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要說買電車,最令人煩躁的就是“裡程焦慮”!

單次補電無法完成單次長距離任務,但是純電動車又是被認定的“未來汽車”。

工業世界就是如此,往往最後一個難題,就是最難解決的問題。為了讓電動汽車長出一幅“能跑遠路的鐵腳闆”,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突破限制。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去年十月,工信部印發《關于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的全國試點工作。

于是甯德時代換電,專門推出EVOGO(樂行換電)的子產品化“巧克力換電塊”。

單塊“巧克力換電塊”可以提供200公裡左右的續航,并宣稱可以适配全球80%已經上市以及未來3年要上市的純電平台開發的車型。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看到這許多車主老爺估計都能開心一波了,以後電車再也不用害怕充電問題了

但仔細想了想,那麼這個換電設施真的能解決電動車的續航難題麼?

車主真的能随續航變化随意疊加電池麼?

今天泰哥就來和各位車主老爺們聊一聊,這個子產品化的換電到底有沒有用。

像巧克力一樣子產品化

3分鐘換電最高續航600公裡

大家考慮過電車的時候都知道,電車的電容量和續航裡程就是“打娘胎裡”就定好的,不管你怎麼用,電池組終究就隻有這點電量。

而這次甯德時代推出的“巧克力電池塊”似乎解決了這個問題。

甯德時代針對“車電分離”模式設計的電池組每一個電池塊被設計為左右兩個方形部分,而三個電池塊排列在一起時就與我們買的一闆巧克力比較相似。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其中每塊電池能量密度為160Wh/kg,體積能量密度在325Wh/L,每一塊電池塊對應的續航在200km左右。是以根據釋出會上的展示,電池組疊加串聯組合,三塊電池塊就可以實作約600km的續航。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可以說如果甯德時代能把這一技術大規模鋪開的話,電動車續航焦慮和充電問題基本上可以完美解決了。

但理想終究是理想,這種“大一統”的技術标準真的可以落地麼?

現實中或許沒有這麼簡單!

電動車換電不像玩具換電池

車企為了迎合“标準”将會革了自己的命

前面看完了甯德新釋出的“巧克力電池”,很多車主覺得電車“換電”也沒這麼難做。

的确,換電這件事在我們實際生活中幾乎随處可見!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任何要用電池的家電裝置,也都在運用“換電”的理念!無論是遙控器、電腦、電動玩具、電子鐘表……是以“換電”并不是一個新鮮事。

但是對于電動汽車來說,“換電”這件事幾乎是難于上青天!

要做到換電,起碼電池的尺寸得一樣、電壓得一樣吧?就比如天底下所有的“5号電池”尺寸都一樣,而且也都是1.5V電壓。除此之外,對于車輛本身而言,電池的接口、電池的通信标準……也都得完全一樣!因為不這麼做,電池就沒辦法“通用”了。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這就意味着幾乎所有品牌的電動汽車,底盤架構都要“推倒重來”。和電動玩具一個道理:大家用的都是“5号電池”,那電池倉的體積、造型都得一模一樣吧?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其次是電池的電壓問題,所有廠家工作電壓都得一緻。

眼下主流電動汽車的總線電壓在400V檔次,以後的趨勢是高壓800V,統一“換電”的電池,電壓到底“聽誰的”?——但凡電池模組大家都一樣,底盤都差不多,那各家車企是不是隻要專心造車殼堆配置不就完了。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反過來說,對于部分技術超前的企業而言,可能這意味着是失去技術的超前優勢。

在傳統制造端,OE相對供應商基本都是強勢存在,同一個産品都有一供二供等備援。但如果直接加入這個所謂的“換電體系後”,基本上電池這塊會被強綁定,往後甚至于整個三電系統就會被完全壟斷掉。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那到頭來就成了供應商要求汽車廠家按自己的産品開發,這關系完全本末倒置了。

正兒八經的大企業甩都不會來甩你。

“租電”模式或許隻是個噱頭

“共享電池”要起步先得趕超加油站

大家還記得到處都有,卻到處都還不上的“共享充電寶”麼?

隻要是出現“共享經濟”的産物,單純論概念,模式的确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車主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使用需求選擇。

但實際上應用起來,都會遇到一個紮堆問題。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普及充電樁爬坡階段,不關你事小區停車位還是商業停車場,隻要有需求就必須得裝。(商場都有充電車位數量要求)在這個前提推動下,全國也花了近3年時間搞定了200多萬個充電樁,而且每個月繼續新增5萬台,是以後續車主搞不定充電樁的機率隻會越來越小,單台充電樁的成本也會越來越低。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而建換電站,基本和建加油站差不多了。

一座換電站的建設成本就要達到近600萬元,這麼大的成本要把規模做大就是最大的問題。沒有規模就沒有便捷性,車主換一次電花費時間成本更高,換電站客流變小,這是個死循環。持續海量燒錢也得有個盈利預期,前面的成本原因決定了這個模式盈利非常困難,賠錢的買賣有了,但電影裡的王多魚上哪找?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而換電站這個相對固定的“加油站模式”,實際上會加劇這個聚集效應。加油站基本都是順路加油或者就近加油,但國内有超過12萬所加油站。一所加油站至少能承接3台以上的車輛進行補能作業,這效率幾乎是換電站目前無法解決的問題。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結果就是,人員密集的地方換電效率更高,換電站的電池都被換空了。留下來的都是隻有殘電的電池包,車主要換電隻能去周邊,或者直接坐地充電。

解決隻有倆個手段,更多換電站,或者造個更大的。

儲存更多的電池組,這樣一來又出現了一個安全問題。

高密度大容量的動力電池,天天拆來拆去的是不是安全?如何杜絕帶病電池流通?電池問題引發故障、事故,如何界定賠付?

換電3分鐘續航600公裡!電動車共享換電站是福利還是噱頭?

還記得去年某儲能電站,退役動力電池自燃爆炸麼?

是以說換電的思路,目前來說還是個美好的願望。

共享電池包隻是能量密度不足下的一個“居間”産物。一家電池廠作為供應商,進軍換電的意圖,其根本目的是和車企合作中尋求更多的利益而博弈。

結果到頭來隻是神仙打架,爾等凡夫俗子吃瓜看戲即可~

新能源車主掃碼領取免費洗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