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 毛圓圓
2022年剛開年,廣東、河北兩省近期出台了關于醫務人員及編外人員的薪酬待遇的相關政策措施。
“公立醫院編制标準嚴重滞後且沒有落實,編外人員占比較高,目前占到了51%,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尚沒有充分展現。” 國家衛健委體改司司長許樹強曾在2021年7月的新聞釋出會上指出。
廣東省:2025年底醫務人員支出比例提升至45%左右
廣東省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2022年1月底印發《廣東省深入推廣福建省三明市經驗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其中提到要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在確定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力争2025年底人員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提升至45%左右;統籌不同崗位人員配置設定關系,統籌考慮編内外人員薪酬待遇。健全主要負責人薪酬激勵限制機制,保持主要負責人薪酬水準與其他負責人、本機關職工薪酬水準的合理關系。

鼓勵探索全員目标年薪制。鼓勵支援有條件的地區借鑒三明做法,改革完善公立醫院薪酬總量核定辦法,以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為基數計算醫院薪酬總量,實行全員目标年薪制,完善工分制、資訊化、公開化的績效考核體系,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
居民在福建省三明市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内等待辦理醫保報帳手續。新華社記者姜克紅 攝
河北省:逐漸消化編外人員,納入編制管理
日前,河北省衛健委印發了《推廣福建省三明市醫改經驗的工作方案》提到,合理制定并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标準,建立動态核增機制。用足用好編制資源,按照“保基本醫療、保公共衛生、保學科引領”原則,逐漸消化現有編外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對符合條件的,充分考慮其從醫經曆、業績、貢獻等,通過公開招聘等嚴格規範的程式擇優聘用,納入編制管理。
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内,公立醫院可采取多種方式自主配置設定,可自主設定崗位津貼、科研津貼、夜班津貼、加班補貼等展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逐漸提高人員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逐漸提高固定薪酬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