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醒來的信(1-5)

醒來的信(1-5)

晨醒時分是一天中幸福感最強的時候,讓人内心充溢着安穩,就像收到遠方友人來信時的那種安穩。記錄,讓這份幸福感翻倍,索性做個整理。

#01

思想力、生命力、行動力,三者缺一不可。

追求思想力和行動力是世俗與信仰中人一緻樂道的,無奈人常說“知易行難”,苦于難以“知行合一”,這其中和生命力的軟弱有很大關系。生命力弱與感受力的缺失有關。

打開感受力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要清除以思想自誇的虛妄,這樣對待知識讓人自高自大,不要讓思想被縮減為某種觀念、教條;

其次,尊重自己的情緒,用眼、耳、鼻、舌、身、意搜集生活的零碎細節,細心保護那份“最微妙和最不明确”的部分。在默想、禱告中把真理領受在心,沒有”心意更新“的過程,難談持久、正确的行動力。

再者,隻有在群體團契中才能擁有真實的自我洞察力,在關系中不要扮演遮掩、逃避者角色,也不要做讨好、虛僞的人,不管别人如何反應,盡力保持自己的真實、尊重自己的感受。

不健康的感受力導緻扭曲的情感,扭曲的情感背後充滿着謊言和偶像,指向自我滿足。

健康的感受力一定會帶來走進人群的渴望,以行動投身于見證思想的行列中。

#02

文學作品的意義重在揭示,而非講些故事滿足讀者的胃口。如果一篇作品沒有觸及人性及對人内心的刻畫,則也不算上等。

當代中國文學中有許多優秀的詩歌,而小說、戲劇則遜色很多,這與作家看重故事、關注表象有關,對于真實、豐富的内心活動則是淺嘗辄止。

但是,走進内心世界卻是一件極冒險的事。

#03

我對文學感興趣不是出于獵奇,而實在是出于需要。尋找人類心靈共同的足迹,看看是否有人和自己曾經曆過類似的處境,這給一個現實經驗匮乏的青年人帶來不少安慰。

言說、生活、記錄、展示,幻想着或許這個世界也存在着另類生存的新可能。

#04

寫作,無論寫些什麼,對我來說,最需要的是禱告。隻有如此才能把自己的位置擺放得對,否則無法進入狀态。

寫作就像跳舞,而且不是單人舞,一定是被什麼牽引住了,讓你不得不起身回應,加入旋律的舞池。

#05

不一定要用冷峻的言語才能表達清明的洞見。

消極卻寬厚,悲觀卻不失盼望,夾雜諷刺卻不乏善意,并非是不能相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