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入選省級“非遺” ,這張肇慶文化新名片請收好~

據多彩肇慶:

畫面和諧統一,

明暗色彩過渡自然,

圖形物象逼真,層次分明。

你能猜到嗎?

以下這個如真實寶瓶的作品

竟然是一幅彩拓。

這是肇慶市端硯協會秘書長,進階工藝美術師梁思勇制作的彩拓《青花釉裡紅寶瓶石雕作品原拓》,原本沒有顔色、平面的青花釉裡紅寶瓶石雕作品,經彩拓後,仿佛一個立體的、顔色豐富的真實寶瓶。

近日,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示了

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代表性項目名錄,

今天,讓我們走近這門技藝

領略個中魅力

傳拓是指用墨或有色顔料,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法,把磚瓦、石刻、青銅器、玉器、古錢币等器物表面的圖案、文字乃至其本身的形狀樣貌資訊,複制在紙上并使之得以長久儲存。

傳拓技藝是大陸古代長期使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複制方法,在肇慶,這項技藝傳承得較為全面,且和端硯行業緊密結合,制作出大批精美的具有嶺南畫派風格的端硯拓片。近年來,此項技藝在制硯從業者、學生群體中被廣泛傳授。

《肇慶府城命名九百周年紀念硯》拓片由梁弘健、梁思勇、莫少鋒、孔凡湛、梁家溢用3張8尺紅星牌宣紙曆時4天拓制而成,是目前國内外最大的一幅端硯拓片。

記者從肇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獲悉,

肇慶範圍内傳承的傳拓技藝類别全面,

包括平面拓、全形拓、烏金拓、

蟬翼拓、穎拓等。

精于傳拓端硯、碑石和摩崖石刻,

能最大限度地采集

原作文字、圖案、設計、紋路等表面資訊,

且能更直覺地展現原物的細微之處。

所制的拓片以嶺南畫派寫實風格為主,

結合中國畫和西方畫特點,

墨色均勻并有較強的層次感。

傳拓流程分為上水、上紙、

上墨、揭拓、裝裱。

特别的是,在上墨環節,

肇慶使用本地所産端硯研墨,墨汁細膩,

讓拓片墨色厚實油亮,

清雅之中濃淡兼具,具有較強的層次感。

收藏在中國端硯博物館的《肇慶府城命名九百周年紀念硯拓片》即是典型的代表作品,由3張8尺紅星牌宣紙曆時4天拓制而成,是目前國内外最大的一幅端硯拓片。

作者們運用梁氏拓印技法,将中國畫寫意與寫實的表現手法融入拓印,使整體畫面和諧統一,層次分明,有主次、濃淡、遠近、疏密、虛實,凸顯肇慶可居可遊的人文環境與優美的自然景觀,是一幅傳拓教科書般的精品佳作。

由于端硯的色澤比較重,展覽時的花紋、圖案等沒有拓片展現得那麼清晰。因為在去年結束的“匠心抱樸紫雲追夢——端硯精品珠三角城市巡回展”中,肇慶市端硯協會就挑選其中的端硯精品制作拓片同步展覽,那些經裝裱後成為獨立藝術品的端硯拓片,讓人再次驚歎肇慶的文化魅力。

圖為“匠心抱樸紫雲追夢——端硯精品珠三角城市巡回展”。張展紅 攝

孔令濱 攝

傳拓技藝中的端硯拓片

之是以會呈現出嶺南畫派風格,

與梁弘健的家族息息相關。

梁氏傳拓技藝最早可追溯到

清光緒至民國年間,

起初用于幫助了解與學習金石知識等。

而作為梁氏傳拓技藝第三代傳承人梁弘健則是嶺南名醫梁劍波的兒子,現為肇慶市端硯協會會長,其不但繼承了家族的傳拓技藝,還融傳拓、書畫、詩詞、篆刻為一體。

2008年起,他把傳拓技藝系統地傳授給第四代傳承人梁思勇,讓他繼承了梁氏家族傳拓技藝的墨拓、全形拓和彩拓技法。

梁思勇受邀拓印碑文。

近年,梁思勇又将技藝傳授給第五代傳承人郭樹炎、孔凡湛、郭樹聰、梁森洪、程思慧、梁家溢等人。

與此同時,梁弘健在端州制硯群體中開設“端溪講堂”,面向會員講授端硯文化,傳授傳拓技藝。2020年,傳拓技藝被列為廣東省人社廳職業技能提升補貼第三批新增補貼工種,梁思勇編寫的《端硯傳拓技藝》被作為教材使用。

近年來,

梁思勇多次受邀到政府部門、博物館、

學校等省内外機構制作拓片,

其作品廣受好評。

除了在制硯行業,2016年起,在肇慶市文化館、端州區教育局、肇慶市端硯協會等部門的推動下,梁思勇将傳拓技藝在端州區中國小校全面鋪開,參與編寫了教材,帶領全區100多位美術老師學習傳拓技藝,并且與教學工作相結合,取得了多項成果。

傳拓技藝因其特有的功能與作用,至今無法被任何一種現代化手段所替代,近年來也越來越受重視。對此,梁思勇介紹:“我們希望能在嶺南地區廣泛弘揚肇慶獨特的傳拓技藝,而不是局限于肇慶範圍。”

◆ 來源:肇慶西江網

◆ 編輯:黃舒婷

◆ 二審:易奇志 郭杏連

◆ 終審:劉伯明

肇慶市紀委監委派駐市文廣旅體局紀檢監察組舉報電話:2289173

肇慶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紀委舉報投訴電話:278181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