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王傳福聯手徐留平,比亞迪和一汽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作為各自領域的“最強”王者,比亞迪和一汽的合作,讓整個行業為之震撼,我卻看到了刀光劍影。

1. 比亞迪和一汽集團牽手
新能源汽車時代,電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誰掌握了電池,誰就掌握了汽車行業的未來。面向未來,每一位汽車大佬都不敢有所松懈,均在積極布局電池領域。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王傳福和徐留平的聯手合作。1月15日比亞迪與一汽的合資公司——一汽比亞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攻動力電池及電池系統。一個是最大的汽車集團,一個是新能源汽車的龍頭,這兩個巨頭的碰撞,會引發什麼樣的火花呢?
2. 徐留平的堅強後盾
汽車行業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時代轉變,是大勢所趨。在這樣重要的時刻,貴為三大汽車央企之一的一汽,若一步慢則會步步慢。在未來,動力電池将成為汽車最核心的部件。一汽早在2000年成立了電動車項目組,但因為種種原因,雖然起步較早,但是沒有撐起自己在新能源市場的雄心。時至今日,選擇與比亞迪合作并深度綁定,進而在動力領域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就成了一汽最好的選擇。
一汽雖然在2019年就與甯德時代合作,然而甯德時代的合作夥伴有BBA等二十多家廠商,一汽在其中可能是屬于尾部合作方。在這樣的情況下,徐留平與王傳福的“牽手”,就顯得異常重要。車企與動力電池企業合資建廠這種深度“綁定”的模式,是目前最有利的方式,是車企未來保障動力電池供給和産能最好的形式。徐留平帶領一汽,準備在新能源這條賽道上闖出一番天地,比亞迪就成了堅強的後盾,免去自己的後顧之憂。
3. 王傳福的刀光劍影
從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開始,工程師出身的王傳福就為比亞迪,種下了技術驅動的基因。比亞迪目前在動力電池、電機、電控、IGBT晶片、儲能等方面,都掌握了全球領先的核心技術。比亞迪并非一家單純的車企,而是往産業鍊上下遊延伸,進行全産業鍊布局和發展。汽車方面,王傳福“野心”很大,計劃在2025年突破1000萬輛,超越豐田成為全球第一。動力電池方面,比亞迪也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緻力于成為全球最大的供應商。
沒有人會忽視動力電池,在國外,比亞迪面臨南韓LG化學、日本松下等巨頭;在國内,比亞迪前面有甯德時代,後面也有中創新航、國軒高科等。随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高漲,動力電池的競争會愈加激烈,各大動力電池企業早已摩拳擦掌,刀光劍影已經開始進入視線之内。以前因為自給自足的封閉性,比亞迪在動力電池領域被甯德時代超越,也被LG化學和松下趕上。
比亞迪半導體的成功過會,意味着比亞迪核心技術和細分領域拆分發展戰略,正式進入新時期,由此比亞迪大力發展動力電池勢在必然。比亞迪與一汽合資建廠,表明了比亞迪在動力電池領域又落下一子,正在為未來積蓄着力量。新能源車企紛紛自研,甯德時代等專業賽道成員都在發力,動力電池行業大戰一觸即發。王傳福也在磨刀霍霍,比亞迪要在未來動力電池的刀光劍影之中,“殺”出一條血路,成為最後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