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才是真“武松”,他打得了猛虎,玩得起浪漫,堪稱最強王者

此人才是真“武松”,他打得了猛虎,玩得起浪漫,堪稱最強王者

作者:老談,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醜牛凱旋歸,寅虎逢春至。伴随新年到來,十二生肖裡的那頭小老虎,雀躍着來到了我們身邊。

關乎老虎的成語,諸位能想到幾個?虎視眈眈、狐假虎威、藏龍卧虎,等等等等,大部分的成語,都充滿了陰謀與戾氣,與我們新年的氣氛,格格不入。

在一衆成語中,“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顯得既陽剛又細膩,還充滿了美感。

老實說,這兩句話其實并不算是成語,它來自英國某個詩人寫的現代詩歌。

這兩句富有哲理的小詩,由中國的餘光中先生翻譯過來,在華語世界裡,突然就流行開來。

換言之,“猛虎嗅薔薇”,實則是一件舶來品。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花朵與猛虎之間,難道就沒有關聯了嗎?

當然是有的,而且可能比英國詩人寫的,更加詩情畫意。諸位若不信,就請老談和你們談談。

此人才是真“武松”,他打得了猛虎,玩得起浪漫,堪稱最強王者

1,猛虎

毋庸置疑,老虎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動物,實際上,中國就是虎族的故鄉。據相關學者考證,最早的老虎,起源于200萬年之前的河南繩池。

既然生長于中國,聰明的中國人顯然會賦予它更多的人文概念和意涵,這便是所謂的“虎文化”。

與虎有關的文學作品,諸位又能想到多少?在古代演義小說中,薛丁山打過虎,李存孝也殺過虎,對這兩位英雄,有的人或許未曾耳聞。《水浒》中的武松,想必每個人都知道吧。

武松的原型又是誰?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考據,筆者就說其中之一的可能。

話說,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争。有一個叫張士誠的鹽販,忍受不了權貴的壓榨,便順應天下的大勢,高舉起反抗的義旗。

此人才是真“武松”,他打得了猛虎,玩得起浪漫,堪稱最強王者

他先是控制住鹽場駐紮的士兵,其後擒賊擒王,殺死最高長官鹽課司署。以此為據點,張士誠招兵買馬,發展勢力,這就是元末明初,曆史上的“十八條扁擔”起義。

想要成就事業,張士誠不僅倚重于赳赳武夫,他同樣需要一個軍師。張士誠的智囊,在曆史上同樣有名——知名度甚至超過了其本人。軍師的名字叫施耐庵,相比于智謀,施的文采,顯然更勝一籌。

施耐庵與一個叫卞元亨的人,互相交好。能得到施大才子的認可,卞的能力自然也非同小可。他長得帥,豐額高顴,骨清神偉;武功很高,“嘗試劍,膂力過人,能舉千斤”;又有文采,“幼讀史書,成年時,好文學,善吟詩”。卞元亨就是傳說中的文武全才。

他來自于江蘇鹽城縣便倉鎮。便倉位于揚子江之北,古運河之東,方圓不足十公裡,人口不過萬。是一個靜谧、安甯的小城鎮。

就在這個小城鎮周邊,卻有一隻老虎出沒,周邊的人很害怕,沒有敢單獨外出的。卞元亨聽說後,頗不以為然,他偏偏要單獨出行,專門去找尋老虎。

不知諸位對武松的故事是否還有印象,他之是以上景陽岡,某種程度上,是其自尊心在作祟,武松其實是很害怕老虎的,最後打虎,屬于不得已而為之。單就這一點來說,卞元亨的勇氣,強于武松多矣。

他打虎的過程,在古書上記載得極為簡略。《卞氏宗譜》中,以“嘗徒手斃虎”五字總結,另一本古書裡,描寫相對詳細,“卞徒手獨往,以腳蹴虎颌,使虎立斃”。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卞元亨一腳蹬死了老虎。

此人才是真“武松”,他打得了猛虎,玩得起浪漫,堪稱最強王者

據說,施耐庵後來寫武松打虎,即是參考了好友的這段經曆。

張士誠同樣欣賞之,他封卞元亨為殿左将軍,不久之後,卞的名氣威震海内外。有理由相信,那時的卞元亨,想必也是意氣風發吧。

前年脍鲸東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壯;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急雪滿貂裘。

陸遊的這首“打虎詩”,就像是卞元亨的精神寫照。寫這首詩時,陸遊其實是失落的,“脍鲸”也好,“射虎”也罷,他的英雄之舉,皆發生在往昔。“今年摧頹最堪笑,華發蒼顔羞自照”,陸遊在之後一句,凄涼地寫道。

此人才是真“武松”,他打得了猛虎,玩得起浪漫,堪稱最強王者

2,牡丹

元末的起義軍,最終發展成三股勢力,即張士誠、陳友諒,以及朱元璋。衆所周知,朱元璋笑到了最後,最終建立了大明朝。

在争奪天下的過程中,卞元亨也曾三番五次給老闆提建議,然而,“張士誠跋扈,屢陳不聽”。無奈之下,卞元亨選擇辭官不做,隐退便倉。

他回老家幹什麼呢?根據史書記載,卞元亨還是個浪漫之人,他“居鹽城之便倉,手植牡丹于庭,花開正茂”。原來,這個打虎的猛士,竟然回家種牡丹去了。

卞元亨種植的牡丹,可不是普通的凡品,這種牡丹共有“三絕”:

