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鬥彩怪石花蝶紋罐,明成化

景德鎮窯是中國傳統窯爐之一,景德鎮窯系屬于宋代六大窯系之一。誕生于今江西省景德鎮,故稱景德鎮窯,實際上由數個窯口組成。

景德鎮窯據記載始燒于唐武德(618一626)年間。建國後發現瓷窯遺址多處,以楊梅亭窯、石虎灣窯、黃泥頭窯最早,均為五代時期。今天為大家帶來一組故宮館藏景德鎮窯的瓷器鑒賞,均為高清大圖,點選觀看效果更佳。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鬥彩雞缸杯,明成化,高3.4厘米,口徑8.3厘米,足徑4.3厘米。

杯敞口微撇,口下漸斂,平底,卧足。杯體小巧,輪廓線柔韌,直中隐曲,曲中顯直,呈現出端莊婉麗、清雅隽秀的風韻。杯外壁飾子母雞兩群,間以湖石、月季與幽蘭,一派初春景象。足底邊一周無釉。底心青花雙方欄内楷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

此雞缸杯以新穎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裝飾、精緻的工藝而曆受贊賞,堪稱明成化鬥彩器之典型。其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杯壁飾圖與型體相配,疏朗而渾然有緻。畫面設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鮮紅、葉綠、水綠、鵝黃、姜黃、黑等彩,運用了填彩、覆彩、染彩、點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線并平染湖石,以鮮紅覆花朵,水綠覆葉片,鵝黃、姜黃填塗小雞,又以紅彩點雞冠和羽翅,綠彩染坡地。施彩于濃淡之間,素雅、鮮麗兼而有之,收五代畫師黃荃花鳥畫的敷色之妙。整個畫面神采奕奕,盡寫生之趣。

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鎮禦窯廠燒制的宮廷用器,明清文獻多有所載,頗為名貴。明萬曆年間《神宗實錄》載“神宗時尚食,禦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由于雞缸杯的名貴,引來仿制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各代無不仿燒。康熙時仿品最佳,從造型到紋樣都貼近原作,鑒别時須從造型、胎釉、色彩及款識上仔細品察。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鬥彩靈雲紋杯,明成化,高4.4厘米,口徑7.5厘米,足徑3.5厘米。

杯撇口,深腹,圈足。外壁通體鬥彩裝飾。腹部四面畫團形靈芝紋,周圍繪對稱的花草紋。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方欄。

此杯胎薄體輕,紋飾新穎别緻,構圖疏朗,以紅、黃、綠等釉上彩裝飾,色彩搭配協調。由于團形靈芝遠看似一團祥雲,故名“靈雲杯”。

清雍正時期景德鎮禦窯廠曾仿制此杯,與真品畫風、紋飾、造型較為相似,但畫工更加精細。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青花纏枝花紋天球瓶,高46厘米,口徑8.9厘米,足徑15.2厘米。

瓶唇口,長頸,球形腹,平底。通體青花裝飾。頸部繪纏枝蓮紋和上仰變形如意頭紋,其内繪花蕾。腹部為纏枝花卉紋。素底無釉。肩部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橫排款。

此器形體高大端莊,紋飾細密嚴謹。

明代是中國青花瓷器生産的黃金時期,而宣德朝則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頂峰階段。宣德年間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蘇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屬光澤的黑斑,成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國産青料,其特點是青花發色淡雅,少有暈散和結晶斑。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上的青花色澤淡雅,當為使用國産青料描繪而成。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景德鎮窯青白釉雙獅枕,高15.5厘米,長17.5厘米。

枕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枕面為如意形,其上刻纏枝花紋;中部雕塑雙獅作搏鬥狀;下部為腰圓形,枕底胎厚重無釉。其整體施青白釉,釉色勻淨。

