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同學暫不帶貨、有MCN被索賠,網紅的春節有點涼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産業觀察者)

“拒絕2000萬簽約”“暫時不會帶貨”,“張同學”的直播首秀,不出意料,話題滿滿。

在抖音一夜爆紅,坐擁近2000萬粉絲、單條廣告報價30萬的“張同學”,如今已經開啟了“商業化”之路。

張同學暫不帶貨、有MCN被索賠,網紅的春節有點涼

然而,商業化的未來,卻未必光明,尤其是為網紅做經紀人的MCN們,正在進入初冬。

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MCN機構多達兩萬家,涵蓋了中國約90%的網紅。

換言之,MCN的興衰榮辱,也将意味着整個網紅經濟的天氣狀況。

1月19日,小紅書宣布向4家通告平台和MCN機構提起訴訟,并索賠1000萬元。原因是這些機構從事“代寫代發”虛假“種草”筆記業務,幫助商家及部落客進行虛假推廣。

在小紅書之外,其他平台也加大了對MCN機構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如微網誌在2021年9月推出的相關規定中明确,出于商業目的,同一MCN機構下的自營賬号,同時段釋出大量诋毀作品或個人的黑稿内容屬于違規行為。

張同學暫不帶貨、有MCN被索賠,網紅的春節有點涼

MCN機構與其賴以生存的内容平台之間的沖突也公開化。

而同時,MCN們也開始表達一個動态:自己再虧。

從已披露的資訊來看,2021年這一趨勢開始反轉——已有多家知名MCN機構業績由增長轉為下滑,甚至陷入虧損。

1月13日,新三闆公司新片場主辦券商釋出風險提示公告稱,截至2021年6月30日,新片場未彌補虧損已超過實收股本總額,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

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新片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30%,淨利潤則由盈轉虧。

張同學暫不帶貨、有MCN被索賠,網紅的春節有點涼

對此,《證券時報》記者吳志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小紅書此次起訴,敲山震虎的意味更濃,通過打擊小機構,警示大型機構不要違規。

在流量成本高企、營銷效果滑坡的當下,MCN機構需要用更多方法來擴大收入來源。但随着各大平台加強管理措施,未來MCN機構或将面臨來自市場和平台的雙重壓力。

各大平台和MCN機構之間是一種相愛相殺的關系。

平台需要内容供給,MCN機構能夠提供穩定的優質内容輸出,提高平台的内容活性。

但MCN機構的确存在誇大其詞、虛假宣傳等不規範行為,可能給平台帶來不利影響和風險。

張同學暫不帶貨、有MCN被索賠,網紅的春節有點涼

MCN機構與平台之間的這種沖突,在産業發展初期就存在,随着産業發展,二者的沖突也在不斷加劇,且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良好的商業模式是,一方提供平台,MCN提供内容,廣告主提供廣告費用,大家按比例分成。

但實際操作中,MCN機構可能選擇跳過平台接商業合作。

内容平台從誕生開始,就一直存在不賺錢的問題,錢都被頭部機構賺走了,平台并沒有從合作中獲得足夠的收益。

這種沖突,目前無解。

張同學暫不帶貨、有MCN被索賠,網紅的春節有點涼

畢竟,内容分發的大背景下,平台方隻能提供自己的流量,而廣告主通過機構可以全網釋出,平台方的優勢也就不再明顯。

但MCN的日子也不會好過,畢竟蛋糕隻有那麼大。

部分MCN機構收入下滑,更多的是市場切割、管道劃分問題。

廣告投放基本是存量市場,随着短視訊崛起,圖文MCN市場明顯萎縮,收入下滑。

另外,中小MCN機構生存能力本身比較弱,由于頭部機構實力占據絕對優勢,中腰部機構的收入會受到沖擊。

書樂曾在2021年9月李子柒事件時對《中國新聞周刊》做過一個判斷,即:九成MCN機構連陪跑資格都沒有,是以核心的IP更為重要。

張同學暫不帶貨、有MCN被索賠,網紅的春節有點涼

怎麼破?怎麼找到核心IP?

答案是變身,和奧特曼一樣。

國内MCN機構本質上就是經紀公司,而内容是比較合适的轉型方向。

目前MCN機構普遍隻能被動接單,而往内容方向發展,像影視公司一樣,做微綜藝、微短劇等更有價值的内容,可以減少對平台的依賴,提升經營品質。

另外,在轉型的時候,要更注重規範,更多地考慮合規問題,而不應該像原來一樣,推出了一個成功的網紅就開始複制粘貼,繼續走‘草台班子’的發展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