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今年是虎年,在十二生肖中,虎排行第三,稱為寅虎。在古典文獻裡,虎又常被稱作“嘯風子”“山君”“於菟”,集形、色、神、力于一體,自古以來被稱為百獸之王。在宗教觀念中,虎既是天上的星宿之神,也是天門的守護神,不論是佛教,還是道教、薩滿教都把它當作超自然的神力加以崇拜。在美術領域裡,不論是文人墨客還是民間藝人均塑造了許多老虎的藝術形象。春節期間,《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特為您梳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曆代書畫中的虎形象,并祝您寅年吉祥。

宋 歸真 《曆代名繪》冊《畫虎》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宋 歸真 《曆代名繪》冊《畫虎》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的簽題是“元歸真畫虎”,歸真生平不詳,惟五代時期有專門以畫牛虎及猛鳥著名的畫家“厲歸真”。本幅的左邊有“歸真”款,看來有被塗改的痕迹。岩石上又有寫有“李□□”,那本幅究竟是出于“歸真”或者“李”姓的畫家,目前尚須進一步研究。畫中原野無人,高松郁郁,綠竹迎風飄搖,溪畔潺潺的流水,一隻山老虎正伏下身來吸飲流水,圓睜睜的雙眼,炯炯有神;松樹幹上又有一隻老鷹,凝視着老虎,是戒慎恐懼的提防老鷹的侵害,還是氣概凜然地與老鷹互相稱雄于大原野。中國習俗将“鷹、虎”并畫,就是“虎踞鷹揚”。“虎踞”是形容地勢雄壯險要,“鷹揚”是指威武而大展雄才。這是以隐喻的方式表達立于優勝的地位且能發揮出偉大的力量。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宋 歸真 《曆代名繪》冊《畫虎》(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代畫家并不如今天容易地看到老虎,這幅畫對老虎的形态,描繪得相當老練,是中國畫史畫老虎的佳作。畫風的上限,或許早于元代,而可以是南宋人的作品。

元人畫虎 軸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元人畫虎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松林石澗間,一巨虎黃皮黑紋,毛色鮮麗,體态威武雄壯。虎之雙眼,具以金粉塗飾,并略染汁綠,顯得格外神氣逼人。其背隆起,宛如張弓欲發,隐然有即将出擊之勢。虎口微啟,低吟而未嘯。樹梢,二山鹧見狀,相與驚躍鳴叫,更為此猛虎出山的場景,平添緊張、不安的氣息。 通幅描繪如真,漬染極得潤厚的韻緻。畫無名款,舊簽定為元人。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元人畫虎 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惟據畫風判斷,與明代宮廷畫風,頗多相近處,是以推斷,本幅或出自明代良工之手。

朱端 弘農渡虎圖 軸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朱端 弘農渡虎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東漢劉昆的故事。傳說劉昆任弘農(位于今河南)太守時,因政績賢明,深得群眾愛戴,猛虎都不忍再在此地為非作歹,馱幼虎渡河而去。畫面中正在泅渡的老虎半隐在水裡,漸漸遠去。身着紅衣的劉昆騎在馬上觀看這一情景,周圍的随從和百姓訝異而興奮,指點着禀報。四周枯木荒灘,一片野獸出沒的僻野景象。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朱端 弘農渡虎圖 軸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畫家運用水墨寫意法,以側鋒卧筆和粗簡的線條勾勒出山石輪廓,并用淋漓的水墨和奔放的運筆一次皴染出山石的紋理。樹葉以紛亂的濃墨點染而成,筆勢恣肆縱橫,富有動感。

明 趙汝殷 風林群虎圖 卷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明 趙汝殷 風林群虎圖 卷(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趙汝殷(1436—1449),浙江永嘉人,因善畫虎而有名于時。本幅繪林泉間,群虎或眠草、或飲泉、或砺木、或舔掌,情态個個不同,頗得生動變化之趣。背景之樹石、溪泉,亦着意描繪,可見畫家于山水之造詣亦深,并不僅止于專工畫虎。幅末段,有一虎造型與院藏“元人畫虎”極似,很可能兩畫均出自同一稿本。據款署“正統辛酉”推算,本作應成于正統六年(1441)。

清 阿爾粺威虎圖軸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清 阿爾粺威虎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阿爾粺是一位滿族畫家,字香榖,舒穆祿氏,滿洲鑲藍旗人。官吏部右侍郎。乾隆時供奉内廷。阿爾粺善畫虎、鷹等,《嘯亭雜錄》雲“精于繪事,以畫虎聞名,賞鑒家寶之”。有記載說康熙十四年(1675)西域進貢獅,阿爾粺對寫一幅,“筆意精妙”。此虎圖寫一虎立于岩石之上,兩目炯炯有神,具有一種神威。

