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争結束,蔣集團土崩瓦解,退守台灣。知識分子一部分流亡台灣,一部分留在大陸,一部分在歐美留學。

傅斯年:山東聊城人,武松、宋江等隻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儒家“正統”“忠君”思想,到後來不反對蔣,隻反對孔祥熙和宋子文,讓蔣痛并快樂着得人物,号稱黃河流域第一才子,考入北大,之後與陳獨秀、李大钊、胡适在北大興風作浪,背景老闆就是北大校長蔡元培。蔡元培是光緒欽點的翰林,1917年接受黎元洪發的任命狀,當時人們笑言,豬八戒肚子裡吞了個孫悟空。1919年5月4日的五四運動,傅斯年就是其中一,有人說他是學生運動領袖,廢除21條,歸還山東青島,趙家樓痛毆曹汝霖,燒了趙家樓,從北大畢業,輾轉到英國和德國深造,追尋愈大維和陳寅恪,1926年在外學習7年的傅斯年歸國被朱家骅請為廣州中山大學教授,之後傅斯年被聘請為中央研究所所長,傅斯年學問高深同時性格強硬,在政治上想有所作為。一直輾轉在政府與學術之間。直到蔣退守,1949年1月,傅斯年正式就任台灣大學校長,兼任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長。台灣大學,是中日甲午海戰之後1928年日本建立的,原名台北帝國大學,直到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國民黨派羅宗洛接手,改名國立台灣大學,因為種種原因,傅斯年就任時台大已經是第4任校長了,國民黨撤退,正處于大蕭條、混亂時期,一百萬人蜂擁而至的時候,校舍都沒有辦法容納。55歲的傅斯高血壓腦出血死後,台灣各界名流5000多人前來吊唁。一年後,台北大學在實驗植物園内建造紀念亭一座,傅園,亭子為斯年亭,後來兵工廠贈送一座紀念鐘,傅鐘。
胡适。胡适(提倡白話文),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1948年,胡适沒有聽從愛徒吳晗的勸說留在北大,艱苦支撐一年之後,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聘請為東方圖書館館長,胡适盡管是一代大儒,也要接受考核進入異族人的考核流程。1952年,為期兩年的聘期已滿,被普林斯頓大學解聘,給了一個名譽館長。毛考慮擒賊先擒王的态度。胡适作為學術界的精神教主,隻要把他壓在五指山下,才能殺一儆百。1954年,倒胡運動開始,針對胡适的思想集中進行批判,郭沫若一馬當先,開始口誅筆伐;胡适幫助沈從文追到張兆和(吳晗沒追到),二人師生關系密切。但是沈從文依然選擇批胡。胡适的小兒子胡思杜也站出來批判老爹,最後在1957年反右的時候,胡思杜被革職,變成了漢奸走狗,精神上奔潰的胡思杜最後選擇上吊自殺。1957年前後,胡适也遭遇胃潰瘍大出血,胃切除術,1958年胡适就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為顯示對學術界的尊重,蔣攜陳誠親自光臨,以壯聲勢,1958年胡适主持台灣院士選舉,選出楊振甯、李政道、吳健雄等海外的實體學家。1959年胡适公開反對蔣介石連任總統,蔣介石大為光火。1962年,胡适與梅贻琦在台大醫院執手言談,互相慰藉。1962年胡适心髒病發,當時有被李濟氣死一說。
身赴台灣的胡适,臨死都不知道曾經謾罵他是“美帝國主義走狗”的小兒胡思杜已經自殺,還饒有深情地在遺囑中提出給小胡分遺産,其狀堪憐。胡适雖然是著名的學界“大鳄”,不僅要忍受台灣同行的明槍暗箭,還要忍受小兒胡思杜的檢舉揭發,精神上的抑郁可想而知。在胡适迷人微笑的背後,其實是一顆千瘡百孔的心。最終,這位古稀老人在一次宴會上溘然離世。在胡适死後若幹年發動的那場浩劫中,在紅衛兵歇斯底裡的批鬥聲中,曾經積極揭發過他的學生、朋友、親戚,不知道想到的最多的又是什麼?兔死狗烹嗎?
