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漢東湖櫻花園賦》石刻亮相東湖,作者周古平:辭賦抒壯志,翰墨寫情懷

極目新聞記者 夏雨

“吟之以人與花:人在花下,花在人中,人與花争襯風景。頌之以花與影:水映花影,花傍水開,花與影競占春光。旋即,餘被人流裹至虹橋……”

上周,由湖北作家、書法家周古平創作的《武漢東湖櫻花園賦》完成石刻,被镌刻在東湖長14米、高6米的石壁上,為東湖的自然之美再添一抹文化氣韻。

周古平紮根荊楚沃土,曾用17年時間,創作出八卷版小說《九頭鳥》,塑造出大智、大勇、大愛的九頭鳥形象,此書曾獲得冰心圖書獎,屈原文化獎,湖北文學獎等。

1月28日,周古平接受了極目新聞記者電話專訪,解讀《武漢東湖櫻花園賦》背後的創作故事,和他從不願放下的荊楚情懷。

《武漢東湖櫻花園賦》石刻亮相東湖,作者周古平:辭賦抒壯志,翰墨寫情懷

耗時四年完成“辭賦三部曲”

記者:為什麼會想要創作《武漢東湖櫻花園賦》?

周古平:其實《武漢東湖櫻花園賦》是我“辭賦三部曲”之一,其它兩部作品為《古琴台賦》、《東湖落雁賦》。從2018年開始,我花了4年的時間投入到創作中去,在完成三篇文學作品的同時,又用魏碑、行楷、隸書、草書進行了再創作、再演繹。《東湖櫻花園賦》的魏碑作品有十多米長,每個字十多公分大。為此,我利用了近半年時間創作,最後標明融魏碑的方筆、圓筆與張裕钊之書風,注重書法的力感與結構。

荊楚文化需要有人去挖掘和傳承,荊楚美景需要有人去高歌和禮贊,隻有一代又一代人去投入和積澱,荊楚文化才會更加燦爛輝煌。

《武漢東湖櫻花園賦》石刻亮相東湖,作者周古平:辭賦抒壯志,翰墨寫情懷

雕刻櫻花賦完工後,周古平與工匠周師傅合影

記者:您的辭賦三部曲專題片曾在漢秀劇場和媒體上推出,受到不少人的點贊和關注。

周古平:是的,我指導拍攝、剪輯、配音、翻譯、合成,精雕細刻每個細節,制作了關于它們的三部電視專題片。

人生難得有機遇回報社會,當有這樣的機緣時,我一定要投入全部的情感,注入全部的心血。

用“電影感”拉近辭賦與讀者距離

《武漢東湖櫻花園賦》石刻亮相東湖,作者周古平:辭賦抒壯志,翰墨寫情懷

記者:現在東湖櫻園還沒有開園,已經有遊人隔着欄杆遠眺您的作品。您希望讀者、觀者看到您的作品後感受到什麼?

周古平:《武漢東湖櫻花園賦》,寫人的精神:櫻花開,恣意燦爛,攜生命力盡情綻放!櫻吹雪,潇潇灑灑,托再生夢無悔入泥!而作《琴台賦》,我寫人的修煉:修德修藝修緣再修心,識天識地識己方識人;作《東湖落雁賦》,寫人間真愛:歲月折疊往事,亭台存儲命運!我憶你驚鴻之影,你戀我如雁癡情。

三部作品,均以景物托志,以真情感人。每部作品完工後,我都會念給園丁、遊客、專家聽,征求意見,反複打磨。希望讀者觀者能從中産生情感的共鳴。

記者:您在《武漢東湖櫻花園賦》寫東陂惜花,寫道“古有東坡燃高燭,恐海棠入睡;今有東湖點彩燈,為夜櫻梳妝!”讀您的作品,古典之外不乏爽朗酣暢之感,也十分易懂易記。您覺得在辭賦創作時,我們需要注意什麼?

周古平:辭賦,是講求聲韻之美,注重排比鋪陳的韻文。但有些賦的晦澀的語言和費解的典故又容易讓讀者産生“距離感”。

我們在吸取騷賦、散賦、骈賦、律賦、文賦的藝術精華的同時,又需要注重考慮當代人的審美取向、閱讀習慣與碑刻需要。

在創作中,我有意将電影表現手法等視覺語言藝術引入,力求文本具有鮮明的視覺美、色彩美、音樂美。例如在寫櫻花園賦時,我會運用長搖鏡頭,從一個美景移到另一個美景,讓讀者觀文好似随着“導遊”舒心遊覽。寫東湖落雁賦時,用“落雁五亭,一亭一韻”銜接,讓讀者在觀看美景中,體悟“大雁尋愛”的故事。寫古琴台賦,運用無數個推拉鏡頭,讓讀者在曆史與現實中穿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