花開時節,一朵朵的牡丹嬌豔欲滴,分外妖娆。但你仔細觀察,花朵之下的枝幹卻幹枯如柴,憔悴欲朽,輕輕一折,即可折斷,點火即着,并且很快就燃燒殆盡。此為“一絕”。

細數牡丹花的花瓣,正常年份,每朵花有12瓣花瓣;到了農曆閏月年份,每朵花必有13瓣,幾乎從無差錯。此為“二絕”。

尋常的牡丹花,往往是春天開放,民諺中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照看芍藥”,說的就是此理;便倉的牡丹,在深秋甚至隆冬時候,方才競相開放。此為“三絕”。

此種花朵,還有一個浪漫的稱謂,即“枯枝牡丹”,清代文人創作的長篇小說《鏡花緣》中,還特意記載過此花:“如今世上所傳枯枝牡丹,淮南卞倉最多。”

在民間的口耳相傳中,“枯枝牡丹”的誕生,與卞元亨息息相關。

話說,卞元亨辭官回家的路上,中途丢失馬鞭,他尋覓馬鞭的過程中,偶遇一隻花鹿,鹿嘴裡銜着枯枝,跪倒在馬前。

卞元亨取其枯枝,策馬而歸,回到家裡時,插枯枝于地,不久之後,“枯枝牡丹”就開花了。

此人才是真“武松”,他打得了猛虎,玩得起浪漫,堪稱最強王者

就在卞元亨在家種開心種牡丹的時候,張士誠的處境卻一日不如一日,不久之後,朱元璋就打敗了他。卞元亨的大名,朱元璋早有耳聞,便多次征召。

雖然歸隐故裡,卞元亨卻有忠君之心,他不願意對明朝稱臣。卞的舉動,惹惱了朱元璋,盛怒之下,将他遠戍遼東。

十年之後,朱元璋已然去世,卞元亨這才得赦歸家。他回家之時,九年沒有開花的牡丹,突然競相開放,重放異彩。卞元亨感慨良多,遂賦詩兩首:

牡丹本是親手栽,十度春風九不開。

多少繁華零落盡,一枝猶待主人來。

草堂松菊晚凋殘,獨有西園舊牡丹。

自是枯枝存勁節,依依唯戀故人還。

今天的我們,常說一句話:“花解主人語,花随主人心。”看來,這也不是騙人的,卞元亨的苦楚與悲涼,隻有花知道。

此人才是真“武松”,他打得了猛虎,玩得起浪漫,堪稱最強王者

3,後續

朱元璋征召卞元亨時,卞元亨作詩明志,以一句“恐使田橫客笑人,待我南還花再開”,回絕了大明皇帝。

田橫何許人也?秦朝末年起義軍首領,他自立為齊王。劉邦統一天下後,同樣下旨征召他,田橫不想稱臣,帶領五百門客逃亡海島,他們就是後世著名的“田橫五百士”。最後,在劉邦擠兌之下,田橫被迫自殺,而五百名手下,聞田橫已死,亦全部自殺。

卞元亨以“田橫客”自居,其用意不言自明,他觸怒了皇帝,結果被遠戍遼東。

遼東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遠遠沒有。

卞元亨改名為“高家驢”,他還向别人介紹說,自己來自山東登州黃縣。在寒冷的遼東,他以全新的身份,開啟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雖然起了一個卑微的名字,但“高家驢”終究是一個勇猛的人,卞家世代習武,他所生的兒子,則堪稱“青出于藍”。

“高家驢”在遼東戍邊時,他的四兒子前往省親。當時,遼東有個大俠自稱拳法天下無雙,四兒子“力能舉千斤”,是以表現出不服,兩人過了幾招,兒子大敗之,并且還赢了一把寶刀。

卞志海是高家驢的重孫子,他少有大志,曾經對别人說道:“大丈夫須立功邊疆,株守海隅,何為?”

卞志海的意思是說,好男兒應該志在四方,守在家裡的水邊,能成就多大的事業呢?

曾幾何時,唐朝的李賀也曾通過詩歌,表達過類似的意思:

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是以,卞志海改名為卞海,步乃祖卞元亨的後塵,去往遼東從軍。令人欣慰的是,卞海最終實作了“請君暫上淩煙閣”的偉大願望,據史書記載,卞志海,“子孫繁盛,冠蓋相望,至今簪纓不絕”,他們成為當地著名的軍功世家。

必須得承認,所有的榮耀,首先歸屬于卞元亨,無論是花朵,亦或是兒孫,他都能悉心栽培、仔細修剪。

英國詩人用“猛虎嗅薔薇”,表達雄心壯志以及柔情蜜意;中國人更加極緻,打得了猛虎,還能開發出全新的花朵品種。

就問你服不服。

參考資料:

1,鄭磊:《打虎英雄武松的生活原型》

2,賈杏年:《便倉一絕,枯枝牡丹》

3,閻海:《補正》

4,楊曉華:《便倉枯枝牡丹溯源》

-作者-

老談,always talk,老是誇誇其談之人,除此外,别無長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