感动得涕泪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