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陽‖過年記

千陽‖過年記

過年記

(作者:千陽)

幾乎在20歲以前,每次冬至一過,便懷着亢奮的心情期待過年,好像一棵嫩綠的青草等待着開花,然後是放假了,一顆心野到天邊去,接着是圍爐的溫暖,鞭炮的響亮,厚厚的一疊壓歲錢,和兄弟們吆喝聚賭的喧嘩。然而最快樂的是,眼明明地看見自己長大了一歲,那種心情像眼看着自己是就要出巢的乳燕。

——林清玄

據說年本是猛獸,古人逢春節趨避之,謂之過年。經千百年流傳沉澱,遂成為吾族第一大節,更成為國人最深厚的文化密碼和共享的文化記憶。林語堂就說,“中國陰曆新年,是中國人一年中最大的佳節,其他節日,似乎都沒有這樣的意味。”今年情形殊然,再度無法回家過年,但随着春意已到除夕将至,心已然回家過年了。

一鞭清曉喜還家

每逢年關漸近,異鄉漂泊之人,定當義無反顧穿越人山人海,踏上回家之路。從異鄉到故鄉絕非易事,無論是艱難的搶票大戰,還是茫茫萬裡歸鄉行程,其艱辛勞累,映襯出根植于内心深處的歸鄉團圓情愫。猶記得二十三四歲之前,我一直保持每個春節都回家過年的記錄,并深以此為慰。隻要有條件,不管跋山涉水,回家的信念如此堅定。記得有一年大年三十從機關回老家,那時交通還不甚友善,天降大雪,大巴車行駛艱難緩慢,到縣城後天已黑,車已停,也沒法跟家裡聯系,一個人拖着厚重的行李箱,雪地裡深一腳淺一腳趕回家時,人已經精疲力盡,但看到父母和妹妹的笑臉,吃到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覺得一切都值了。回家真好。

爆竹聲中歲又除

這些年随着全面禁放,城裡的孩子已經享受不到放鞭炮的樂趣了,也失去了極好的體驗與鍛煉機會。兒子在我印象中就沒機會放鞭炮,隻放過小小的煙花。在我們的少年時代,鞭炮似乎可以滿足一個男孩子過春節時所有的夢想。父親從集市買來鞭炮的時刻,開心真是難以言表。其他的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鞭炮。從一開始隻敢放小鞭炮,到後來放麻雷子大地紅,真是樂此不疲。猶記得國中和高中時,每到除夕傍晚,都會背着半口袋的炮仗,和小夥伴們約在一起燃放,噼啪轟鳴起伏連綿,便是人間最動聽的樂曲。放鞭炮真是鍛煉男孩子勇氣和細心的好方式,我們那時練就了點燃後不跑開,扭頭護耳背身,任憑沖濺起的泥土擊打在後背,毫無懼色。除夕半夜歲更之時,但見整個村莊整座縣城噼啪轟然響成一片,遠望如金蛇狂舞,銀河撒落。空氣中硝煙彌漫,又仿佛置身于激烈的古戰場。

千陽‖過年記

守歲圍爐竟廢眠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人間福滿園”。除夕守歲,等待辭舊迎新,回想起來是何等惬意幸福。爺爺奶奶健在時,除夕夜全家都會去主屋團坐,吃食豐富,笑語盈盈。長輩們談一年的收成,說來年的期盼,孩子們忙着吃好東西放花炮,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幸福歡快。後來春晚漸成新年俗,雖然槽點越來越多,但不可否認,三十多年來它為守歲做出的特别貢獻。再後來,離家愈遠歸家少,難得的全家團聚,守歲更成為放下疲憊,馨語共鳴之時刻。

父母還居老家時,守歲還有一項重要内容,就是上香。先是在院子中焚香燃燭,然後給竈王爺上香,淩晨或天亮時分,帶各色貢品,前往南将軍祠敬香。南将軍乃唐名将南霁雲,安史之亂中,張巡派其求救于賀蘭,賀蘭因嫉不肯出師救,霁雲慷慨陳詞,拔刀斷一指,血淋漓,後慨然戰死,實乃大英雄。鄉人修祠紀念南将軍至今,每年除夕夜和重要節日都要前往祭拜,已然是當地一件大事。

蕭鼓追随春社近

各地春節習俗不同。沈從文筆下的湘西,獅子龍燈焰火極著名。端木蕻良筆下,元宵節的焰火極盡絢爛。在我的老家秦安,過年時的社火也頗有看頭。一般都有舞獅、旱船、小曲和臘花舞。不同于《獅王争霸》《雄獅少年》中靈巧的南獅,北獅體型高大,舞動起來飒爽生風,很是威猛霸氣,每次表演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還記得最高潮是獅子張開大口,将放在地上的一隻燈籠吞進去,着實有些難度。旱船開動時伴以悠長動聽的秦安小曲,還有從唐代流傳于今的臘花舞,如今都已經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了。國小時有幾個很好看的男同學,會被選去男扮女裝跳臘花舞,那扮相實在好看,至今已難得一見了。

故鄉今夜思千裡

“故園今夜裡,應念未歸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路途多麼遙遠,回家過年仍是吾族吾民固守的習俗,也是一個民族代代相承的文化密碼。年俗的背後,有着千年文明的傳承,有着親人們經年的滿心期待。而在今年,牛虎相接之際,因特殊情由,再度不能回家過年,不能陪伴家人,心中自然滿是愧疚。見屏如面,隻有在視訊中看着他們,送上最深的祝福和祈願,于我也是最好的安慰。在此,也祝願家人和朋友們平安健康,萬事順遂。

曆添新歲月,春滿好河山。過年好!虎年虎虎生威!

壬寅虎年除夕前記

千陽‖過年記

作者簡介:

千陽,甘肅秦安人,畢業于秦安二中,現居北京。喜閱讀,愛運動。偶作小文,嘤求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