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味裡話家風③:一封封戰疫家書往來之間,兒子長大了

作者:南方都市報
年味裡話家風③:一封封戰疫家書往來之間,兒子長大了

媽媽在防疫一線,兒子在隔離備戰聯考。2021年6月,一對母子的感人事迹被廣泛報道,故事主人公是廣州護士吳金玲及其兒子羅迪。

2020年,吳金玲曾遠赴武漢支援戰疫,兒子給她寫“減壓信”,為她加油打氣。一年半後,吳金玲再度成為“最美逆行者”,在廣州參加社群防疫工作,卻抽不出多少時間為準備聯考的兒子鼓勁。

2022年新春到來之際,南都“羊城好家風”主題報道團隊将鏡頭對準這個醫護家庭,記錄他們的家風故事。

年味裡話家風③:一封封戰疫家書往來之間,兒子長大了

廣州護士吳金玲的戰疫故事曾被廣泛報道。

在家庭教育、傳承家風上,吳金玲一家強調“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此前,為了迎接兒子的成人禮,吳金玲曾給羅迪寫過一封信,寄語他“要善于思考和學習,要有誠信、懂得感恩,為人處世要寬容和低調”。

如今正在異地求學的兒子羅迪正在一步步實作父母對自己的期許。

長輩的教導:行百善,正己身

吳金玲現是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内科門診的一名護士長。她出生在增城一個農村家庭。在家中,吳金玲是老大,下面還有弟弟妹妹。

父母文化不高,但一家崇文重教,吳金玲記得爸爸經常勉勵兒女:“多讀書,不要受人欺負。”為了供吳金玲讀書,爸爸東挪西湊,曾經礙着面子向人借錢。在吳金玲的記憶中,她的父母樸實讷言,對子女的家教“身教”多于“言傳”。

吳金玲在暨南大學讀了大學,學習護理專業。畢業之後,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作,在一線醫護崗位上已經工作超過20年。

婚後,吳金玲生下一子,取名羅迪。對于兒子的教育,吳金玲和丈夫都十分上心。“孩子的爸爸教一些人生道理較多,我側重照顧孩子的生活。”吳金玲說。但兩人重言傳重身教,以身作則讓兒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裡長輩傳下來的有關做人做事的規矩,吳金玲作了總結,可算作家訓:“孝為先,行百善,正己身,勤儉自立”。兒子羅迪也深受影響。如今,羅迪已長大成人,有着同齡人少見的沉穩氣質。

兒子寫“減壓信”

給戰疫媽媽打氣

日常生活中,吳金玲與羅迪之間的情感表達較為内斂。而發生在兩年前的武漢戰疫,讓這份親情有了更坦白的表達。

年味裡話家風③:一封封戰疫家書往來之間,兒子長大了

2020年初,支援武漢戰疫的“最美逆行者”吳金玲。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128名廣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緊急集合,馳援武漢。當時作為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管護師的吳金玲正是其中一員,到達武漢之後,和同僚對口支援漢口醫院。

在馳援日記裡,她寫到當時的情景:“我們管理兩個護理單元上百号病人,其中一區還有不少危重患者,晚上8點還有幾十号病人在打點滴,我們忙着處理醫囑,收病人,忙着加藥,忙着接補液在病房穿梭。”

忙完之後回到駐地酒店,收拾完畢,已是第二天淩晨。病房裡的緊張和壓力仍在腦海萦繞,躺在床上的吳金玲打開手機,看到兒子羅迪發來的照片P圖,頓覺欣慰,嘴角悄悄上揚。羅迪把媽媽穿着防護服的照片添上些許文字,表達愛意和鼓勵:“最可愛的人!願母親平安凱旋。”

年味裡話家風③:一封封戰疫家書往來之間,兒子長大了

2020年在武漢戰疫時,吳金玲和兒子的聊天記錄,聊天背景是一朵向日葵,或有一份“一舉奪魁”的願望。

出征支援武漢的那天下午,吳金玲忙着收拾行李,同時把自己收到的緊急任務告訴了兒子。“武漢是第一線,我心裡肯定想過很多。”當時羅迪甚至想象過最糟的情況,但他的擔心并沒有讓媽媽知道。幾天後,他選擇寫一封比較正式的信,通過微信發給媽媽。

“媽媽平時就是淚點低的人,她有很強的同理心。我寫的時候,就是想象她處在什麼樣的情景之中,以此為出發點給她打氣。”羅迪解釋道。那時候羅迪還不到18歲,他的成熟懂事讓吳金玲感到驕傲。

父母和兒子做朋友

為了迎接兒子的成人禮,吳金玲夫妻倆曾正式寫給羅迪一封信。信中,他們對兒子說:“十八年以來,你一直都是讓我引以為豪的。你豁達、謙虛、有禮,有自己的意志和智慧。”

年味裡話家風③:一封封戰疫家書往來之間,兒子長大了

2020年11月,廣東實驗中學成人禮,羅迪(右)拍照留念。

吳金玲平時在醫院的工作繁重,她的丈夫從事個體經營,兩人有時都很忙。不過,羅迪從國中開始就離開家寄宿,早早養成了獨立的性格。

即使聯考期間處于隔離備戰的狀态,羅迪仍然保持一顆平常心。當時,吳金玲一度擔心兒子的吃飯問題,羅迪回憶此事時卻輕描淡寫:“根本沒必要那麼擔心,後來很快不就解決了嘛。”

對于兒子的成長,吳金玲說,從小就有點放養,沒有那麼嚴格,“我們就像朋友一樣”。也正是這個原因,夫妻倆對兒子的人生建議不會太具體,隻是期望羅迪能夠一直保持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态。除此之外,他們忠告兒子要善于思考和學習,要有誠信、懂得感恩,為人處世要寬容和低調。

聯考之後,羅迪去了徐州的中國礦業大學讀書。“他現在長大了,很多想法都已經成熟。他有自己的路可以選擇,不一定需要按照大人的路來走。”對于兒子的将來,吳金玲這樣表示。

年味裡話家風③:一封封戰疫家書往來之間,兒子長大了

吳金玲說,和兒子“就像朋友一樣”。

【同題問答】

問:您認為家風是什麼?能說說您家的家訓嗎?

答:家風就是家裡需要正能量的風氣,言傳身教,大人做什麼,小孩會跟着做什麼。我家家訓:孝為先,行百善,正己身,勤儉自立。

問:家裡對您影響最大的人是誰?

答:我的家公。對實際工作、人生道路幫助很大。

問:關于家風的記憶中,最難忘的一件事是什麼?

答:家公教育我們,要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蕩蕩做事,一家人對此印象都很深。

問:您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如何傳承家風?

答:希望他健康成長就好。傳承家風還是要以身作則。

總策劃:戎明昌

執行策劃:王衛國

統籌:李陵玻 陳偉斌 尹來

執行統籌:鄒琳 陳傑生 葉孜文 陳成效 王道斌

采寫:南都、N視訊記者 馬輝 陳傑生 王道斌 實習生 黃紫淇

攝影:南都、N視訊記者 張志韬 鐘銳鈞(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視訊:南都、N視訊記者 劉寶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