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民阅读】年画中的襄阳

和贴春联一样,贴年画也是中国民间过春节的一个传统习俗。

贴年画始于贴门神。传说很久以前,神荼、郁垒两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哪个鬼行为不端,就捆绑起来喂虎。于是黄帝就在门上画神荼、郁垒的像用以防鬼。到了唐代,皇帝又命吴道子画钟馗像,并摹刻出来分赏给大臣贴挂以避鬼。据有关史料记载,“年画”一词始称于清道光二十九年。贴门神发展为贴年画,是为了让春节更加具有喜庆和吉祥的色彩。年画发展有一个过程,从单色木版,到多色木版,到水印木版,再到后来的绘画作品,内容也从最初的驱鬼辟邪,发展为“忠孝节义”的人物故事和戏剧故事,以及具有喜庆和吉祥色彩的风俗故事、民间故事和风景花卉。过年看年画,既有娱乐功能,也有教育作用。那时的孩子无不接受年画文化的熏陶,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同时年画也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岳飞、戚继光、白蛇传、牛郎织女……从小就通过年画铭刻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全民阅读】年画中的襄阳

木版年画《对花枪》

襄阳历史悠久,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资源十分丰富,年画中有不少题材都取自于襄阳。早在清代,山东年画中就有刘秀攻取洛阳的情景,河北武强年画中也有水淹七军的描绘。在水淹七军年画中,关羽挥旗指挥,关兴站在高处拦截,周仓生擒庞德,把他拦腰抱住,画面十分生动。到了民国,天津广开富华洋画公司出版的《水淹七军》,画面更加丰富,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刘秀走国》和《三顾茅庐》,人物造型、色彩运用,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全民阅读】年画中的襄阳

清代木版年画《水淹七军》

年画最红火、最兴旺的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画的创作、出版、发行和销售,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许多地方都成立有专门的年画创作小组。襄阳画家何荣卿、吴象峰、李炳炎都创作过不少年画。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各家出版社争先恐后地推出许多种类的年画,新华书店里的年画琳琅满目。人们看年画、挑年画、购年画、贴年画,成了一种时尚和精神享受。我小时候逛书店,到各家拜年,最喜欢的事,就是看哪家年画多,哪家年画好。这一时期,襄阳题材的年画更加丰富多彩,表现最多的是戏剧故事,如《女驸马》,品种多达数十种,有直幅的,有横幅的,有单幅的,有多幅的,有绘画的,还有摄影的。表现襄阳唐代大将罗艺的故事的《对花枪》年画,有单色木版的,有彩色木版的,有单张单幅,有多张多幅。除了绘画年画,还有根据戏剧摄影制作的年画。另外,像《无双传》《珍珠塔》等年画,也都有不同的版本。由上海越剧院二团演出,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于1984年10月出版的《珍珠塔》多幅年画,一上市就受到人们的欢迎。

【全民阅读】年画中的襄阳

清代山东年画上刘秀攻取洛阳的情景

除了戏剧故事,人物故事是襄阳题材年画的又一重要内容。如《刮骨疗毒》中的关公,《过昭关》中的伍子胥……其中最热门的题材为少年英雄荀灌娘的故事。晋代襄阳守将荀崧被敌军团团围住,在走投无路之际,年仅十三岁的荀灌娘女扮男装,出城搬来救兵,解了襄阳之围。这个故事成了戏剧舞台、连环画创作以及各种文字书籍争相选用的内容。年画画家们也创作了各种各样的《荀灌娘》,其品种和形式之多,可以与《女驸马》媲美,甚至超过《女驸马》。仅著名人物画家任率英一人,就创作了三四幅《荀灌娘》。表现少年英雄、巾帼英雄的四扇屏,也都乐意表现这位花木兰式的少年女英雄。

【全民阅读】年画中的襄阳

年画《三顾茅庐》

早期的年画多表现历史题材。新中国成立后,现实题材年画逐渐增多并超过了历史题材年画。年画《解放襄阳》由著名画家中流和张善平创作,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多幅连缀,类似短篇连环画。我小时候看后,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想收藏一套,惜遍寻不遇。

如今,除了农村少数地方外,一般家庭已不再张贴年画了。年画已变成一种收藏品,被年画收藏者和爱好者追寻着。襄阳题材的年画,是年画收藏的重要品种之一,希望档案馆、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都不要轻视年画的收藏和展示。在没有电视的年代,年画的作用就相当于电视。把各个不同时期的年画收藏起来,就是一部绘画版的襄阳发展史。

来源:《襄阳晚报》(2022年1月28日14版)

作者:凡夫

编辑:高苑

校对:黄瑜

审核:杨明阳

终审:蔡建伟

【全民阅读】年画中的襄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