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中見大”看冬奧

作者: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長城腳下,冬奧列車一路疾馳。車窗外,高高豎立的五環标志、憨态可掬的吉祥物、迎風飄揚的歡迎旗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黨和國家的一件大事,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使命光榮、意義重大。”

大國辦大事,大擔當有大作為。從“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到“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冰雪宏圖成為現實,就在短短幾年間。

從2015年申冬奧成功那一刻起,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前進方向,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籌辦工作一步步踏實前行。一個個精益求精的細節,彙聚成令世人贊歎的冬奧大手筆。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通過籌辦冬奧,不僅把冰雪運動的競技水準追上去了,冰雪運動的普及推廣也追上去了,體育運動的質和量都提高了。從體育強國到健康中國,人民的健康、人民的體質、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脈相承的。這是全面小康、全面現代化的題中之義。它的意義,小中見大。”

“小中見大”看冬奧,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奇迹的密碼蘊藏其中。

籌辦之路

可持續,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再一次展現了黨的上司和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6年多前,北京冬奧組委成立時,面對的是一份涵蓋51個業務領域、分解為3000多項任務的工作總清單。數以萬計的冬奧人倒排工期,撸起袖子加油幹。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曾說,奧運會可能是這個星球最複雜的一項活動,仿佛一個巨大而又非常困難的拼圖遊戲。

時光流轉,“冬奧拼圖”如期完成。

國際輿論裡有驚歎,“盡管受疫情影響,北京冬奧籌辦工作進展十分順利,這幾乎就是奇迹”;也有探尋,從冬奧之路行穩緻遠中感受“中國為什麼能”。

冬奧籌辦千頭萬緒,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是重中之重。放眼望去,挑戰艱巨:延慶賽區,群山莽莽,無水、無路、無電、無通信;張家口崇禮古楊樹場館群,工程量大,當地10月即入冬,嚴寒中施工難上加難……

突破口在哪?“注重利用先進科技手段,注重實用、保護生态”“科學合理制定規劃,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展現中國元素、當地特點”……冬奧籌辦找到了解題思路。

道路對了不怕遙遠。兩地三賽區“趕早不趕晚”,一盤棋、一張圖、一股勁,交出亮點紛呈的成績單。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通過智慧管理實作氣溫分層,五棵松體育中心6小時完成“冰籃轉換”,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将融化雪水回收存儲用于再造雪……一個個飽含綠色和科技含金量的細節,凝結着冬奧建設者的匠心。

北京冬奧會算的大賬,既有堅持百年大計、打造世界一流精品工程的腳踏實地,也傳遞出“可持續、可利用、可受益”的中國經驗。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遊龍”,賽道下方1/3處,比較平緩的道邊特意預留一個入口。這個專為大衆設計的出發區,友善冬奧會後向社會開放,讓更多人能親身感受這項運動的魅力。

将賽後利用方案前置,讓冬奧遺産融入舉辦地發展的軌迹,造福百姓,長留生活。“可持續·向未來”的願景,化為實實在在看得到、用得着的民生福祉。

冬奧籌辦是一項系統工程。“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形成做好籌辦工作強大合力”“把冬奧會辦得像冰雪一樣純潔無瑕”……自籌辦之始,辦奧理念一以貫之。“要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的要求,落實在一環扣一環的籌辦程序中。

走進延慶賽區山地新聞中心,擡頭望去,屋頂的一扇扇天窗讓人好奇:為何用來透光的窗是深色?原來,這些天窗裝備了深色光伏發電元件,兼具采光與發電雙重功能。經測算,這一設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6.7噸。

創新之舉比比皆是。“冰絲帶”裡,碳排放趨近于零的“一塊冰”;“雪遊龍”上,打破國外混凝土噴射工藝壟斷的“一個彎道”……北京冬奧會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呼應着國際奧委會“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續”的改革方向,為奧運會籌辦和運作樹立起新的标杆。

在北京西郊的首鋼園區,巴赫曾登上三号高爐俯瞰。他有感而發:“談到可持續發展,你隻需要在這裡看一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後,首鋼搬離北京,為“還首都一片藍天”作出貢獻。而今,這座百年工業遺存,借冬奧東風“華麗變身”。北京冬奧組委入駐,廢舊工廠中的房間改造為冰雪項目訓練基地。首鋼園區的煥然新生,也是雙奧之城續寫輝煌的縮影。

申辦北京冬奧會時,在可持續性目标、場館建設、生态保護、碳中和等領域提出一系列可持續性承諾,至今已實作98%,剩餘2%将在賽時賽後完成。“環境正影響、區域新發展、生活更美好”的願景,北京冬奧會給出越來越清晰的模樣。

改變之路

促轉型,惠民生

北京二七廠冰雪項目訓練基地速滑館,這裡是國家隊的駐訓基地,也陳列着“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展”。

伴随冬奧籌辦的腳步,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飛入尋常百姓家,奏響一曲“四季歌”。

大陸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的非凡曆程,正是由一個個平凡的冰雪“小故事”彙聚而成。

延慶張山營鎮村民郎恩鴿,幾年前還是個放着300多頭羊的“羊倌”。自從家門口成了冬奧會高山滑雪、雪車雪橇比賽的舉辦地,他帶領鄉親們辦起全國首支農民滑雪隊,當上了滑雪教練。過去拿羊鏟,現在穿雪闆,“沒想到把愛好變成了職業”。

