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0萬斤!孝昌白沙的“金疙瘩”豐收啦

作者:孝昌融媒

眼下,進入洋芋收獲時節。連日來,在孝昌縣白沙鎮的田間地頭,農戶正搶抓晴好天氣,利用“機械+人工”方式,搶收地裡的“寶貝疙瘩”,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100萬斤!孝昌白沙的“金疙瘩”豐收啦

走進白沙鎮三合村的洋芋種植基地,洋芋收獲機正在田地間進行機械化作業,伴随着機器轟鳴聲,一個個外觀飽滿、色澤鮮亮、個頭勻稱的洋芋不斷從地裡翻滾而出,鋪滿了田間。

100萬斤!孝昌白沙的“金疙瘩”豐收啦

村民們彎着腰緊跟其後,快速分揀、裝袋,滿載的運輸車輛直接将新鮮的洋芋送至市場。

100萬斤!孝昌白沙的“金疙瘩”豐收啦

“畝産量在5000斤左右,這些洋芋我們要銷往河南、安徽、河北等地,不愁銷路。”孝昌縣白沙鎮三合村洋芋種植銷售負責人黃文華說。

100萬斤!孝昌白沙的“金疙瘩”豐收啦

随着種植水準的不斷提高,基地全部采用機械化種植、水肥一體管理、機械收割等方式作業。一輛洋芋收獲機三分鐘就可以駛過50米長的田壟,速度快、效率高,并且還有着收淨率高、破皮率低的優點,大大提升洋芋采收效率,有效節約成本。

“用人工采收的話,一上午隻能采收七千斤左右,但是有了機器,我們效率直接提升五倍,一上午能采收四萬斤到五萬斤。”農機手黃一波說。

100萬斤!孝昌白沙的“金疙瘩”豐收啦

鄉村振興,産業先行。白沙鎮三合村采取“村集體+企業+農民”的模式,引入市場主體武漢鑫安大校園後勤服務有限公司,流轉1000餘畝蔬菜基地。

100萬斤!孝昌白沙的“金疙瘩”豐收啦

其中,洋芋種植面積200餘畝,由于是沙土種植,種出來的洋芋不僅無公害、産量高,還品質優、澱粉含量高,備受消費者的喜愛。該基地每年以訂單形式和省内外學校、菜場建立穩定的供銷關系,保證産品的銷路。

“因為我們主要是針對學校的學生供餐,是以産品必須做到綠色、健康、衛生。我們利用自然肥來種植,種出來的蔬菜很安全。”武漢鑫安大校園後勤服務有限公司農業部負責人戴海堂說。

100萬斤!孝昌白沙的“金疙瘩”豐收啦

一年好景,莫過于“豐收”最撫人心。通過輪作種植模式,該基地形成了洋芋、花生、玉米等農作物錯峰增茬種植,實作“一年三作三收”,不僅增加了土地的産出效益,還開辟了農民增産增收的新途徑,真正實作土地增效、農民增收。

“我家裡有五畝多地,承包給老闆了,老闆每年給我們2000多元。我們還在這裡打工,每天有120塊錢。合計下來,我們一年一共能收入1萬餘元。”孝昌縣白沙鎮三合村村民丁祖軍說。

100萬斤!孝昌白沙的“金疙瘩”豐收啦

“我們用工請的都是當地人,發展産業的同時也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武漢鑫安大校園後勤服務有限公司農業部負責人戴海堂說。

産業興旺是實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基礎。近年來,白沙鎮堅持“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的産業發展思路,深入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不斷發展壯大以東河村紅蘿蔔、洋芋為主的“白沙鋪一号”系列農産品,逐漸實作“一村一特色”,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記者:王 虹

通訊員:王文姬

編輯:王倩

責編:陳園

終審:李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