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十五歲前賺夠快錢,就能躺平嗎?|唐韌

三十五歲前賺夠快錢,就能躺平嗎?|唐韌

有大廠員工發文章,說自己35歲已經準備好退休——有千萬房産,千萬大廠股票,三百萬現金,拼了十多年,把别人一輩子的錢賺完了。評論區點贊跟帖衆多:房地産銷售打算40歲以前賺夠錢,40歲以後享受;也有人35歲上已經過上了養花、曬太陽的退休生活……

某高校教師把這文章拿到研究所學生課堂讨論,非常感慨:“大多數人除了掙快錢,讓自己少當兩年‘社畜’,在學習和工作上都沒有啥夢想。好可怕。”沒想到不少學生答曰:“老師,我們也想呀!”

什麼東西可怕?尋找理想的基本思路出問題了!追尋這樣的理想等于将肥皂泡揣進懷裡,等于攀登海市蜃樓,等于枕着尋寶圖做夢。

首先,對于個人,這理想其實沒啥保障,普通人能掙到這個規模财産的機率,說九牛一毛都多。再說,就算真的掙到了,下半輩子就能躺平嗎?

以色列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許多結論大膽而偏頗,但妙在思路新鮮。比如認為人類從采集進入農耕不是進步,而是深陷無法自拔的陷阱,依據是:人口增加,糧食有更多小孩要分,粥頂替母乳,孩子免疫力下降,“永久聚落成了疾病傳染的溫床”;對單一食物的依賴,使人類更易受旱災威脅;糧食多了,還将“引來盜賊和敵人,迫使他們得築起高牆,嚴加警戒”。是以,“種種想讓生活變得輕松的努力,反而給人帶來無窮的麻煩”。(《人類簡史》,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2月第二版,83-84頁)是以,還不如回頭過采集生活更省心。這個推理顯然忽視了“麻煩”的磨煉鑄造出燦爛的農耕文明,帶來醫學、農業科技、禦敵保家等方面的一系列進步,比起采集時代,農耕時代文明古國人民的生活要安穩豐富自由多了。

不過赫拉利的思路對擊碎掙快錢早退休的夢想倒是很在理:

“等他們(“九牛一毛”們)到了35歲,卻發現自己背着巨額貸款、要付子女的學費,要養在進階住宅區的豪宅,每家得有兩部車,而且覺得生活裡不能沒有進階紅酒和去國外的假期,他們該怎麼做?他們會放下一切,回到野外去采果子挖樹根嗎?當然不可能,而是加倍努力,繼續把自己累得半死。”(同上, 84頁)

懷揣“一毛”夢的年輕人們設計的未來是單向和一進制的,即:有一定數額的錢就有了一輩子的幸福。赫拉利則幫他們預想到了有錢人必然會發展出的無止境欲望。你攢下巨額金錢,舒舒服服過上十年八年,忽然發現遠遠不夠滿足自己的欲望,再水深火熱地去掙大錢,先前發财的快車還會停在那裡等你嗎?

當然,赫拉利擊碎的,其實還隻是掙快錢的在個人保障上的幻象。要看到這類夢想的問題全貌,必須将思路擴充到個人存活所依托的族群和世界。

對懷揣“一毛”夢想的青年們談《覺醒年代》,讓他們體味革命先輩通過“尋覓-執著-覺醒-行動”樹立偉大理想的熱血經曆,可能難以見效——他們會頂回來:那時候是那時候,今天是和平時代,根本沒有樹立那種遠大理想的必要了。

那就談談契诃夫的《醋栗》如何?小職員尼古拉·伊萬内奇苦鬥一輩子,終于買下了朝思暮想的小莊園,栽下了心心念念的醋栗樹。他無比滿足,無比幸福,當醋栗頭一次結果,廚娘端來一盤(又硬又酸),他笑着對醋栗默默瞧了一分鐘,眼裡含着一泡淚,興奮得說不出話來,現出小孩子終于得到心愛的玩具那種得意的神情。這一夜他興奮得老是爬下床來,拿一顆醋栗吃一吃。不錯,這又硬又酸的“幸福”比起腰纏萬貫的高大上的幸福是顯得太寒酸了,但理想實作時那種滿足和幸福感該沒什麼兩樣。

契诃夫借尼古拉哥哥之口難受地評論說:

“(有許多滿足而幸福的人)是一種多麼令人沮喪的勢力!……”

“幸福的人是以會感到逍遙自在,顯然隻是因為那些不幸的人沉默地背着他們的重擔,缺了這種沉默想要幸福就辦不到。這是普遍的麻木不仁。每一個幸福而滿足的人的房門背後都應當站上一個人,拿一個小錘子經常敲着門,提醒他:天下還有不幸的人,不管他自己怎樣幸福,可是生活早晚會向他露出爪子來,災難早晚會降臨:疾病啦,貧窮啦,損失啦,到那時候誰也不會看見他,誰也不會聽見他,就跟現在他看不見别人,聽不見别人一樣。”

自覺幸福而滿足的人肯定要說,這是唬人的,但近說2020年至今的瘟疫,遠說抗日戰争,這些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不都是生活露出的爪子嗎?即使有些幸福的人能在大災難中全身而退,那也是因為“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門背後的爪子如今是更多樣也更兇殘了,眨眼間便可使億萬财富煙消雲散:台風、洪水、海嘯等極端氣象災難;不斷變異更新、打算窮盡希臘字母的病毒;各種電信詐騙手段和花樣衆多的理财陷阱;複雜叵測的國際形勢……

如果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都忙着掙快錢早退休,養花曬太陽,憧憬自己的莊園和醋栗,門背後小錘子一敲,指望着有“最勇敢的人”站出來保護自己,那麼“最勇敢的人”又從何而來呢?若“最勇敢的人”人丁漸稀,我們賴以生存的族群免疫力也會不可避免地低下去。這應該就是為什麼有許多“幸福而滿足”的人是一種“令人沮喪的勢力”吧。

《醋栗》最想說的話就是:

人們通常說:一個人隻需要三俄尺的土地。可是要知道,三俄尺的土地是死屍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活人需要的。人所需要的……是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在那廣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夠盡情發揮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質和特點。

一個人腳下的三尺土不管怎樣肥得流油,也取代不了他對整個族群、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的需求,這便是“一毛”們尋覓理想時沒有看見的路标。如果民族衰敗了,世界貧瘠了、自然荒蕪了,“三尺土”的肥沃将在一瞬間流逝。

中國曆五千年光榮史,包括被欺辱被掠奪後的流血奮争史,方才成就世界上存活最長久也最興旺的國家。在年輕一代的理想遭到利己主義風雨席卷的時候,父母和老師有責任叮囑兒女和學生,不可囿于那種隻見腳下三尺土的理想,要有“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情,盡情發揮自己“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質和特點”,才能從根本上捍衛我們的幸福。

作者:唐 韌

編輯:吳東昆

責任編輯:舒 明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