民國 張善子 畫虎 軸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民國 張善子 畫虎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善子(1882—1940),四川内江人。名澤,号虎癡。少年從母學畫,曾投李瑞清門下。民國六年(1917)偕弟張大千東渡日本,回國後寓居上海。擅畫山水、花卉、走獸,山水取法張大風,花卉學陳淳。畫虎尤精絕。 此幅畫危岩激澗,猛虎獨立,當空欲嘯。善子嘗居蘇州網師園,飼養幼虎,窺其動靜舉止,故所作逼真。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張善子 草澤巨虎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台北故宮博物院還藏有畫家所繪《草澤巨虎》軸等書畫作品。

齊白石 虎圖 軸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齊白石 虎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打破了傳統以虎的正面形象面向觀衆的畫法,僅繪以虎的背影,但通過虎背扭動的身影仍可感受到其軀體的健壯與強悍,雖然虎身兩側秋草搖曳,仍可感受到其不為周圍環境所動、唯我獨尊的王者風範。

标新立異、畫自己的真實感受是齊白石先生一貫的藝術主張。他為此自刻一枚“我自作我家畫”的印章,以表明他在藝術創作中不但師古人、師造化,更注重創新求變,塑造自我風格。他曾勸誡其弟子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要求他們做到神似形不似,而不是簡單地承襲師法,否則其藝術是沒有生命力的。齊白石先生以畫果蔬、花卉、人物以及魚蝦蟹類題材最多,也最為人稱着,他畫虎的作品極為少見,此圖展現了齊白石先生于其正常題材畫外的另一種風格,并且以獨特的表現方式诠釋了其注重創新的理念。

徐悲鴻 虎圖 軸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徐悲鴻 虎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題:“七年冬将之法,叔平先生持漢魏精拓多種贈别,作此報之并為紀念。悲鴻。”钤“悲鴻”朱文圓印。畫幅右下角钤“妙機其微”白文方印。七年即指民國七年(1918年),徐悲鴻時年23歲。圖繪一花斑虎卧于石上,正扭頭轉身回眸遠眺,其警覺的目光既擴充了畫面的空間感,也顯現出百獸之王唯我獨尊的霸氣。圖中的虎采用傳統中國畫的淡彩暈染,以細勁的筆緻勾勒出虎之欲行又止的動态,又以或深或淺的赭石及藤黃交錯地渲染虎背的皮毛,表現出細密柔滑的質感。

在書法上,徐悲鴻頗受康有為的影響,工于漢魏法書名拓。1918年11月,徐悲鴻争取到公費赴法留學的名額。赴法前,得到好友馬衡(字叔平)相贈的漢魏精拓,很是高興,于是精心地繪制了此圖作為答謝。

徐悲鴻 騎虎财神像 軸

讀虎圖記|故宮藏虎:踞岩見神威,眠草仍霸氣

徐悲鴻 騎虎财神像 軸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題:“畫貓也是度平生,頗苦營營浪得金。請出趙兄無别意,虎(看)他騎虎好開心。癸未元日寫本,淑華仁嫂供養。悲鴻。” 钤“悲鴻”朱文方印、“徐”朱文圓印。癸未年為1943年,徐悲鴻時年48歲。題款中的“趙兄”是指民間傳說中能夠招财進寶的趙公元帥。此圖作為吉祥畫,具有臆想和誇張的成分。方臉大漢趙公身着盔甲,外罩藍袍,足蹬官靴,威風凜凜地騎在老虎背上。号稱“百獸之王”的老虎被馴服得猶如病貓,全無霸氣。

徐悲鴻在德國留學期間從學于油畫家康普,在去博物館臨摹倫勃朗等名家畫作的同時還常去動物園畫獅子、老虎、馬等各種動物,以提高自身的寫生能力。動物園内的猛獸被關在半圓形的圍欄裡,這使得徐悲鴻可以從多個側面、不同的視角近距離地觀察它們的皮毛、肌肉、形體以及各種運動姿态。

本幅之老虎為淡彩水墨小寫意畫法,其皮毛先以赭色暈染,趁水分未幹之際繪長短不一、錯落有緻的紋理,墨線在濕潤的紙上洇散,其若虛又實的水墨效果自然地表現出虎毛細密的質感。

(本文據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相關資料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