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區西北方向百餘公裡外,海陀山連綿起伏。對于山下的延慶區張山營鎮後黑龍廟村的村民來說,這個冬天格外熱鬧。伴随着春節的濃濃年味兒,漫步村中,無論是牆上手繪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彩畫,還是窗戶上以冬奧競賽項目為主題設計的剪紙,處處都展現着冬奧會對後黑龍廟村的影響。
張山營鎮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所在地。北依海陀山、玉渡山,南面野鴨湖、官廳水庫,豐富的旅遊資源、獨特的氣候條件,讓這裡享有“京西北第一鎮”的美譽。随着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這個進入“冬奧時間”的小鎮駛上冰雪運動的“快車道”,開啟了前所未有的蝶變之旅。
“當時聽到冬奧會開到了家門口,我就準備回來看看。”張海超是土生土長的後黑龍廟村人,也是當地一家精品連鎖民宿的創辦者。據他介紹,正是看到冬奧會帶來的東風,讓原本在市區做生意的他下定決心回鄉創業,通過把家裡的老房子裝修翻新,第一家民宿小院就此建成營業。
從改造自家的老院子,到租用村民閑置農宅、邀請村民一同出資經營,再到走出延慶、走向全國各地,如今,張海超的民宿生意越做越大,在全國各地已有超過100家精品民宿。
因民宿産業受益的不隻是張海超。記者了解到,目前後黑龍廟村共發展起20個民宿小院,通過與村民合作的經營模式,村民們不僅将老房出租收取租金,還通過在民宿擔任管家、保潔、修理工等,實作了在家門口就業。“目前在我們這裡工作的村民有35人,每人每年可以增收四五萬元。”張海超告訴記者。
因冬奧興起的民宿産業不斷發展壯大,推動着鄉村振興和百姓生活水準的提高。據張海超介紹,僅他所經營的民宿,每年就可拿出5%的經營利潤作為村内建設公共基金。同時,随着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旅遊住宿,還帶動了村裡果蔬産業發展轉型,通過發展采摘、綠色蔬果,讓村民們的葡萄、蘋果等綠色農産品走上了“高端路線”,成為又一條增收的路子。2019年,後黑龍廟村成功摘掉低收入村的帽子,獲評北京市“美麗鄉村”。2020年,一躍成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不隻是後黑龍廟村,依靠民宿産業帶動、一三産業融合發展,張山營全鎮1285戶農戶全部告别“低收入戶”。2016年底至2021年,水峪、東門營、後黑龍廟等15個村建成全市“美麗鄉村”,約占全鎮村子的一半。
自冬奧會籌辦以來,張山營鎮基礎設施全方位提升,給當地群衆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占地1.64萬畝的延慶阪泉體育公園裡,蔡家河蜿蜒流淌,萬畝林海望不到頭;污水處理廠(站)實作村莊的大部分污水集中處理,改變了多年污水靠車拉的曆史;綠色能源為百姓帶來了清潔的瓦斯、電力,燒煤、燒柴火的曆史一去不複返……
“冬奧會改變了我整個的人生軌迹。”春節期間,張海超民宿新配套的咖啡館開始營業,村民們為前來的遊客們表演着節目……在北京冬奧會的大舞台上,張山營這座小鎮,将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界面前。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陳昊
責編:戰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