張伯苓應周恩來挽留在北京,後被南開大學一陣搶白之後變得沉默寡言,郁郁寡華中離開人世,大陸隻是給張伯苓舉行了簡單的告别儀式,而蔣聽聞之後在日記中寫下痛悼無己。并在台灣舉行盛大的追悼大會。張伯苓的遺願是葬在南開校園。直到1986年,才得以如願。
梅贻琦。1948年梅贻琦離開大陸,來到美國,1955年建立台灣清華大學;1958年受好友陳誠相邀,就職教育部長,嘔心瀝血,夫人韓永華在美國,兒子梅祖彥在清華大學助教。1962年,繼胡适去世之後,梅贻琦離世,新竹清華園内下葬,稱為梅園。一心維系家國命運的梅贻琦,雖然在台灣新竹完成了重建清華的夙願,但直到生命彌留之際再也沒有見過愛子梅祖彥。
蔣夢鱗。辭去北大校長之後的蔣夢鱗跟着宋子文鞍前馬後跑了一陣之後,随着宋子文倒台,樹倒猢狲散了,蔣夢鱗到達台灣之後建立農複會。妻子陶氏死後,蔣夢鱗娶了徐賢樂,這位徐小姐也屬于名流,但隻追求錢财,嫁給一位年近50的楊傑将軍(被國民黨特務暗殺),維持婚姻7個月就宣布離婚,一直都有情人,直到75歲的蔣夢鱗遇到53歲的徐賢樂,為她寫豔詞,這得到了宋美齡在内一衆人反對,胡适也不顧病體,加以勸告,但蔣夢鱗采取“打槍的不要,悄悄地進房”政策,悄悄結婚。之後徐掌控家中錢财,以前同僚請蔣夢鱗吃飯從來不到,之後一請就來,一天飯錢都被限定為20元,蔣夢鱗跌傷一條腿之後,婚姻也走到了盡頭,1964年蔣夢鱗肝癌離世。一代名儒慘淡收場。
葉公超。叔父葉恭綽(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孫中山廣州革命政府财政部長,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長),1937年上海淪陷之後,葉恭綽流亡海外,小妾潘氏争奪财産(含有毛公鼎,道光出土,青銅器内有銘文,主要内容時周宣王治國(台北故宮博物院三寶毛公鼎、肉形石、翡翠白菜)),葉公超正值38歲,叔父葉恭綽派葉公超專程保護毛公鼎。毛公鼎最早落入端方手中,1916年,端方的後人将寶鼎押在天津俄國人開辦的銀行,時任交通總長的葉恭綽3萬元贖回。結果,葉公超被小潘用計被日本憲兵隊以間諜名義抓走,除了審判,最重要的是從葉公超口中得出毛公鼎的下落,但葉咬牙挺住,最終秘密攜帶毛公鼎逃往香港,這一去,也結束了葉公超的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以及教授生涯,成了國民黨駐英辦事處處長,之後升為歐洲司司長,抗戰勝利後,葉公超被任命為台灣當局外交部長,之後調任台灣駐美大使。回台灣之後,在台灣過起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梁秋實當時在台灣師範大學任教,立邀葉到學校講課,但當局又來施壓,一個學期之後便離開學校,甚至不讓面見在美國的家人,直到1981年在台灣逝世。葉公超當時西南聯大的同僚有錢鐘書、聞一多、徐志摩、梁秋實(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他的學生季羨林、楊振甯、許淵沖。
有人說,台灣的學者唱戲彭屁股自己捧自己,大陸的學者對着鏡子喊王八自己罵自己。
吳晗,解放戰争期間,吳晗利用清華大學教授的身份暗中與中共地下黨聯系,召開秘密會議,蔣追捕地下黨的時候,吳晗逃亡河北西柏坡,受到毛、周接見,吳晗把自己寫的《朱元璋傳》給毛過目。1949年1月解放軍炮擊天津,中共高c的授意下,入主清華園,整肅掉馮友蘭頭上清華校務委員會委員和文學院院長兩頂帽子之後,吳晗接過馮友蘭開始主持清華校務,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馮友蘭聞聽清華大學許多教授寫信給毛表忠心,加以效仿,争取五年時間寫出一部馬列主義史官的哲學史,将功贖罪。結果毛回信,讓其“采取老實态度為宜”。一月北平城和平解放的時候,11月,吳晗就出任北京市副市長。一次,毛看湘劇《生死牌》結尾海瑞經常大罵嘉靖皇帝,并且被下獄,但當得知皇帝死後,卻大哭,說明對皇帝忠心耿耿,毛找到宣傳部的人寫一篇關于海瑞的文章,由此想到明史專家吳晗,吳晗受寵若驚,寫了一篇《海瑞罵皇帝》發表在人民日報上,中心思想突出海瑞的“敢”,之後,又寫了《海瑞罷官》》《海瑞的故事》等文章,宗旨就是宣傳海瑞敢說真話的精神,給予充分肯定,之後1960年,吳晗在平劇演員馬連良要求下,寫出五場平劇《海瑞》劇本,如此在一幫糊塗蛋的鼓噪吹捧之下,彩排,《海瑞罷官》正式上演。上演之後,毛很高興。1965年年底,吳晗從報紙上就看到了姚文y評新編曆史劇《海瑞罷官》的文章,他隐約感覺到風暴要來臨了。1969年被批鬥緻死。
