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其昌草書扇面亮相“春風裁月——武漢博物館藏扇面書畫藝術展”

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丁燕

春節期間,武漢博物館二樓交流展廳将迎來一場高品質的展覽——“春風裁月——武漢博物館藏扇面書畫藝術展”。極目新聞記者看到,目前展廳已經布展完畢。展覽将于2月1日正式開展,展出至2月20日。

武漢博物館資訊部主任向記者介紹,本次展覽精選了武漢博物館館藏的明清至民國時期扇面和成扇120餘件,其中既有明、清兩代著名書畫大家創作的扇面書畫藝術獨幕喜劇,也有民國時期的成扇精品。

記者注意到,其中,大名鼎鼎的書畫家董其昌的草書扇面,也在展出之列。隻見這面扇為金箋質地,钤朱文印“董其昌”。書寫的内容是草書唐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其昌。”字形飄逸靈動,轉、折、頓、按自有法度。筆勢縱橫捭阖,取米芾筆意為多,一氣呵成。書寫布局上行距、字巨闊達,行氣足而疏朗。用筆上,枯濕濃淡筆墨兼施,展現出其擅長運墨的特點。另外,還有民國時期的“畫虎大師”張善子的《虎溪圖》成扇、有“晚清畫苑第一家”之譽的虛谷的《松鼠圖》扇面等。

董其昌草書扇面亮相“春風裁月——武漢博物館藏扇面書畫藝術展”

董其昌的草書扇面

董其昌草書扇面亮相“春風裁月——武漢博物館藏扇面書畫藝術展”

張善子《虎溪圖》成扇

董其昌草書扇面亮相“春風裁月——武漢博物館藏扇面書畫藝術展”

虛谷《松鼠圖》扇面

據展覽主辦方介紹,扇子在古代既有實用價值,也有藝術價值。扇子常被古人用來引風納涼,是當時夏季消暑必備之物。在衆多扇品種中,最常見的是團扇和折扇。當團扇、折扇的實用功能被不斷使用之時,其藝術價值也孕育而生,尤其在傳統書畫藝術的影響之下,于絹帛紙張的扇面上書寫文字詩詞,繪制山水花卉,蘊含文化氣息的扇面便随着人們的巧思而生。唐代以來,随着文人畫藝術的形成與發展,扇面書畫形制和藝術面貌深受文人畫的影響,并與傳統文人書畫藝術結伴前行。“咫尺之内而瞻萬裡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一柄繪制山水、書法隽逸的扇子不僅可以納涼,還可以陶冶性情,成為人們清玩之物。書畫扇面帶給人們文化藝術的悅目享受,也充滿了文人的風雅與情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