青白瓷是宋、元時期大陸南方地區生産的一種重要瓷器品種,是古代窯工仿照青白玉的外觀而制作的,又有“假玉器”之美稱,以景德鎮地區的産品品質最佳。

瓷枕是大陸古代的夏令寝具,它清涼沁膚,爽身怡神,頗受人們的喜愛。唐宋時期一度廣泛流行,宋代各窯曾大量燒造。這件宋代青白釉雙獅枕,不僅造型生動,釉色瑩潤,有玉的質感,且兼具實用與欣賞雙重價值,實為瓷中精品。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青花海水紋香爐,明永樂,高55.5厘米,口徑37.3厘米,足距38厘米。

爐闊口,短頸,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兩朝天耳。内施白釉。外壁通體繪海水江崖紋。

此器與青海省博物館藏“大明永樂年制”款銅爐器形相似。其形體碩大,青花色澤濃豔,暈散明顯,凝結的黑斑密布于紋飾中。紋飾寓意江山永固。能夠燒造如此有氣魄、紋飾精美的瓷器,反映出當時景德鎮窯工高超的制瓷技藝。

明永樂、宣德時期瓷器上的海水紋通常有起伏相疊的波浪及湧起的浪花,其裝飾性比元代大大加強。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青花飛龍爐,明正統,高27.5厘米,口徑27.9厘米,足距28.3厘米。

圓腹,3獸形足,腹部有對稱兩獸頭耳,耳上部殘缺。腹部青花繪有3條飛翔于雲海之中的應龍,頗有氣勢。爐内與3足對應處有3個大鈕。器底有一圓孔。

此器造型古樸莊重,胎體堅緻,畫風豪放,青花呈色藍中泛灰,代表了這一時期的藝術風格。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仿哥窯八方高足杯,杯高9.7厘米,口徑8厘米,足徑3.9厘米。

杯呈八方形,敞口,深腹,折底,喇叭式高足。口沿作八方式,延至腹底起八條棱線,足上凸起弦紋一周。此杯胎體較厚,裡外均施仿哥釉。口、足施醬紫色釉,以摹仿宋哥窯“紫口鐵足”的效果。内、外均以開片青釉為飾,淡淡的青灰釉上黑、黃色紋片交織,呈現出宋哥窯“金絲鐵線”的特征,外壁開片較大,内裡及足部的片紋細碎。足内自右向左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明代景德鎮仿宋代哥窯瓷器始于宣德時期,此時,景德鎮除燒制傳統品種外,還創燒了許多新品種,仿哥窯瓷是其中之一。成化時期繼承前制,并形成了自己的時代風尚。這件仿哥窯八方高足杯為成化時期新創品種,其形制玲珑俊秀,裝飾典雅精美,富有成化器的特色。釉面雖仿宋代哥釉,但其釉質肥潤,平整光亮,光澤度較強,故無宋哥窯的“酥潤含蓄”之美。口、足釉色及金絲鐵線紋也較宋哥窯片紋規整,少天成之趣。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景德鎮窯青白釉雙魚碗,宋,高5.9厘米,口徑18厘米,足徑6.8厘米。

碗敞口,口沿因覆燒形成較寬的芒口,斜腹壁,圈足。通體施青白釉,釉色青中透白。内壁六條線出筋,碗心處刻劃雙魚水波紋,刀法犀利流暢。外壁光素。

此器造型規整,胎體輕薄,釉色光潤。盤心所刻劃的兩條小魚在青色的釉面襯托下仿佛在清澈的湖水中遊弋嬉戲,形态自然逼真,藝術感染力極強。

景德鎮窯位于江西景德鎮,創燒于五代,主要燒白瓷與青瓷。宋代該窯的制瓷技術更趨成熟,規模與産品品質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元明兩代不斷出現創新産品,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青白瓷,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間,白中閃青,青中閃白,故名,是景德鎮湖田窯在北宋初、中期獨創的釉色品種。因青白釉的釉質中含有微量的鐵質,釉色白中泛青,釉層細薄晶瑩,具有溫潤如玉的藝術效果,成為南方青白瓷中的一枝奇葩。江西九江北宋鹹平三年(1000年)紀年墓出土的青白釉缽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白瓷品,因其質感如青白玉,胎質細潔,釉色青瑩,光照見影,故晚清以後又稱之為“影青”。南宋詞人李清照《醉花蔭》中有“玉枕紗廚”之詞句,“玉枕”即指色質如青玉一樣的青白瓷枕。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青花鎖錦紋瓷闆,明宣德,高2.5厘米,長28厘米,寬9厘米。

