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守護萬家燈火丨一線抗疫 她錯過了女兒一年一次的回診

作者:央廣網

【編者按】保障不缺席,防疫不松動,服務不打烊……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的生活從來沒有聚光燈,做着看起來無比平凡的工作,甚至時常被忽視、被遺忘。春節來臨,他們卻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機會,選擇做城市的“守衛者”。他們是小區保安、是社群管家、是保潔人員……對他們而言,守護萬家燈火已經成為日常。這個春節,疫情影響下,他們的工作面臨了更多挑戰。央廣網記者将走進一線,講述他們的新春故事。

央廣網北京1月31日消息(記者門庭婷) 1月28日,坐标天津濱海新區米蘭社群,在融創洞庭路壹号項目上,融創服務華北大區東部平台經理田媛布置着防疫、巡視、客服等工作,語速都要比平時快上一些。

“臨近春節,很多防護工作要安排,而且天津河北區發現了新疫情,一旦篩出病例有來過濱海區的迹象,我們就要配合社群做好随時進行篩查的準備。”采訪當天,剛和記者聊上兩句,田媛就接到緊急召開電話會議的通知。

為抗疫 黨員田媛按下女兒回診暫停鍵

看着她忙碌的身影,以及與同僚交流中透露出的積極、樂觀的态度,很難想象這個1986年出生的天津姑娘身後還有兩位老人和一個7歲的女兒要照顧。

提起家人,田媛言語透着愧疚。雖然是天津人,但是因為工作地在濱海新區,從家到工作地駕車要2個小時左右,物業的工作性質又随時可能加班,是以她常年在濱海新區租房住,很少能回家。孩子也隻能交由家裡的兩位老人幫忙照看。

今年1月8日,原本是田媛定下帶女兒到北京住院回診檢查眼角膜移植手術後抗排異情況的日子。可就在她帶着孩子趕往北京的路上,她收到天津爆發疫情的消息。

“真的,姐姐,我跟你說,當時你就是要去選擇。如果去北京,天津就有回不來的可能。你先有國才會有家呀!我孩子檢查可能會耽誤一點,但我相信天津動作這麼快,疫情很快會過去。”提起當時的情況,到現在田媛心情依然複雜。

她說:“我愧對于她,這一年都沒怎麼陪她,都在項目上,但疫情過去了,我還可以再去給她看。社群的安排來了,我得先做。因為我除了是一個物業人,我也是一名黨員,我必須要保證我所服務的區域的業主安全。”

作為有着14年黨齡的老黨員,田媛沒有過多猶豫,随即送女兒回到市區的家裡,自己趕回了濱海新區。在她看來,這“不算啥”,這是物業人的使命,也是一名黨員應該擔負起的責任。據記者了解,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截至目前田媛女兒的回診仍處于暫停狀态。

“媽媽,我隻要你平安回來”

回到濱海新區後,田媛立刻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力配合社群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帶領項目上的夥伴一起搭帳篷、設定核酸檢測點、發通知、安排業主有序檢測,将每項工作都安排得有條不紊。

在社群缺人時,田媛主動請纓成為資訊錄入的志願者支援街道工作。在天津新一輪疫情的4次大篩查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守護萬家燈火丨一線抗疫 她錯過了女兒一年一次的回診
守護萬家燈火丨一線抗疫 她錯過了女兒一年一次的回診
守護萬家燈火丨一線抗疫 她錯過了女兒一年一次的回診
守護萬家燈火丨一線抗疫 她錯過了女兒一年一次的回診

(工作中的田媛,受訪者供圖,央廣網發)

就在天津進行第二輪大篩查時,正在工作的田媛接到家裡老人的電話,女兒因為核酸檢測時在外停留時間過久感冒了。自己每天給排隊檢測的人發放暖寶寶等保暖物品,女兒卻因為沒有做好保暖感冒了。聽到女兒生病的消息,田媛害怕、擔心又内疚,忍不住哭了起來。

想到平時跟女兒聚少離多,原本答應在1月22日女兒生日時好好陪陪她,給她訂購最喜歡的愛莎公主蛋糕,現在也未能實作。女兒單親,家裡父母一把年紀還要幫忙照看孩子,田媛心裡非常不是滋味。

當天晚上,忙完工作後,她便跟家裡視訊想安慰下家人,但懂事的女兒卻說“媽媽是在保護更多的小朋友”,父母說“你安心工作吧,我們幫你帶孩子,放心吧”。

(田媛女兒發給她的視訊,受訪者提供,央廣網發)

挂了視訊通話,父母發來孩子給田媛鼓勵的視訊。在視訊中,女兒非常乖巧地說:“媽媽,你要做好防護,不要像我一樣感冒了,我不要愛莎公主的蛋糕了,我隻要你健康平安回來。”

家人的支援和了解,讓田媛能夠更深入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每一輪核酸檢測過後,田媛和團隊都複盤總結經驗教訓,優化檢測流程。從第一天大排長隊時居民的不了解,到第2輪按樓号下樓減少排隊業主點贊,再到第3輪不排隊,田媛和團隊的努力也在被更多人看到和了解。有的居民還自發給物業人員送來姜絲可樂等暖心物資。看到田媛支援社群回來,她做管家時曾服務過的業主也會關心地說上一句“你回來了,我們就放心了”。

在田媛身上,記者看到了一個物業人、一名黨員的責任感,也看到了一個普通公民的積極樂觀、熱心腸。她說:對于爸媽來說,我不是特别稱職的好女兒;對于孩子來說,我不是一個好媽媽,很多時候都是他們在鼓勵我。新的一年,她希望疫情能夠盡快過去,過完年以後自己能夠多陪陪爸媽和孩子,盡盡孝道,做一個好母親;工作上也會努力,不辜負平台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