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本文轉載于微信公衆号:

博物館丨看展覽(ID:atmuseum)

近期,全國多地都下起了雪。

拍照記錄,發朋友圈,這是現代人的賞雪流程。

作畫記錄,裝裱欣賞,則是古代人的賞雪套路。

不如從朋友圈走入古畫,于雪融或雪落的聲音中,一起看一場飄落千年的大雪。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雪天漁事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雪漁圖 五代十國 佚名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大約是很熱衷于在雪日進行買魚、賣魚、釣魚的活動。

關于“雪”和“魚”的畫作很多,其中就有這幅《雪漁圖》。

據學者莊申考訂,這幅圖可能是鄭谷《雪中偶題》的詩意圖。原詩為: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衣。

這場雪下得極大,空中片片亂飄的雪花清晰可見,這其實是畫家用白粉彈灑在畫上形成的小白點。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同時,為了表現積雪,畫家還在蓑面、笠頂、江岸等處用鉛粉敷染。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風雪之中,釣魚老翁瑟縮着身子,手全都藏進衣袖之中,生動诠釋了何為“凍得瑟瑟發抖”。

盡管老翁已經盡量将自己藏進衣袖中,但從他緊皺的雙眉和淡紅的鼻頭,也仍可看出在這樣的大雪中垂釣,多麼不容易。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宋 佚名 《雪橋買魚圖》局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一座布滿白雪的橋邊,仆從為士人打着傘,士人則與漁舟上的人交談,許是在挑選最肥美的魚兒,拿回去煮魚湯吃。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橋的對岸,有挑着簍子的人,看起來像是賣酒翁。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這樣大雪紛飛的天氣,買幾尾魚,再來一壺酒,熱乎乎的魚湯就着好酒下肚,就是生活的滋味吧!

與買魚圖相對應的,是同一時期畫家李東所繪的賣魚圖。

李東,生平不詳。元代夏文彥的《圖繪寶鑒》對其評價不高,一句“僅可娛俗眼耳”,便是說這畫家的畫接地氣得很,與追求高雅的學院派不同。

理宗時常于禦街鬻其所畫村田樂常酣圖之類,僅可娛俗眼耳。

——元 夏文彥《圖繪寶鑒·卷四》

這幅賣魚圖同買魚圖的元素很相似,都畫了老樹、山、江河、漁舟、買魚人、賣魚人和挑擔人,對人物刻畫不過寥寥幾筆,卻極富有生活情趣。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南宋 李東 《雪江賣魚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寒江釣雪圖》舊題範寬,後經學者研究,應為李東的真迹。

這回倒是不買魚賣魚,改成釣魚了。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南宋 李東 《寒江釣雪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積着厚厚一層雪的樹旁,一蓑翁獨釣于寒江之上。

全畫烘托出明淨孤寂的氛圍,讓人想起柳宗元的《江雪》一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雪日會友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清 董诰 《高宗禦筆甲午雪後即事成詠詩清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

下雪天可真是聚會、會友的好日子。

朋友親人聚在一起,喝杯熱酒、吃點熱湯、共同賞雪,豈不美哉。

這幅畫作就繪制了這樣的場景,全幅雪趣盎然,雪用白粉點染,厚而不膩,盡顯畫家功底。

畫面上方,是一片密林,竹、梅、松錯落有緻地排列在一起,葉與花上布滿積雪,冬日的氛圍感立刻拉滿。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畫面中間的房舍中,“噼裡啪啦”燒着柴火,三人圍坐對酌,面容惬意,快意得很。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這邊三個大人端坐喝酒,那邊小孩們已經撒開了歡。

雪地中,有放鞭炮的。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也有乖巧掃地、搬運東西的。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長廊上,更有人搞起了樂隊。吹笛子、打鼓的,配合默契,俨然雪日聚會氣氛組擔當。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雪堂客話圖》則采用了局部取景的構圖,筆法蒼勁深厚、豪放典雅。

山巒用小斧劈皴和短線條秃筆,表現出山石奇峭而蒼潤的質感。

天空與江水則是略着墨色,以此反襯雪色潔白。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南宋 夏圭《雪堂客話圖》 故宮博物院藏

各種姿态不同的樹上都有一層積雪,江邊的房舍也被白雪覆寫,更顯寒氣逼人。

房舍開了窗,可以看到有兩人對坐桌邊,正在交談。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踏雪尋梅

踏雪尋梅,向來是古代文青的冬日限定雅事。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明 王谔 《踏雪尋梅圖》 故宮博物院藏

張岱在《夜航船》中解釋這個詞稱:孟浩然情懷曠達,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

此圖繪制的就是主仆四人雪天深山尋梅的情景。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走在最前的仆人小心翼翼地為主人探路,一半鞋都隐沒在積雪當中。他左手持長棍,右手提衣擺,不願讓積雪弄髒衣服。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主人騎着踏雪專用坐騎——驢兒,将紗帽的鬥篷在脖子前系緊,他旁邊的仆人更是将手縮進衣袖中遮面來保暖。

如此寒冷的天氣也要風雅一番,這就是真·名士的追求。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明 謝時臣《峨眉雪圖》 南京博物院藏

《峨眉雪圖》畫在三米高的巨幛上,描繪了峨眉山大雪紛紛的場景。筆墨縱橫自如,富有氣勢,是謝時臣一貫的風格。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山上的危棧,驢隊訓練有素地前行,他們踏過狹窄道路上的積雪,留下深深淺淺的腳印。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山腳的橋上,踏雪尋梅的文士騎着驢,神色悠然自得。

山水雪景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唐 王維 《雪溪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沒有落款,但被認為是王維唯一傳世的山水作品。

全圖采用俯視畫法,所畫場景透視精确,無論是比例還是角度,即便用焦點透視的原則去審視也很符合,這在以散點透視為主的古代山水畫中是比較少見的。

而用墨色表現溪水,映襯兩岸白雪,則又是唐代山水畫的典型手法。

左下方一座木拱橋,上面積着一片素白的雪。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中間有兩間茅屋,裡面各坐着兩人,一邊交談一邊賞雪。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溪中一葉篷船,一首一尾站着兩位船夫,撐篙而行。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遠處的河對岸,有雪坡、房舍與光秃的樹木,與皚皚的白雪交相輝映,使得畫面更加有層次。

竹子遇上雪,唯有風雅二字可以形容。

張憲有詩曰:微于疏竹上,時作碎瓊聲。

碎瓊聲,指的是雪落在竹子上的聲音。“碎瓊”一詞,也是以成為古人對雪的雅稱之一。

下雪天,古人都會幹些啥?

南唐 徐熙 《雪竹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這幅《雪竹圖》,就很好地诠釋了張憲的詩句。

畫面中,竹樹拔地而起,畫家用粗筆和細筆結合描繪竹葉與竹竿,通過墨色的濃淡去表現雪後不同竹子的姿态,使得整體既精緻又層次分明。

更難得的是,畫家還通過竹子的傾斜與竹葉的角度展現出畫面的動感,靜中取動,讓人仿佛真的置身于一片竹林當中,耳邊還能聽到悅耳的碎瓊聲。

釣魚、會友、尋梅、觀雪,這些活動組成了一副獨特的古代雪日畫卷。

千年之後又見雪,你在下雪天都喜歡做些什麼呢?

參考資料:

《宋畫全集》

《圖繪寶鑒》

《南唐書》

《國朝畫征錄》

特别聲明:本公衆号僅用于湖南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及閱讀推廣,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轉載文章及圖檔、視訊、音頻等版權均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本公衆号聯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