俞大維(哈佛數學邏輯學,提出造原子彈)和曾昭掄(化學專家,北大教授,曾國藩後人),蔣介石和陳誠同意之後,篩選李政道、楊振甯、吳大猷,華羅庚等,随着解放戰争的白熱化,兩黨也開始争搶這些國寶級人物。吳大猷、李政道、楊振甯留在國外,曾昭掄、華羅庚、趙忠堯傳回大陸。曾昭掄被周恩來任命為北大化學系主任兼教務長,權利和地位與清華的吳晗不相上下。1955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成立,任所長。1957年,曾昭掄被打成右派,曾昭掄一生治學,之後武大校長李達請曾昭掄進入武漢大學教書,在這裡更是一心治學,書寫了140萬字的《元素有機化學》,全稿六冊,但文革爆發之後僅僅殘存了兩稿。自己得了淋巴癌,愛妻自殺,李達被批鬥之後,曾昭掄慘死。
葉企孫的愛徒熊大缜,在敵後冀中根據地,制造炸藥、地雷,抵禦日本的機械化部隊,切斷日本交通線路,而新中國成立之後,地雷戰那些電影中出演的農民發明的地雷,就藝術角度講,顯得新奇,适應人民創造曆史的理論導向,但不符合曆史事實,這也正是後來勝利者骨子裡對知識分子輕視和不信任,才導緻的知識分子群體的悲劇。
梁思成與林徽因,因為林徽因弟弟林恒在成都飛行員犧牲,蔣贈送一把中正劍,正是因為這把劍,也未能幸免,梁思成被鬥争搞得焦頭爛額,長歎抗戰八年,跋山涉水,先長沙,在昆明,後李莊,面對饑餓與疾病,過關斬将,終于迎來勝利,現在看來卻過不了文革這一關,1972年一帶建築大師梁思成溘然長逝。1946年,林徽因結束了九個年頭的颠沛流離,跟家人回到了一直以來念茲在茲的北平,滿懷深情地重訪每一處故地。抗戰結束之時,雖然已受盡病痛折磨,但她依然選擇了放棄赴美治療的機會,選擇了“和祖國一起受苦”。這位“民國女神加才子”,像一位勇士,她的一生,是對得起金嶽霖對她“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哀挽,以及終生未娶的癡情的。
錢穆:江蘇無錫人,在聯大任教,被顧颉剛攜帶至燕大,北大,與胡适、傅斯年等人不合,錢穆說傅斯年是山東土匪頭子,傅斯年說錢穆是南方小裁縫,聞一多說錢穆不是東西。胡适講課講不過錢穆,國學大師開始嫉妒。錢穆第一個妻子死亡,第二個妻子肚子撫養五個孩子,新中國成立之後,錢穆到香港,後在朱家骅邀請到台灣演講受傷,受到女學生胡美琪的照顧,1956年二人結為夫婦。這段婚姻,李敖譏諷台大教授的風氣,有先奸而後娶,也有先奸而不娶者,1967年蔣介石讓蔣經國師從錢穆,學習治國之學,錢穆被選為院士,直到1989年錢穆的靠山去世,一個叫陳水扁的立法委員也站了出來,書面形式收回素書樓,時任台灣總統的陳水扁,則想到一個辦法,錢穆搬出後,改素書樓為錢穆紀念館,結果錢穆大怒,說活着不讓住,還沒死就建紀念館,這是哪家的邏輯,在這種夾攻之下,95歲雙目失明的錢穆被迫在1990年搬出居住了20年的素書樓,三個月以後去世。胡美琪把錢穆的骨灰安葬在無錫太湖,也算落葉歸根。1994年陳sb當上台b市長,把素書樓改為紀念館,2010年,錢穆去世20周年,國民黨主席馬yj來到紀念館紀念。
1952年,教育部開始清算和調整院校,為減少庚子賠款,美帝國主義遺留在清華的印痕和毒素,清華被五馬分屍,文學院、法學院、理學院被并入北大,清華隻得到一個北大的工學院,作為一個工科大學在風雨中自生自滅,北大成為了革命的搖籃,接受了清華三個學院之後,搬入燕京大學,兼并了燕京大學的校舍教職工和學生,與清華大學隔一條馬路。
知識分子雖然命運不同,結局不同,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火種和知識分子的火種還是得以保留,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依然在祖國大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