“冰雪少年”侯雨辰,國小二年級時參加滑雪冬令營,一顆“冰雪種子”從此生根發芽。5年間,他的滑雪技術晉升到大衆滑雪等級7級,還當上了學校冬奧知識宣講“小老師”。

因冬奧籌辦而獲益、而成長,冰雪運動的火炬燃亮神州大地。

上海黃浦江的商圈建起戶外冰場,内蒙古響沙灣裡藏着沙漠滑雪場,新疆阿勒泰的遊客體驗“毛皮滑雪闆”……建立冰雪場地設施如雨後春筍,大衆參與熱情空前高漲,全民健身有了新抓手。

2015年申冬奧成功以來,全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達3.46億人。在這樣一個個鮮活的冰雪故事裡,資料“亮了起來”。

55歲的崇禮人趙春新,一看到雪花飄舞,就忙活起來。崇禮存雪期長達150天,以前大雪封山隻能待在家裡,現在“雪經濟”成了“金飯碗”。太子城冰雪小鎮建成後,趙春新一家人都幹起了和冰雪經濟相關的工作。從村裡的平房搬到亮堂的大三居,日子越過越紅火。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從全城一條路,到“一條高鐵、多條幹線”;從國家級貧困縣,到脫貧摘帽推進鄉村振興;從大山裡的小鎮,到全球聚焦的滑雪勝地。崇禮今昔巨變,當地百姓發自内心“感謝冬奧會”。

發揮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牽引作用,落子點睛,滿盤生動。交通、環境、産業、公共服務等群衆最關心的領域,京張兩地關聯發力,點點滴滴的探索,融彙為新發展理念的生動樣本。

一張直流電網,将張北的清潔能源與北京冬奧會緊緊連在一起。張北柔性直流工程的建成使用,在奧運史上首次實作場館綠色電力全覆寫,工程涉及的1110座光伏扶貧電站,惠及104896戶貧困戶。“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這條科技創新之路,也是民生福祉之路。

北京冬奧會帶來的“大禮包”裡,有京張“一小時經濟圈”的便捷,也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風景;有蒸蒸日上的冰雪産業園,也有潛力無限的“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有帶着溫度的城市無障礙設施,也有潤物細無聲的低碳生活方式……

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的征程上,冬奧會按下了“加速鍵”。

機遇之路

冬奧夢,強國夢

北京冬奧會舉辦之時,恰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時間節點。曆史的巧合,描繪出夢想的輪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冬奧會是大陸重要曆史節點的重大标志性活動,是展現國家形象、促進國家發展、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機,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有着強有力的牽引作用。”

回首籌辦路,一批批冬奧建設者鉚足幹勁、隻争朝夕。面對疫情挑戰,工作不斷、力度不減、标準不降。冬奧競賽場館提前完工,京張高鐵全線通車,背後是多少次日以繼夜、攻堅克難。經曆過雙奧場館建設的武曉南感慨:“在家門口趕上兩次奧運,是我們的幸運。”

一聲“招募令”,冬奧志願者報名人數突破百萬。近兩萬名賽會志願者,約20萬人次的城市志願者,展現着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每個崗位的點點微光,照亮了“微笑的名片”。冬奧測試活動期間,他們頻頻收獲點贊:“這是一批有擔當的年輕人。”

冰場雪原,各支冰雪項目國家隊争分奪秒、全力以赴。冬奧會申辦成功時,109個冬奧小項中約1/3在大陸尚是空白,而今,“全項目開展、全項目建隊、全項目訓練”。一些原先的弱勢項目,短短兩年多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出征在即,冰雪健兒豪情滿懷:“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個人的夢、體育強國夢與民族複興夢彙入時代洪流中,這千載難逢的機遇,激蕩起無數人“使命在肩、奮鬥有我”的豪情。

開放的中國,敞開胸懷辦冬奧。北京冬奧組委聘任的首位外國專家伯恩哈德·魯西,先後16次來到延慶賽區,與籌辦團隊一起踏勘賽道、研究設計方案。“我喜歡中國人做事的風格,所有人都擰成一股繩,為同一個目标奮鬥。”

博采衆家之長,開放之路上美美與共,折射出“合作共赢”的萬千氣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是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實踐。

宣布北京赢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時,巴赫曾說,奧運會“交給了放心的人”。伴着光榮與夢想前行,這座全球唯一的雙奧之城,“言必信,行必果”。這既是中國兌現承諾、不斷自我升華的過程,更是全面展示發展成就、為世界作出新貢獻的過程。

當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全球體壇的節奏,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實作經濟複蘇,為奧林匹克運動注入信心。“榜樣力量”“裡程碑”“開創新境界”……國際社會對北京冬奧會的高度贊許,正是“中國擔當”的又一次彰顯。

“我們不僅要辦好一屆冬奧盛會,而且要辦出特色、辦出精彩、辦出獨一無二來。”

從場館設計到冬奧辨別,細微之處,皆有寓意:“冰絲帶”“雪如意”等将現代化場館的特色進行詩意表達;獎牌寓意“同心”;火種燈取“長信”之義;兩支“飛揚”火炬交接,頂部如“握手”般緊緊相扣,象征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從容自信的文化訴說,泱泱大國的氣度與底蘊躍然眼前。

回溯過往、聚焦當下、放眼未來。正如“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共鳴,北京冬奧會“一起向未來”的口号,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為世界奏響“和平、友誼、進步”的時代強音。

埃塞俄比亞職業教育孔子學院的學生們跳起《一起向未來》手勢舞,俄羅斯一家電視台主播帶着孩子用漢語祝願“北京冬奧會圓滿成功”……當冬奧會“邂逅”中國春節,來自世界各地的祝福和期盼,彙聚成一股股暖流,帶來希望與力量。

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北京8分鐘”令人驚豔。而今,全世界正在期待,四年一度的冰雪傳奇,由中國展開全新的華彩篇章。

曆史會镌刻下這一筆,世界将對中國道路有全新的認識。(本報記者 鄭 轶)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02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