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暮时的正午之心

日暮时的正午之心

黎荔

日暮时的正午之心

当年,看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的时候,特别喜欢其中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由布兰德博士(Dr. Blent,英国老戏骨迈克尔凯恩扮演)吟诵的:“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这个句子,来自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创作于20世纪中期的诗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该首诗是狄兰·托马斯写给他病危中的父亲的一首诗。当时,他的父亲生命垂危,已经放弃了活下去的期望,准备安安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诗人希望自己的这首诗可以唤起父亲战胜死神的斗志,不放弃任何活下去的希望。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整首诗充斥着夜晚与白昼、黑暗与光明、温和与狂暴、死亡与生命的二元对立。在白昼尽头(the dying of the light)降临的“良夜”(that good night),是死亡的象征,诗人用激烈的口吻劝解人们不要听从命运摆布,不要放弃活下去的希望,绝对不能“温和地就走进那个良夜”。最终追求不到不要紧,重要的是面对生命的态度。人要怒斥咆哮地面对逝去的光阴,未竞的梦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一口气吐出之前,依然咆哮不屈地为生存而拼搏。迪兰·托马斯和他的《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已经成为英语世界的一个象征和符号,就好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于中国人一样。

在电影《星际穿越》里,枯萎病导致全球农作物的消亡,人口锐减,社会退步,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一场寻找人类新家园的宇宙旅行就此展开。布兰德教授是人类移居外星计划的策划及负责人,他向男女主揭露“移民外星,放弃地球”计划的录音中,是整部电影最后一次出现这首诗。最动人的是布兰德教授在录音结尾重复了三次: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o not go gentle.

布兰德教授希望库珀、艾米莉亚能够驾驶航天器前往宇宙,执行拯救人类的拉撒路计划。在反复吟诵“Do not go gentle”的时候,布兰德教授从始至终都在暗示男女主,人类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当面对即将被抛弃的历史或人类的灭种,不要迟疑,义无反顾,放手一搏。踏上茫茫太空旅程,就如同进入茫茫黑夜,在黝黑而深邃、寂寥而广阔的星空,航行遥遥无期,前路吉凶莫测,但无论如何,都不能面对命运缴械投降,一定不能“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狄兰·托马斯这首诗从流浪在太空的人类嘴中读出来,确实提升影片的诗性维度与震撼力,字字都击中观众的心脏。

白昼向黑夜的转变,从太阳到月亮,这是时间轮盘的转动,高高在上的永恒主宰,其实是时间。面对不可战胜的众神之王“时间”,被时间所摇撼的黄昏之躯中,却搏动着一颗正午之心,即使行将就木,也依然对生充满渴望,坚信人的生命长短固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这是一种心之力,一种精神意志。我喜欢这生命抗争所展现出的力量,那么真挚而浓烈、慷慨而动人。只要还在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抗争,与自我较劲,那么这个人就仍然在热气腾腾地成长,在竭尽全力地延展生命,这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的、宝贵而美丽的生命。

在宇宙学的宏观尺度下,山河大地只是微尘,人类更是尘中之尘。然而人类的存在,似乎注定要和宇宙进行一番抗争。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类一次次出发探索,一次次发现人类自身的错谬之处,又一次次提出新的求索方法。这,正是渺小人类的伟大之处。

日暮时的正午之心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狄兰·托马斯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您啊,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高处.

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