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八字訣:怎樣将書讀得通透?

看到一篇好的文章,不禁收藏,随時拿來看看,警示自我...

  轉自 http://www.yangzhiping.com/psy/reading.html

                            讀書八字訣:怎樣将書讀得通透?

從吃透到通透

有種說法,吃透一本書,才算好好讀過。然而比吃透境界更高,是通透。吃透僅限于書中内容,通透則是将書中内容與正反上下、古今中外背景知識互相關聯。

當你做到讀書通透,收獲将遠遠大于手頭那一本書。那麼,怎樣将書讀得通透?試看讀書八字訣:“正反上下,古今中外”。

讀書的反與古

讀書通透第一步是“反”與“古”,就是故意進行思想實驗。

比如“反”,哲學家波普爾在上個世紀提出“可證僞原則”,今天成為科學界通用準則。然而,當你用讀書“反”法來思考,假設何時,科學可證僞性會失效。

這類看似不可推翻的基本假設,一旦開始逆向思維,馬上會找到很多好圖書。比如,陳曉平的《貝葉斯方法與科學合理性》與古德曼的《事實、虛構和預測》,以及諾獎得主西蒙當年對波普爾的批判。站在古德曼、西蒙的角度,重新來反思“可證僞原則”,你離了解科學本質,将更近一步。

再舉個例子,國人讀書,碰到一個好概念,如“一萬小時定律”,此時,就恨不得馬上寫科普,告訴所有人。如果知道讀書八字訣,那麼,寫文章前是先尋找,是否存在“一萬小時定律”的反證?

耐心搜尋下,我們馬上就能找到來自科學界的質疑文獻。恰巧昨天晚上,我們境外合作科學家發了一份最新的論文過來。在這裡直接說結論。

  • 結論1:練習時間長短和表現好壞有正相關,但練習時間僅能解釋12%表現的變異量;
  • 結論2:練習效果對遊戲類表現有最多幫助,接着是 音樂、運動、教育,但練習僅能解釋教育和職業表現中不到5%變異。

是以,當你熟練運用讀書“反”字訣,就不會輕易接受這些看似正确、實際錯誤的觀點,或者在微網誌上轉發一大堆看似雞血、實際錯誤的觀點。獨立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再說“古”字訣,類似讀書的“反”法。大量今天看似正确的結論,一旦放到不同的曆史周期,結論還能經得住考驗嗎? 比如,如果你希望更好了解學習與閱讀本質,那麼你應該思考,人類怎樣産生閱讀與學校?你馬上會發現一些更本質的東西。那些跨越不同曆史周期,還能發揮作用的結論,是離真相更近的元知識。

從錢鐘書到張五常:讀書的正

接着說讀書“正”字訣。“反”與“古”側重質疑基本假設,通過逆向思維與放到另一個曆史周期來提升思維品質。讀書“正”字訣則首重鮮活證據。

讀書正法集大成者為錢鐘書與張五常。錢鐘書善于從筆記小說、詩詞中驗證據與正典映照。他的筆記從來是斷斷續續的,不太注重所謂的思維體系,更注重鮮活證據,是以他曾言道:

積小以明大,而又舉大以貫小;推末以至末,而又探末以窮末;互動往複,庶幾乎義解圓足而免于偏枯,所謂闡釋之循環者是矣。

這段關于錢鐘書讀書方法的典故,出自鐘書弟子香港張隆溪教授。張五常關于自己讀書方法的完整闡述,則首推《吾意獨憐才》一書學習三篇。

所謂正,假設大師是對的;所謂正,窮盡心力,去尋找鮮活證據。

這就是五常的“正”法。“正”首重鮮活證據,而非觀點争辯。錢鐘書從山林筆記中能學到什麼大道?無非是以正逼近曆史的複雜度而已。張五常這類一流學者,難道真的會相信每一位大師的言論嗎?無非是先學到大師的好,再來挑刺大師。

好思想與壞思想差別在于,前者側重鮮活證據,後者側重說服自己或他人。是以達爾文曾言,碰到不相信的,立即寫下來,否則隔了一段時間,大腦會本能的拒絕相信。

從讀書“正”字訣角度來說,數學給予再高評價也不過分,因為它是人類心智皇冠,唯有數學,才能提供思維最高抽象級别的鮮活證據。

讀書的上下

再說讀書的“上下”,人們以思考空間的方式思考時間。你習慣說:

展望未來、回顧過去

這是語言學著名的時空隐喻。未來、過去是時間名詞;展望、回顧則是空間名詞。人們會采取空間名詞的處理方式來思考時間。

為了在時空中生存下來,我們從小不得不形成良好的空間習慣。空間推理能力在構成智商主要名額的同時,也成了人類心理慣性的主要來源,是以讀書時,有意識地改變空間次元,如高度、房間挑高、内外概念,将獲得更好的創意。

有三個很搞笑的研究,或許可以讓大家更明白讀書的“上下”法,如何改變與突破空間慣性來提升創意。

  • 其一,即使是房子天花闆增高二公分,創意改善;
  • 其二,你靠在箱子外面思考,相對在箱子裡面思考,創造力的确有所改善,甚至虛拟箱子也有此效果;
  • 其三,一群實驗參與者繞着方形房間的邊緣走、另一群則是随便走。結果發現,那些随便走的人創造力更好。類似研究均指向空間的改變對創造力的影響。 再舉個空間方面的有趣例子。在學習與記憶領域,這幾年新研究發現,你背單詞時,即使其它變量都不改變,僅僅多跑一個地方背,效率也會提高。因為人類生存早期,其實就是在這種不同位置之間遷移的。

這就是讀書的“上下”法,有意識地通過改變自己習以為常的與空間相處的方式,來獲得更好的學習效率與讀書創意。

總結

讀書通透總結起來,就是八個字:“正反上下,古今中外”。

  • 正:通過正面證據去驗證書中觀點;
  • 反:通過證僞法檢驗與反思書中觀點;
  • 上下:在不同的空間次元讀書與思考,以拓寬思維,提高創意;
  • 古今:由今聯想到古,從曆史變化的角度來了解問題;
  • 中外:這個好了解,即從地域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問題。

此乃讀書八字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