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嘉峪關文物中的“虎”

嘉峪關文物中的“虎”

龍騰海浪高,虎嘯風聲遠。2022年是農曆壬寅年,是中國傳統的虎年。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17日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訊會議發表演講時提到:“在中國文化中,虎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中國人常說生龍活虎、龍騰虎躍。面對目前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我們要如虎添翼、虎虎生威,勇敢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險阻……讓希望的陽光照亮人類!”

老虎色彩斑斓,兇猛異常,被譽為“百獸之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格物論》中關于虎的描寫:“虎,山獸之君也,狀如貓而大如牛,黃質黑章鋸牙鈎爪,須健而尖,舌大如掌……聲吼如雷,風進而生,百獸震恐。”這段文字把老虎的形象和行為描寫地惟妙惟肖、極為生動逼真。

中華民族誕生文明伊始,就有了中華文化。千百年來,虎文化與龍文化并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古老的老虎化石于2004年在大陸甘肅的龍丹村東坡發現,被專家取名為“龍丹虎”,距今已有200多萬年曆史了。這隻被稱為“中華祖虎”的“龍丹虎”化石的出現,說明中國是老虎的發祥地,是虎文化的故鄉。

在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各種宗教中,虎是被崇拜的對象。在道教裡,虎是天上的星宿,又是生命守護神;佛教有很多與虎相關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釋迦牟尼佛舍身飼虎的故事;虎作為部分少數民族的圖騰,受到頂禮膜拜。彜族史詩《梅葛》描述,天地日月、風雨雷電,無不化生于虎。

虎一直受到漢民族的崇拜,是正義、勇猛、威嚴的象征。據考證,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曾出現。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獸面和殷商青銅器上的獸面都與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大陸的彜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稱虎是其祖先。漢代人把虎看作是百獸之王。白虎是上古四大神獸之一,而且仙人往往也乘白虎升天,是鎮西之獸。自漢代以後虎一直成為勞動人民喜愛的保護神,經過漫長的曆史演化與發展,崇虎的文化意識,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觀念。  大陸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在與每一位中國人息息相關的十二生肖裡面,虎是其中之一;代表時間的十二時辰中的寅時是指老虎一天中開始活動之時;古代軍事史上能夠調兵遣将的兵符上是老虎的形象,稱為虎符;老虎也是許多氏族部落的圖騰,新疆古代的塞族、匈奴、突厥、回鹘等民族都崇拜老虎,東北地區各民族有虎祭、虎神祇、虎崇拜等習俗,西南地區的彜族、土家族、瑤族、白族等民族至今仍有老虎崇拜的遺風;中國虎畫也有悠久的曆史,曆代都有以善畫虎而成名者,晉代衛協,南北朝陶景真、張僧繇,唐代陳乾晖、張素卿、李漸,五代厲歸真、李煜,宋代包拯之子孫包鼎、包貴,元代有周耕雲,明代有陳希尹、商喜、商祚,清代有丘天民、高其佩、常鈞等,近代以來有張善子、何香凝、高劍父、劉奎齡、劉繼卣等,都是畫虎名家。

老虎不僅是威猛剛強的猛獸,其形象也代表吉祥。在農村,不少人家也喜歡給孩子戴虎頭帽、穿虎頭鞋,圖個趨吉避邪,吉祥平安。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記錄悠久曆史文化。位于絲綢之路黃金地段的嘉峪關,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通咽喉。明代萬裡長城與絲綢之路在這裡相遇,中原與西域文明在這裡碰撞、融合、發展,在天下雄關腳下的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無數的瑰寶,那蜿蜒如龍的萬裡長城,那神秘莫測的地下畫廊,還有那飽經滄桑的黑山岩畫都是曆史對嘉峪關的饋贈。在雄關大地衆多珍貴的文物中,更少不了“虎”的身影……

我們先登上世界文化遺産——嘉峪關關城,看看嘉峪關遊擊将軍府中的虎。

在嘉峪關關城内城,有一處官邸“遊擊将軍府”,是鎮守在嘉峪關的最高軍事長官——遊擊将軍居住和辦公之地。遊擊将軍府坐北朝南,門楣上懸挂“遊擊将軍府”的牌匾,大門兩側懸挂一幅楹聯:百營殺氣風雲陣,九地藏機虎豹韬。形象地描繪了邊地危機四伏、心驚膽戰的緊張氛圍和戰争場面。自明正德年間芮甯為首任遊擊将軍伊始,至清光緒年間李正魯(書)止,共有18位遊擊将軍鎮守這座天下雄關。其中有16任遊擊将軍由外地調任至此,他們遠離故土、背井離鄉,帶領部下如猛虎般沖鋒陷陣、英勇殺敵,用生命和熱血保衛雄關、守護國土,使得嘉峪關數百年如磐石般屹立在大漠戈壁的烈烈朔風中。

嘉峪關文物中的“虎”

進入将軍府,正對大門的議事廳裡是芮甯将軍和手下的文武官員在作戰沙盤前商議戰事的情景,撚須沉思的将軍身後是一道高大的屏風,屏風上面着一隻氣勢威猛的下山虎,象征着遊擊将軍和他的官兵們有勇有謀,作戰時如猛虎下山般虎虎生威、勢不可擋!

