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網際網路來到海拔1700米的小山村 | 春節手記

作者:北青深一度

記者/夏凡

編輯/宋建華

當網際網路來到海拔1700米的小山村 | 春節手記

二仙岩村是湖北恩施鹹豐縣海拔最高的村莊,交通較為不便

田琴,今年33歲,是湖北省恩施州鹹豐縣活龍坪鄉二仙岩村村幹部,19歲之前她沒有出過縣城。

鹹豐縣曾是貧困縣,二仙岩村是這裡海拔最高的村莊,最高點達1700米。

二十年前,村裡的孩子隻有通過讀書才有可能去鎮上、去縣城,乃至去更遠的、大山外面的世界。十年前,村裡的生活和鎮上的生活還隔着20分鐘車程的盤山公路,五天一次的趕集是村民重要的集中采購活動。

十年來,田琴作為村幹部見證和參與了村裡的變化:飲用水工程、電網改造、路面硬化、危房改造、寬帶進村……

上面千根線,底下一根針。村委會的工作千頭萬緒,這十年來,她和村民們的感情是腳步一步步走出來的,是一句句話說出來的,是一件件事情上磨出來的。

在她的推動下,去年電商平台的終端觸角第一次深入了她所在的山村,村裡的這個春節也是以發生了一些變化。

以下是她的自述:

契機

春節這幾天正是村裡最熱鬧的時候,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小車一輛輛開回來,村裡的人一下子就多了大半。這時候,家家戶戶也都開始備年貨了。

與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去鎮上趕集購買年貨的人明顯少了,以前還沒進街就看見到處擠得滿滿當當,讨價還價的吆喝一聲高過一聲。今年村裡很多人家在備年貨時都有了新方法:去年生鮮電商平台第一次進了我們村,大家都能直接從網上買了。

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我們二仙岩村偏遠,以前快遞都隻能送到鎮上,誰能想到今年連蔬菜都能送進村呢?

我今年33歲,算是村裡最年輕的一批人,接觸新東西也學得快。2021年上半年,我偶然發現鎮上出現了一家“淘菜菜”的店面。一個飯店老闆留出了一間店面兼職做這個,裡面堆滿了生鮮蔬菜等貨品。我對網購并不陌生,但看到淘菜菜平台上還有很多反季節的蔬菜和水果,還是吃了一驚,這是趕集的時候買不到的。

我姑姑今年60歲,在村裡開超市。去年端午節,我在平台上買了一些水果和飲料去看她,順便提了一句淘菜菜下單第二天就送到了。姑姑來了興趣,問我怎麼用。過了幾天,她就找我商量,要把自己的超市做成一個自提點,以後村裡的人買點吃的也很友善。

當網際網路來到海拔1700米的小山村 | 春節手記

田琴(左)在教村民使用智能手機采購日常所需

變遷中的山村

二仙岩村是鹹豐縣海拔最高的村莊,平均都有1400米左右,我們這兒風景很美,山上霧大,望着遠處時感覺自己像住在雲裡。但這也意味着一些不友善,下雨多的時候,村裡的太陽能路燈就會電力不足。

去鎮上的路都是盤山公路,從村裡去要20分鐘車程,走路得花快兩個小時。除了趕集,一般都是有必須要辦的事才去鎮上。村裡沒什麼娛樂,小時候一到趕集我就特别開心。集市每五天開一次,小攤上什麼都有,百貨、服飾和各種特産,我看到啥都想吃,拉着爸媽給我買餅和糖,每次都戀戀不舍地等末班的小巴車回去。車裡總是擠得滿滿當當,大家的手指上都勒滿了塑膠袋。

因為地處偏僻,村民都習慣了這樣規劃生活。如果從網上買了東西,等快遞發到縣城、再轉到鄉鎮的快遞代收點,基本都要五天,慢的話要一周。我們就和代收點打電話溝通,多放幾天,碰上趕集或者有事再順便去拿。

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村裡這些年也慢慢有了一些變化。木頭房子慢慢建立成磚房,村委會門口修起了籃球場。硬化的小路越來越多,信号塔增加了,大部分人家都裝起了寬帶。

除了基礎設施的完善,網際網路還深入了村裡平時的管理。村委會設定了綜合服務的視窗,我們學會了在電腦上操作“一網通辦”的平台,村民基本上不需要去鎮上辦事了。

我已經當了十年村幹部了,現在是村支書。我還挺喜歡這份工作的。

那天姑姑和我提起做電商後,我也一直在琢磨,如果能把淘菜菜的服務接進村子,不僅自己多了份兼職,也能友善村民的生活。

當網際網路來到海拔1700米的小山村 | 春節手記

100多萬斤施恩富硒洋芋通過電商銷往了全國各地

新與舊

姑姑年紀大了,學不會手機操作,線上的部分就由我幫忙。

村幹部經常需要挨家挨戶走訪,是以我對村裡每一戶的情況都比較清楚。我們村還有個微信群,平時有什麼大小事都在群裡通知。推廣平台時,我也借鑒了這個方法,把村民們都拉進了一個購物群,有什麼優惠資訊都發到群裡。

不過,生鮮電商平台在我們村還是一個新鮮的事物,怎麼才能讓更多人接受呢?我每天下班了就和姑姑挨家挨戶介紹,雖然村民們都認識我,但還是有很多人半信半疑,擔心是騙人的。是以周末的時候我們就開車帶上一些自己從平台買的水果、蔬菜和牛奶,當作樣品給他們看。年輕人還比較能接受,但有人就比較抵觸“你不要跟我說,我不懂這個”,還有人想直接給現金就買了,不願意學習操作的流程。

為了讓更多村民嘗試,我們還準備了一些小禮物,隻要試着下單,就送飲料或者玉米,大家都喜歡這種實在的東西。大部分老人一開始都不接受這個,但看到周圍的人每天去店裡把菜提回家,價格也确實便宜,就跑到我姑姑的店裡問能不能幫他買。現在,連附近的村子也慢慢像我們這樣了。

過年前這段時間來取貨的人尤其多,幾乎都是外地子女提前買的,有的是父親愛喝的酒,有的是拜年時送禮的禮盒。村裡有一半人都在用,我們每天會接到二十個左右的訂單。

除了下單購買,我們還能通過平台把村裡量大的産品賣出去。去年9月,村裡合作社有100多萬斤洋芋通過阿裡巴巴社群電商淘菜菜被打包銷往全國各地,恩施富硒洋芋第一次出現在了中國農民豐收節啟動大會上,大家都挺驕傲的。

我們二仙岩是重點濕地保護區,山上風景特别好,還有很多藥材特産,可惜還沒有旅遊開發。村裡年輕人少,想辦大事不好推動。我希望能通過這個平台把村裡的特産推銷出去,為村民帶來更多收入。我更希望讓更多人注意到大山裡的二仙岩村。

當網際網路來到海拔1700米的小山村 | 春節手記

田琴幫助村中留守的老人做農務

後記

上面千根線,底下一根針。

村委會在最基層的工作中穿針引線,為村民服務,他們是地理上、更是行政體系的“最後一公裡”。

社群電商走進山村,在工業品下行、農産品上行中也發揮了穿針引線的作用,是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服務美好生活的“最後一公裡”。

電子商務正在走進越來越多的鄉村。《2021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農村電商在縣域穩産保供、複工複産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凸顯。2020年全國2083個縣域網絡零售額35303.2億元,占全國網絡零售額的比重為30%。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産權歸【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