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崔員外的3個女婿,來給他拜壽,宴席上崔員外讓大女婿坐上席,二女婿坐陪席,卻把三女婿支到廚房去吃飯。三姑爺受盡冷眼後,奮發

作者:遺留的憂傷sm

崔員外的3個女婿,來給他拜壽,宴席上崔員外讓大女婿坐上席,二女婿坐陪席,卻把三女婿支到廚房去吃飯。三姑爺受盡冷眼後,奮發圖強,幾年時間就令人刮目相看。

原來,大女婿張少爺與二女婿李秀才,兩家都有錢有勢,唯三女兒才貌過人,卻偏偏相中貧苦的陳木匠。

大女婿與二女婿家有錢有勢,互相稱哥道弟,崔員外夫婦,開口閉口就是賢婿。

三姑爺家況貧苦,老丈人和連襟們,都看不起他,直呼他陳木匠。

這天,崔員外過60歲生日,女兒、女婿都來拜壽。

大女婿張少爺穿袍戴冠,騎着高頭大馬,帶着一大幫仆人,挑的挑,擡的擡。

二女婿李秀才也雇了一批人馬,背的背,馱的馱,去恭賀老丈人。

崔員外對兩個賢婿前來,都是喜笑相迎,再擺茶席招待,十分熱情。

不一會,陳木匠夫婦也來了,身穿土布粗衣,頭戴黑線帽,背着木工箱。

一進屋,崔員外一臉嫌棄說:“陳木匠,你怎麼現在才來?大家都等你一個人,别耽誤了時間,你趕緊把那幾張壞桌椅修修,我們喝了茶,就要開飯!”

陳木匠雖有怨氣,但又不好開口,一個人蹲在門口敲敲打打,修好了桌椅。

開飯的時候,老丈人安排大女婿坐上席,二女婿坐陪席,卻把陳木匠支到廚房去吃飯。

陳木匠又氣又委屈,自個擠到大姑爺與二姑爺的中間坐下,張李兩人一邊搖着頭,一邊假意地讓了一個空。

這時,老丈人瞪着眼睛說:“陳木匠,你想坐上席,也不看看你有沒有那個臉面?”

一席話,惹得兩個連襟嘻嘻哈哈,大姨姐更是戲弄般的,随手夾了幾朵花形狀的菜,放在了陳木匠頭頂,二姨姐也跟着揶揄取笑,屋裡的客人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崔員外覺得丢臉,發起火了:“走開、走開!我沒你這門親!”

陳木匠背起了木工箱,拉着妻子就回了家。

回到家裡,陳木匠氣憤地說:也不帶這麼欺負人的。妻子安慰道:“光生氣有什麼用?咱人窮志不窮,我這裡還有20兩銀,你拿去讀書,考個功名,咱把丢的面子掙回來!”

陳木匠接過銀子,兩眼望着賢惠的妻子,感動得淚眼婆娑。

從此以後,陳木匠寒窗苦讀,拜師學藝,曆經風雨五載,終于中了頭魁,官至翰林學士。

陳木匠身穿官袍,頭戴金冠回家探望妻子,一家人歡天喜地。

說來也巧,幾天後,又逢老丈人70大壽。陳木匠脫下官帽、官袍,打扮成以前窮苦的樣子,帶着家人去給老丈人拜壽。

吃飯時,一桌穿袍戴冠的貴人,唯有陳木匠一副窮酸相。坐在上席的張、李兩連襟,瞥了陳木匠一眼,互遞了嫌棄的眼色。

大姑爺對二姑爺說:今天坐席要說個四言八句,誰說了對了誰坐。二姑爺忙附和道:好,好,甚妙!

陳木匠不動聲色,看着兩人表演雙簧戲。

大姑爺說:我以坐席的“坐”字為題。兩邊各一人,中間土一堆,糞土之牆“臭”也。

二姑爺說:我以來客的“來”字為題,兩邊各一人,中間木一根,朽木不可“雕”也。

說完張李兩人哈哈大笑,挑釁地看着陳木匠。

陳木匠不慌不忙地說:我以‘夾’字為題,兩邊一小人,中間夾了我一個大人。

早就有氣的崔員外,漲紅了臉說:二位賢婿莫理他,在外混了幾年,本事沒有,倒是學會了油嘴滑舌,說一些不中聽的話。

話音未落,外面響起了鑼鼓聲。老丈人和張李二人以為來了貴客,連忙出去迎接,隻見對旗對馬、鳴鑼的、站了一街的衙役。

領頭的騎馬人問:何許人也,站邊去,我們恭迎陳大人回府。

崔員外及女婿三人,癡癡地怔在那裡,還沒回過神來,此時,陳木匠已經袍服冠帶,走了出來,衙役們一齊下拜,請陳大人上馬。

陳木匠對老丈人說:嶽父,你看我如今,還有沒有資格,坐你的首 席!

崔員外及兩個女婿,呆呆地立在那,看着陳木匠騎上大馬,前呼後擁的走了。

故事節選改編自《民間故事》裡的來日方長。嫌貧愛富這個話題,不止在古代有,當今亦然。

陳木匠雖窮,好在他遇上了一個不嫌貧愛富的三女兒,默默支援他,他自己也奮發圖強考取了功名,得以揚眉吐氣。

老話說:人愛富的,狗咬窮的;富人受人敬重,窮 人遭人欺淩。

嫌貧愛富,自古皆然,但富貴不能失善心,貧賤不能失骨氣。

與其說:他人嫌貧愛富。不如說:我們每個人的内心深處都,“喜歡富人思維,而厭惡窮 人思維”,這乃天經地義。

與其去:嫉妒、憎惡嫌貧愛富之人,不如:把那力氣用在學習上,學習富人思考問題的方式。

隻有,抱學習心态,自強不息,才會有與之比對的“财富”,生活才會更明朗。

崔員外的3個女婿,來給他拜壽,宴席上崔員外讓大女婿坐上席,二女婿坐陪席,卻把三女婿支到廚房去吃飯。三姑爺受盡冷眼後,奮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