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在黃山這一年】周涵:坡山給了我很多創作靈感

【我在黃山這一年】周涵:坡山給了我很多創作靈感

編者按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建黨百年的大慶之年,是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更是黃山奮勇争先的收獲之年。這一年,無數“新黃山人”付出了,奉獻了,同時也收獲了溫暖、力量和成長,在黃山崛起趕超、加快建設生态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城市的征程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黃山日報微信公衆号開設“我在黃山這一年”欄目,講述他們過去一年在黃山生活與奮鬥的故事。

【我在黃山這一年】周涵:坡山給了我很多創作靈感

下料、整平、退火、拉伸……1月17日,記者見到周涵時,他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早已爛熟于心的步驟。石錘有節奏地敲擊着銅闆,在一聲聲清脆的铛铛聲中,平整的銅闆逐漸變得立體,小巧的銅壺已具雛形。

周涵,來自500公裡之外的湖北黃岡,是歙縣杞梓裡鎮坡山村的“外來客”,也是坡山村的“新女婿”。說起他與黃山的緣分,還要從他2013年一次騎行說起。途經黃山時,擡頭看見遠山上一處處徽派房子,美得如仙境一般,從此“徽州”在周涵心中烙下印記。之後旅遊來坡山,他一下子就被這個高山村落吸引了,一個“留在黃山創業”的念頭誕生了。經過一番考察後,他發現黃山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有良好的創新創業條件,對外地來黃的年輕人十分“友好”。于是,周涵放棄了在上海的穩定工作,選擇在歙縣坡山定居,并創立了“禅銅小屋”工作室。

【我在黃山這一年】周涵:坡山給了我很多創作靈感

“禅銅小屋”内,叮當的風鈴聲不絕于耳,同時隐約可嗅到一陣檀香味,寫着“悟己随緣”的字畫懸挂在小屋左側的牆壁上,小屋内各式各樣的銅器陳列整齊。如今,周涵已在坡山度過3年多時光,他直言:“我本身喜歡爬山,喜歡和自然接觸,坡山良好的自然人文環境給了我很多創作靈感,也讓我的作品更貼近自然。”周涵說,他不斷摸索,在山間地頭尋找創作靈感,努力将自然景物融入藝術創作中,制作的銅器已不再局限于銅壺。他将廢棄的樹根做成銅壺搖桿,模拟自然形态,創作出桐葉、闆栗葉狀的茶則和銀杏葉狀的茶漏等。巧妙的構思不斷湧現,周涵的作品造型既精巧别緻,又充滿了自然野趣。“這款銀杏茶漏是店裡的銷售冠軍,基本一上新就賣完了。”周涵自豪地介紹道,茶漏從第一款成品推出到現在,不管是工藝還是造型都一直在改進,加上顔色的處理越來越豐富,是以市場認可度也越來越高。

【我在黃山這一年】周涵:坡山給了我很多創作靈感

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黃山的傳統旅遊業受到一定沖擊,這也給創業中的周涵帶來不小挑戰,好在他充分運用雙管道進行銷售,線下吸引來黃山旅遊的遊客以及參加歙縣非遺夜市收獲的客戶群體,線上借助“微店”和積累的客戶圈,工作室的年銷售額年年攀升,從第一年的20多萬元增至60多萬元。

【我在黃山這一年】周涵:坡山給了我很多創作靈感

除了事業上的收獲,周涵還赢得了很多的認可和關注,結交了新朋友。2021年,周涵在我市舉行的青年創意創新創業交流活動中作為青年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故事,當選黃山市青年聯合會第五屆委員會委員,獲評歙縣首屆青春助力鄉村振興帶頭人“最美青農人”稱号……“這些榮譽對我既是認可,也是鞭策。我希望通過努力,讓更多年輕人看到黃山的魅力,感受黃山創業創新的氛圍,和我一樣紮根鄉村,為黃山的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周涵打算把村裡的閑置資産利用起來,打造一個手工藝研學基地,将自己在上海積累的客戶資源帶到黃山,同時将黃山的手工藝人串聯起來,助力研學基地做大做強,給更多手工藝人帶來發展機遇。

【我在黃山這一年】周涵:坡山給了我很多創作靈感

作者:朱西敏 實習生江心冉

編輯:程紅妹 二審:徐海生 終審:金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