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張幾乎失傳的唱片:約瑟夫 蘇克

一張幾乎失傳的唱片:約瑟夫 蘇克

1979年,耶胡迪 梅紐因來華,在民族宮禮堂和中央樂團合作了一場音樂會,演奏的是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十分轟動。第二年,我去音樂學院查資料,在圖書館想找那張著名的梅紐因拉門德爾松和布魯赫小協。圖書館裡人很少,管理者向我推薦另一個版本,說是學校裡的小提琴老師們都更喜歡這個版本。他拿出來一張密紋唱片,是蘇克(Josef Suk)拉的門德爾松和布魯赫小協。聽下來确實非常震撼,便請管理者錄了一盤錄音帶回家聽。管理者非常認真,還把所有的版本資料給我抄了一份。門德爾松是1964年錄音,布魯赫是1963年,安切爾(Karel Ancerl)指揮捷克愛樂協奏。是一個捷克唱片公司的出品,蘇聯和東歐唱片材料技術不如西歐,都比較厚實、堅硬。

當年東西方之間的鐵幕還沒落下,除了頂尖人物,西方有意貶低東方音樂家,東歐的很多音樂家都被西方唱片公司忽略不計。即使像裡赫特這樣的人物,也是很晚才得到西方承認。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蘇克在中國并不很著名,即使到現在都不是為中國業餘音樂愛好者熟知。其實蘇克是有很高造詣的。我這裡說的是業内所稱的小蘇克,他的爺爺是捷克很有名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老蘇克,他的奶奶是德沃夏克的女兒。你看,這小蘇克也是出自名門吧?小蘇克在東方陣營出名後曾緻力于室内樂,是布拉格四重奏(Prague Quartet)的員工,也常和斯梅塔納四重奏(Smetana Quartet)合作。

門德爾松的e小調和布魯赫的g小調小協風格相近,結構相似,很多小提琴家都先後演奏過,是以經常被制作在同一張唱片上。這二首曲子大家也都很熟悉,脍炙人口。

門德爾松這首小協作于1844年,是他的頂級作品,能和貝多芬、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的小協并稱四大最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e小調奏鳴曲式快闆,主部主題在e小調,副部主題脫離了古典奏鳴曲式的格式,不是在b小調,而是在G大調。二個主題有對比,但在展開部中沒有激烈沖突。這是一個小調上的歡快情緒樂章,中規中矩。第二樂章C大調三拍子三段體行闆,抒情的第一段主題流行全世界,非常優美。聽這段一定要搖起來聽,因為它有舞曲風格。中段是小提琴和樂隊的對話,全段中,小提琴都是在雙弦上拉來拉去,像是在霧霾中非常朦胧。第三樂章是E大調奏鳴曲式小快闆,這回是古典奏鳴曲式了,主部在E大調,副部在B大調。這是熱烈、歡樂、跳躍的樂章,也是全曲的高潮。門德爾松的這首小協不難把握,難在技巧運用得恰如其分。海菲茨1959年版是炫技派頂尖之作,但是多少就會有快馬加鞭身後還有一隻老虎在追的感覺。梅紐因1958年版是柔美派代表,但是多少有動力不足的感覺。頂級演繹一定要說是克萊斯勒1935年版,技巧運用恰到好處,而且柔美無比,他的滑指運用無人能及。克萊斯勒是二十世紀小提琴家中的大魔王,海菲茨号稱是在克萊斯勒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回過頭說這位蘇克,他是我聽過最接近克萊斯勒的演繹,技巧不過分,柔美稍遜,因為他的滑指不如克萊斯勒出神入化。