嘉峪關文物中的“虎”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畫廊,看看新城魏晉古墓中的虎。

嘉峪關文物中的“虎”

五号墓 進食圖(前室西壁)

嘉峪關文物中的“虎”

6号墓 輔首銜環

嘉峪關文物中的“虎”

7号墓 耳室内輔首銜環

嘉峪關新城魏晉古墓中,其中五号墓的門樓上有白虎形象的磚雕;前室西壁進食圖的上方有兩塊平砌的磚,下面一塊塗滿黑色,上面一塊繪有虎頭紋裝飾物;六号墓門樓上象征門扉的立磚上繪有虎首銜環;而七号墓、十二号墓、十三号墓中象征門扉的磚面上也繪有銜環輔首,形象同樣是虎頭;此外在七号墓墓頂正中嵌有一塊方形的藻井磚,磚上是四神獸的形象,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嘉峪關文物中的“虎”

七号墓墓頂正中

白虎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最令妖邪膽戰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之一,與青龍共為鎮邪的神靈。同時白虎也是戰伐之神,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揚善、發财緻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是權勢、尊貴的象征。在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中白虎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其形象虎,位于西方,根據五行學說,西方屬金,主殺伐,色白,是以稱白虎。白虎也是秋季之神,被稱為白帝。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又是可敬的。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 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于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抟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嘉峪關文物中的“虎”

七号墓 碳晶石印

1972年嘉峪關魏晉墓七号墓出土一枚印章,炭精石制成,無紐,邊側有一穿孔,頂部有陰刻虎紋,前面有一陰刻朱雀,後面有青龍,印文:“王霑印信”,應是墓主人的私人印章。有專家據墓室磚畫内容判斷,七号墓墓主人可能是一名武官,那麼擁有這枚刻有虎紋印章的墓主人生前應該是一名骁勇善戰、勇猛如虎、戰功赫赫的武将,曾經帶領部下沖鋒陷陣、英勇殺敵,将熱血灑向雄關大地!

我們再來看看黑山岩畫中關于虎的内容。

在黑山岩畫中目前發現的共有三幅關于虎的岩畫。其中一幅位于四道股形溝,在溝口西壁,長0.10米,高0.09米,磨刻而成。畫面上有1隻老虎,大頭,兩耳豎起,細身長腿,長尾拖地,緩步向北行走狀。

嘉峪關文物中的“虎”

另一幅位于四道股形溝溝口西壁,長0.60米,高0.35米,鑿刻而成。畫面上有1隻長0.20米,高0.15米,線條刻畫出輪廓的老虎,頭部較大,大嘴張開,一雙尖耳豎立,脖子粗短,身體健壯無斑紋,四腿着地,爪尖外露,長尾。

嘉峪關文物中的“虎”

第三幅位于蕉蒿溝南側山坡一塊獨立的岩石上,長1米,高0.90米,鑿刻而成。這是一幅有四種圖案的岩畫,分别是虎、駱駝、馬、持鞭人。在畫面右上角有1條長0.10米,高0.08米的蛇;蛇的下方有1隻長0.22米,高0.13米的駱駝;駱駝下方有1位長0.12米,高0.20米的持鞭人,揚鞭驅趕左側長0.19米,高0.10米的馬。在整幅岩畫的左上角是1隻長0.25米,高0.10米的老虎,張嘴低頭卷長尾,四腿邁開,準備進攻狀。整幅岩畫刻畫生動形象,畫面中的老虎,異常威猛、栩栩如生,似乎要從岩石上走出來一般!

嘉峪關文物中的“虎”

岩畫中的多次出現虎的形象,說明黑山地區曾經山高林密、水草茂盛,是動物的樂園。

虎據龍盤今勝昔,雄關大地展新顔。嘉峪關文物中的“虎”,是生活在這片土地的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寶藏,它們是祛惡辟邪的虎,是龍騰虎躍的虎,是虎虎生威的虎,昭示2022年是一個走向社會祥和、百業騰飛的年份,昭示嘉峪關建設長城文化重要标志地、建設西部明星城、打造省域副中心美好宏願必将實作!

來源: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