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民閱讀】年畫中的襄陽

和貼春聯一樣,貼年畫也是中國民間過春節的一個傳統習俗。

貼年畫始于貼門神。傳說很久以前,神荼、郁壘兩兄弟專門監督百鬼,發現哪個鬼行為不端,就捆綁起來喂虎。于是黃帝就在門上畫神荼、郁壘的像用以防鬼。到了唐代,皇帝又命吳道子畫鐘馗像,并摹刻出來分賞給大臣貼挂以避鬼。據有關史料記載,“年畫”一詞始稱于清道光二十九年。貼門神發展為貼年畫,是為了讓春節更加具有喜慶和吉祥的色彩。年畫發展有一個過程,從單色木版,到多色木版,到水印木版,再到後來的繪畫作品,内容也從最初的驅鬼辟邪,發展為“忠孝節義”的人物故事和戲劇故事,以及具有喜慶和吉祥色彩的風俗故事、民間故事和風景花卉。過年看年畫,既有娛樂功能,也有教育作用。那時的孩子無不接受年畫文化的熏陶,在娛樂中增長知識,同時年畫也影響着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嶽飛、戚繼光、白蛇傳、牛郎織女……從小就通過年畫銘刻在了我們的記憶中。

【全民閱讀】年畫中的襄陽

木版年畫《對花槍》

襄陽曆史悠久,曆史人物和曆史故事資源十分豐富,年畫中有不少題材都取自于襄陽。早在清代,山東年畫中就有劉秀攻取洛陽的情景,河北武強年畫中也有水淹七軍的描繪。在水淹七軍年畫中,關羽揮旗指揮,關興站在高處攔截,周倉生擒龐德,把他攔腰抱住,畫面十分生動。到了民國,天津廣開富華洋畫公司出版的《水淹七軍》,畫面更加豐富,水準也上了一個台階,《劉秀走國》和《三顧茅廬》,人物造型、色彩運用,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全民閱讀】年畫中的襄陽

清代木版年畫《水淹七軍》

年畫最紅火、最興旺的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别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年畫的創作、出版、發行和銷售,都達到了空前的水準。許多地方都成立有專門的年畫創作小組。襄陽畫家何榮卿、吳象峰、李炳炎都創作過不少年畫。每逢春節來臨之際,各家出版社争先恐後地推出許多種類的年畫,新華書店裡的年畫琳琅滿目。人們看年畫、挑年畫、購年畫、貼年畫,成了一種時尚和精神享受。我小時候逛書店,到各家拜年,最喜歡的事,就是看哪家年畫多,哪家年畫好。這一時期,襄陽題材的年畫更加豐富多彩,表現最多的是戲劇故事,如《女驸馬》,品種多達數十種,有直幅的,有橫幅的,有單幅的,有多幅的,有繪畫的,還有攝影的。表現襄陽唐代大将羅藝的故事的《對花槍》年畫,有單色木版的,有彩色木版的,有單張單幅,有多張多幅。除了繪畫年畫,還有根據戲劇攝影制作的年畫。另外,像《無雙傳》《珍珠塔》等年畫,也都有不同的版本。由上海越劇院二團演出,由中國戲劇出版社于1984年10月出版的《珍珠塔》多幅年畫,一上市就受到人們的歡迎。

【全民閱讀】年畫中的襄陽

清代山東年畫上劉秀攻取洛陽的情景

除了戲劇故事,人物故事是襄陽題材年畫的又一重要内容。如《刮骨療毒》中的關公,《過昭關》中的伍子胥……其中最熱門的題材為少年英雄荀灌娘的故事。晉代襄陽守将荀崧被敵軍團團圍住,在走投無路之際,年僅十三歲的荀灌娘女扮男裝,出城搬來救兵,解了襄陽之圍。這個故事成了戲劇舞台、連環畫創作以及各種文字書籍争相選用的内容。年畫畫家們也創作了各種各樣的《荀灌娘》,其品種和形式之多,可以與《女驸馬》媲美,甚至超過《女驸馬》。僅著名人物畫家任率英一人,就創作了三四幅《荀灌娘》。表現少年英雄、巾帼英雄的四扇屏,也都樂意表現這位花木蘭式的少年女英雄。

【全民閱讀】年畫中的襄陽

年畫《三顧茅廬》

早期的年畫多表現曆史題材。新中國成立後,現實題材年畫逐漸增多并超過了曆史題材年畫。年畫《解放襄陽》由著名畫家中流和張善平創作,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為多幅連綴,類似短篇連環畫。我小時候看後,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後來想收藏一套,惜遍尋不遇。

如今,除了農村少數地方外,一般家庭已不再張貼年畫了。年畫已變成一種收藏品,被年畫收藏者和愛好者追尋着。襄陽題材的年畫,是年畫收藏的重要品種之一,希望檔案館、博物館、群藝館、圖書館都不要輕視年畫的收藏和展示。在沒有電視的年代,年畫的作用就相當于電視。把各個不同時期的年畫收藏起來,就是一部繪畫版的襄陽發展史。

來源:《襄陽晚報》(2022年1月28日14版)

作者:凡夫

編輯:高苑

校對:黃瑜

稽核:楊明陽

終審:蔡建偉

【全民閱讀】年畫中的襄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