布魯赫的g小調小協作于1866年,晚于門德爾松那首。雖然它的結構和門德爾松那首相似,一、二樂章也是連續演奏,但是它的内涵和門德爾松那首差別還是挺大的。第一樂章g小調奏鳴曲式快闆,前面的引子是小提琴的兩句散闆,旋律起伏非常大,預示了整個樂章激烈的情緒基調。g小調主部主題延續了引子的情緒,副部主題是一段柔美的歌唱,和主部形成強烈對比。和門德爾松小協不同的是,布魯赫這首小協第一樂章的展開部有主副部主題的激烈戲劇性沖突,而且是主部主題占主導。第二樂章降E大調三段體柔闆,第一段第一主題是一段歌唱旋律,業界一般把它叫做“冥想”,就是Maditation。第二主題是一段痛說,業界叫做“宣叙調”,就是Recitative。短小的第二段第三主題則是高音區雙弦接下行琶音,情緒非常負面,業界叫做“悲怆”,就是Pathetic。三個主題連續呈現之後不斷排列組合出痛苦的情緒進行,最後在第一主題上逐漸回歸死寂,就是Peace。第三樂章G大調奏鳴曲快闆,這是一個回旋奏鳴曲,主部主題是熱烈的舞蹈,副部是烘托氣氛的,二個主題呈示、展開交織在一起,熱烈歡快的情緒随着結尾的速度加快到急闆推動全曲達到高潮。布魯赫這首小協适合各種方法演奏,炫技也行,無技也行;柔美也行,白水也行,誰都可以上台拉。其實這首小協要出彩是難度非常高的。它的第一樂章是“号泣”,就像是“喜兒哭爹”的情緒;第二樂章是“抽泣”,是喜兒逃入山中悲傷白了少年頭的情緒;第三樂章是“喜極而泣”,是大春兒找到喜兒從山洞出來那個時刻,太陽出來了的情緒。把這三個樂章的情緒完美演繹出來難度相當大,特别是第二樂章從抽泣轉向死寂的平靜,以便為第三樂章的狂歡做好鋪墊。我把布魯赫的這首小協叫做“悲怆協奏曲”,因為它确實非常悲。布魯赫在每個樂章标題上都是隻有速度,第一樂章是“中速度快闆(Allegro Moderato)”,第二樂章是“柔闆(Adagio)”,第三樂章是“有力的快闆(Allegro Energico)”,最後加快到急闆(Presto)。除了速度之外,如何表現情緒變化全靠演奏者演繹。

布魯赫的這首小協版本太多了,據說最經典的是作曲家本人指揮樂隊協奏的克萊斯勒版,現在聽不見了。現在能聽見的克萊斯勒版是1921年的,78轉唱片,噪音大得不行,隻能依稀聽到大魔王在拉琴。海菲茨1961年版是他超水準的一個演繹,雖然他的第二樂章情緒轉變略顯生硬,但這已經是炫技見長的海菲茨拉出來最悲的了。梅紐因的演繹也是情緒沒有完全到位,也就是不夠悲。能把第三樂章拉好的不少見,還有不少都能出彩。但是,全曲情緒把握準确,能把“号泣—抽泣—喜極而泣”完全演繹到位的,隻有蘇克這一版錄音。

門德爾松和布魯赫這二首小協技巧上貌似難度不高,可要把快闆樂章的連頓弓拉到位也不是一件易事。炫技派海菲茨的速度非常快,很多連頓弓都是拉成了飛頓弓,而且他是上下弓都能拉出飛頓弓。蘇克的連頓弓也很到位,就像是玉珠滾玉盤,叽裡咕噜的,每個音都很清晰。但是蘇克不是盲目炫技,他的飛頓弓就很少。蘇克曾經使用一把斯特拉迪瓦裡(Stradivari)琴,這張唱片的錄音裡用的是瓜奈利(Guarneri)琴。斯特拉迪瓦裡音色更通透明亮,瓜奈利音色稍顯朦胧,更柔和。

這張唱片上蘇克的演奏登峰造極,從初聽直到四十年後的今天,我聽過的門德爾松和布魯赫小協不少版本,還真是無出其右者。這張唱片沒見過大廠CD,各大排行榜上也不見蹤迹,包括企鵝好像也沒有評價。是以,我說這是一張幾乎失傳的唱片。對了,前面說梅紐因那張著名的唱片是EMI在60年代初的一張密紋唱片,1958年錄音,門德爾松小協是庫茨(Kurtz)指揮愛樂樂團;布魯赫小協是蘇斯金德(Susskind)指揮愛樂樂團。這張唱片EMI後來出過CD,企鵝評價三星。

喜歡小提琴奏悲調的愛樂人士應該找來這張唱片一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