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寶文物“動”起來,原來這麼美

國寶文物“動”起來,原來這麼美
國寶文物“動”起來,原來這麼美

1月28日晚,備受好評的國寶文物題材舞劇《五星出東方》登陸上海文化廣場,拉開全國巡演大幕。舞劇《五星出東方》聚焦古絲綢之路新疆和田尼雅遺址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生動還原一千多年前西域即古代新疆的曆史人文風貌。

舞劇演繹國家一級文物的傳奇故事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成員在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現一塊織錦,上有八個篆體漢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曆經千年,色彩依舊豔麗如初。織錦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國寶文物“動”起來,原來這麼美

舞劇《五星出東方》基于這一無比珍貴的創作資源,從尼雅考古現場開篇,考古人員發現“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後,在風沙中進入時空隧道,為觀衆展開這塊織錦背後的故事:奉作為漢朝将士在戍邊前得到大漢天子禦賜的“五星出東方”護臂,他一生守護西域這片土地,各族人民結成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仰望五星閃耀,心向東方。

國寶文物“動”起來,原來這麼美

除了故事情節高潮疊起外,舞劇《五星出東方》的一大特色就是它集納了多樣的舞蹈語彙——充滿西域色彩的夜宴“燈舞”可以找到民族舞的影子,各族人民共同起舞的“蹦迪”舞段,又仿佛是街舞和踢踏舞的混合呈現,提袖折腰又屬于古典舞的範疇,還有俊男“洗澡舞”、和尚“廣場舞”、群衆“吃瓜舞”等,如此豐富有趣的舞蹈創作讓舞劇《五星出東方》成為主旋律作品中的另類,也颠覆了觀衆對民族題材舞劇的傳統認知。

創作過程不亞于一次深入沙漠的考古

為将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這樣極其珍貴的創作資源進行最好的呈現,北京演藝集團在組建劇目主創團隊時遴選了業界最為活躍、創作能力突出、作品受各方認可的主創人員,每一件服裝的紋樣都有來處,每一處情節設計都經得起專業的推敲。

國寶文物“動”起來,原來這麼美

回顧創作往昔,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甯說到:“‘五星’這部作品創作的心路感受,其過程對我們而言,它的艱難程度,不亞于一次深入沙漠的考古,雖然條件艱苦,但它最終給我們帶來的驚喜,足以比肩考古有所收獲時深入心靈的激動與滿足。”舞劇《五星出東方》這部作品之是以“難”是讓這樣一件參考資料極其稀少的珍貴文物成為紮實落地的藝術呈現,同時又傳達出它所具備的曆史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在舞台上,讓文物“活”起來 ,用舞蹈“講”故事。

為了講好這個故事,主創團隊親赴新疆和田采風,站在大漠腹地感受這件護臂所帶來的最真實的情感連結,同時又從和田地區考古史實、當地民情、民族服飾、民族音樂等方面提煉藝術語彙,了解少數民族音樂樣态和當地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為創作積累了珍貴的素材,明确了創作的藝術方向與特點。

國寶文物“動”起來,原來這麼美

總編導王舸在創作中采用非正常的構思編排,他談到:“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在這部作品中主要通過人和人之間的融合來表現,這個劇的特點是不沉重,娓娓道來,利用幽默、诙諧、輕松的表演方式,在很順的叙述中突然進入另外的節奏,這樣的表現手法,讓觀衆産生許多新奇的感受。”

劇本創作是這部舞劇作品的源頭,編劇許銳說到:“《五星出東方》的劇本改了12稿,是整部舞劇創排過程中精益求精的精神展現,這次的創作像是一次曆史的召喚、曆史的考驗,可以說是對中華命運共同體最深情的注視。”

國寶文物“動”起來,原來這麼美

值得一提的是,舞劇《五星出東方》共有9位新疆演員參與其中,劇目建組之初,他們便從新疆和田來到北京參與到劇目排練中,與北京歌劇舞劇院的演員們一同排練,互相磨合學習,兩個院團的演員們也在一次次的演出中呈現出令人贊歎的默契,也培養出了深厚的感情。

記者 / 劉藝

編輯 / 孫超慧

圖檔 / 受訪者提供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