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星際穿越》汪洋中的一條船

據說,看完《星際穿越》之後,并沒有出現觀衆起立鼓掌的情況,是因為觀衆們都跪着,一半是因為覺得本片是神作而跪,一半是因為沒有看懂而跪。

《星際穿越》汪洋中的一條船

這個形容雖然誇張,但是卻形象的反映了觀衆觀影後的兩極化感受。相對于大部分電影的淺顯易懂,諾蘭的電影從來都是不乏被影迷們從各個角度深度解讀的,無論是故事、特效、演員等影片的表象角度,還是從實體、天文、哲學、甚至神學等更專業的範疇,一部電影,能引發各行各業的百花齊放百家争鳴,卻也算是推進社科進步的一次大事件了。

其實,就如片中所引用的那句詩來看:“不要溫順的走進那漫漫長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我們也不要太溫柔的走進這部影片,畢竟這是一個異常殘酷的故事,一名老科學家傾盡畢生精力,搞了一個基本上有去無回的外太空計劃,将已退伍的精英飛行員,還有自己的親生女兒,都送進了飛行艙,開啟了他們滿懷希望的絕望之旅。

本劇要從兩面而觀,一面是基于蟲洞、黑洞和多元空間等等宇宙理論的科學呈現,一面是基于家庭、成長和時光流逝的情感呈現。

從科學的層面來說,既然如今我們對外太空的探索,甚至對我們所在地球的探索都存在着很多的疑問與盲區,就勿言一部電影能怎樣精準的符合來自各路理論的比武打擂了,盡管諾蘭也邀請了專業科學家來為影片進行技術層面的把關,他也隻能盡自己所能的來減少bug的出現,減少低幼的常識性錯誤的出現,因為這畢竟是一部商業化電影,而非純粹的學術性作品。

從情感的角度來看,本片用一個科幻的故事,包裹了兩對父女的親情,一對是主人公庫伯和女兒的“驚世未了緣”,導演在這裡玩的是時空穿梭和時間扭曲的,其實參照下層出不窮的太空之旅的影視劇,比如《接觸未來》,比如《迷失太空》,比如《星際迷航》,比如剛剛映過的《地心引力》等等,當然,還有宗師級的《2001漫遊太空》,會發現很多大同小異的地方,而關乎時間的,要麼是回到了過去,要麼是穿越到了未來,旅人與地球人也就有了時間的相對論。

在《星際穿越》中,回到從前和回到未來兩種情況兼而有之,主人公庫伯因為時空之行,再傳回地球時,自己的女兒已經到耄耋之年,但在他的行途中,其實曾經回到過自己的過去,并用特殊的方式,以未來人的身份向當世的女兒以及當世的自己傳遞訊号。當然,這種把一個世界的命運,放到了一個小女孩的偶然發現上,又寄托于女孩能解讀出那看似匪夷所思的密碼,本身就是一種毫無勝算的賭博,但導演們總能讓他們恍如先知般猜中謎底。

說本片講述的是兩對父女情,并不為過,無論故事的外包裝是多麼無邊無際的浩瀚太空,但情感的落腳點,确實是以一個不變的身軀,看着血緣親友們的生老病死,漫長的人生,彙聚成了短短的影像,至此,所有因人而生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幾乎全都消失不見。那中國情感,雖然不至于像某首“一眼千年”的歌那麼誇張,但也至少是一眼閱盡這一生,往事如雲如煙。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汪洋時空中的一條船,猶如庫伯他們駕駛飛船在偌大的宇宙中飛行一般,那種觀影時的巨大的孤獨感,在謝幕的燈光亮起的一瞬,看到周身的人群,看到大街上的人潮,那是一種劫後的幸福。用比自己更慘的故事,來尋找自己更強烈的幸福感,從這點上說,《星際穿越》最大的價值所在,是對心靈的撫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