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車前”和“有車後”的差別有多大?車主:每一句都說點子上了

如今随着國民收入的不斷提升,再加上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使得大陸的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大陸已經成為世界上汽車保有量最多的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車之國”,汽車從剛開始被設計之處單一的代步屬性,逐漸地演變成了身份、金錢的象征,對于普通車主而言,我們不得不深思一個問題,汽車到底除了代步功能以外,還有什麼功能呢?

“沒車前”和“有車後”的差別有多大?車主:每一句都說點子上了

其實,這個問題如果換個說法,也可以簡單了解為,當你“擁有汽車前”和“擁有汽車後”的生活變化和差別到底有多大。世界上最早的汽車是在1826年的英國誕生,時至今日一百多年的曆程裡,汽車确實改變了整個人類史,也改變了普通人的日常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汽車業内,有一句這樣的說法“豪華車和普通車差的隻是一小步,但有車和沒車可是差了一大步”,那麼到底“沒車前”和“有車後”的差別有多大?接下來我們直接來對比一下吧。

“沒車前”和“有車後”的差別有多大?車主:每一句都說點子上了

差別一:時間效率上的差異

雖然如今公共交通已經相當完善,公共汽車、地鐵、城軌等多種出行方式提供人們選擇,但是大陸公共交通發展雖然快,但依然存在地區差異性,像一二線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覆寫幾乎很完善,但來到農村或者城鄉結合部還是極其不友善的。

這時候擁有一台汽車的優異性就明顯展現出來了,除了上下班不用擠公交、擠地鐵換乘以外,就算去郊區也特别友善,對于日常需要跑客戶的車主來說,擁有汽車之前和擁有汽車之後,在時間效率存在的差別可不小,每天至少能節省2-3個小時的通勤時間。

“沒車前”和“有車後”的差別有多大?車主:每一句都說點子上了

差別二:生活半徑的提升

這一點很容易了解,當你沒車的時候,每天和每周的生活半徑就固定在兩點一線,除了公司就是家裡,好不容易到了周末也甯願宅在家裡好過出去玩,想出去玩,近一點的地方又玩膩了,遠一點的地方又要坐大巴、高鐵甚至飛機出現,實在太不友善了。

但是有車以後,整個生活半徑瞬間就得到提升了,從原來的半徑5公裡瞬間提升到300公裡的範圍,周末的時候可以一家人開車出行來個周邊遊,而且還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許多。

“沒車前”和“有車後”的差別有多大?車主:每一句都說點子上了

差別三:出行變得更靈活了

前面提到的雖然公共交通友善,但是公共交通并不是一天24小時都能随時随地營運,深夜的時候也有停運的時間,有時候家裡人遇到突發情況需要半夜出門,除了計程車和網約車幾乎沒有其他辦法。

但擁有汽車以後,出行時間就不再受限制了,即使在公司加班到深夜也不用擔心回家的問題,最重要一點是接下來還有半個月就到了農曆新年了,春運即将開始,每年總要拎着大包小包擠高鐵飛機也是很不友善的,尤其有小孩的家庭,但擁有汽車以後就變得靈活很多了,想什麼時候回家就什麼時候回家,拿再多的行李也不用擔心了。

“沒車前”和“有車後”的差別有多大?車主:每一句都說點子上了

差別四:開銷費用提高了

前面三點隻是提到“有車後”的優點,事實上,有車以後确實大大友善了我們的生活,但唯一隻有一個缺點就是生活的開銷費用提高了,俗話說“買車容易養車難”,買車以後意味着不是說花十幾萬買車款就安心無憂了。

其實買車以後還要面臨着保養費、維修費、保險費、停車費、交通違章罰款、燃油費等等費用的支出,這裡面還不算新車的折舊費用了,在如今房價高昂的時代,不少人身上還要肩負着房貸和撫養小孩的支出,是以說不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其實養一台車還是一件成本高昂的事情,我們在買車之前也必須清楚知道這一點。

“沒車前”和“有車後”的差別有多大?車主:每一句都說點子上了

總結:

總而言之,汽車的出現極大友善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出行方式,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換句話說,汽車真的有必要買嗎?

其實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對于日常通勤并不需要汽車,買車隻是為了去遊玩和為了面子思想的家庭而言,其實買車不僅能改善生活,反而還會成為生活的“負擔”,每個月增加徒勞的開銷費用。

“沒車前”和“有車後”的差別有多大?車主:每一句都說點子上了

但對于日常需要用車通勤的家庭而言,購買一台汽車能夠為我們節省時間,雖然開支多了點,但也友善了我們的生活。

最後給大家一個小建議,買車的時候如果沒有商務接待或者特殊需求,普通家庭其實沒必要過分追求豪車,買8-15萬元區間的代步車就足夠了,對此大家又是如何認同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意見和看法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