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暮時的正午之心

日暮時的正午之心

黎荔

日暮時的正午之心

當年,看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時候,特别喜歡其中反複出現的一句台詞,由布蘭德博士(Dr. Blent,英國老戲骨邁克爾凱恩扮演)吟誦的:“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這個句子,來自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Dylan Thomas)創作于20世紀中期的詩歌《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該首詩是狄蘭·托馬斯寫給他病危中的父親的一首詩。當時,他的父親生命垂危,已經放棄了活下去的期望,準備安安靜靜地離開這個世界。詩人希望自己的這首詩可以喚起父親戰勝死神的鬥志,不放棄任何活下去的希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整首詩充斥着夜晚與白晝、黑暗與光明、溫和與狂暴、死亡與生命的二進制對立。在白晝盡頭(the dying of the light)降臨的“良夜”(that good night),是死亡的象征,詩人用激烈的口吻勸解人們不要聽從命運擺布,不要放棄活下去的希望,絕對不能“溫和地就走進那個良夜”。最終追求不到不要緊,重要的是面對生命的态度。人要怒斥咆哮地面對逝去的光陰,未競的夢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最後一口氣吐出之前,依然咆哮不屈地為生存而拼搏。迪蘭·托馬斯和他的《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已經成為英語世界的一個象征和符号,就好像“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于中國人一樣。

在電影《星際穿越》裡,枯萎病導緻全球農作物的消亡,人口銳減,社會退步,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一場尋找人類新家園的宇宙旅行就此展開。布蘭德教授是人類移居外星計劃的策劃及負責人,他向男女主揭露“移民外星,放棄地球”計劃的錄音中,是整部電影最後一次出現這首詩。最動人的是布蘭德教授在錄音結尾重複了三次: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o not go gentle.

布蘭德教授希望庫珀、艾米莉亞能夠駕駛航天器前往宇宙,執行拯救人類的拉撒路計劃。在反複吟誦“Do not go gentle”的時候,布蘭德教授從始至終都在暗示男女主,人類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當面對即将被抛棄的曆史或人類的滅種,不要遲疑,義無反顧,放手一搏。踏上茫茫太空旅程,就如同進入茫茫黑夜,在黝黑而深邃、寂寥而廣闊的星空,航行遙遙無期,前路吉兇莫測,但無論如何,都不能面對命運繳械投降,一定不能“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狄蘭·托馬斯這首詩從流浪在太空的人類嘴中讀出來,确實提升影片的詩性次元與震撼力,字字都擊中觀衆的心髒。

白晝向黑夜的轉變,從太陽到月亮,這是時間輪盤的轉動,高高在上的永恒主宰,其實是時間。面對不可戰勝的衆神之王“時間”,被時間所搖撼的黃昏之軀中,卻搏動着一顆正午之心,即使行将就木,也依然對生充滿渴望,堅信人的生命長短固然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但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這是一種心之力,一種精神意志。我喜歡這生命抗争所展現出的力量,那麼真摯而濃烈、慷慨而動人。隻要還在與時間賽跑,與命運抗争,與自我較勁,那麼這個人就仍然在熱氣騰騰地成長,在竭盡全力地延展生命,這屬于人類個體或群體的、寶貴而美麗的生命。

在宇宙學的宏觀尺度下,山河大地隻是微塵,人類更是塵中之塵。然而人類的存在,似乎注定要和宇宙進行一番抗争。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人類一次次出發探索,一次次發現人類自身的錯謬之處,又一次次提出新的求索方法。這,正是渺小人類的偉大之處。

日暮時的正午之心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狄蘭·托馬斯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迸發出閃電,他們

也并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善良的人,當最後一浪過去,高呼他們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會多麼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裡舞蹈,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過翺翔的太陽,

懂得,但為時太晚,他們使太陽在途中悲傷,

嚴肅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視覺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樣閃耀歡欣,

您啊,我的父親.在那悲哀的高處.

現在用您的熱淚詛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