瓷闆長方形,胎質緻密,一面青花繪鎖錦紋,紋飾排列整齊,青花濃淡不一,色深處浸入胎骨,為典型的蘇麻泥青料繪制。

作為建築材料的瓷闆在明代非常少見,青花瓷闆更少,故宮現隻收藏了4塊,首都博物館也收藏了相似的瓷闆,但形狀為正方形。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青花纏枝蓮紋花澆,高14.7厘米,口徑8厘米,足徑4厘米

花澆直口,直頸,溜肩,碩腹,足内凹,一側以螭龍為柄,柄兩端各有一頭,一銜于外口,一作柄尾。通體繪青花紋飾,口部邊沿繪纏枝蓮紋,頸部繪海水江崖及花瓣紋各一周,腹部主題紋飾為纏枝蓮紋,近足處繪變形如意頭紋一周。

此花澆青花色澤濃豔,有黑色結晶斑。其造型風格系仿西亞黃銅壺器物。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注壺、注碗,宋,通高24.3厘米。注壺:高21.5厘米,口徑3.5厘米,足徑9厘米;注碗:高12.3厘米,口徑17厘米,足徑9.8厘米。

注壺直口,有蓋,蓋頂置獅形紐,折肩,彎流,曲柄,圈足。肩部劃花纏枝牡丹。注碗葵瓣式口,碗體呈六瓣花形,圈足。注壺與碗通體施青白釉。

注壺、注碗組合成套,是溫酒用具。溫酒時将注壺置于注碗中,以碗中熱水溫之。其形象較早見于五代顧闳中所繪《韓熙載夜宴圖》中。

從紀年墓出土的實物看,成套的注壺、注碗多為北宋遺物。其中以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吳正臣夫婦墓出土的一套青白釉注壺、注碗最為精美。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曰:“大抵都人風俗奢侈,度量稍寬,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需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果碗三五隻,即銀近百兩矣。”說明北宋時曾普遍流行使用注壺、注碗。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青白釉刻花嬰戲紋碗,高6.7厘米,口徑20.8厘米,足徑6厘米。

碗敞口,淺腹,矮圈足。裡外均施青白釉,釉質瑩潤,足内無釉。碗内刻劃雙嬰戲蓮紋,線條流暢,紋飾清晰。

宋景德鎮窯燒造的青白釉瓷以生産民間日用瓷為主,飲食具、酒具最多,盒類次之。青白釉青中有白,白中閃青,以介于青白二色之間而名。青白釉瓷胎體輕薄,所印、刻的花紋迎光透視,内外可見。景德鎮燒造青白釉瓷的窯廠很多,以湖田窯規模最大,其産品種類豐富,品質精良,最具代表性。此碗即宋代景德鎮湖田窯的一件代表作。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景德鎮窯青白釉倒流壺,宋,高11.2厘米,足徑6厘米。

壺體呈瓜棱球形,一條堆塑其上的螭龍巧妙地形成壺流與提梁,平底,底中心有一注酒的圓洞。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

此壺設計巧妙,因利用連通器原理,注酒時将壺倒置,從底孔注酒後,再将壺正置,即可從螭龍嘴往外倒酒,故稱“倒流壺”。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青花海水白龍紋八方梅瓶,高46.1厘米,口徑6.2厘米,足徑13.4厘米。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頸細短。瓶身修長,有八棱。肩飾斜格錦紋,錦紋下一周大如意雲頭紋,内繪鳳或麒麟穿牡丹圖樣,瓶身中部一周繪4條白龍,襯以青花海水和火焰紋,近足處飾一周如意雲頭紋,内繪牡丹花葉。

佛經中說曼荼羅始轉于東方,末至西北,總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圍各地。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龍紋等為飾,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細膩潔白,釉質滋潤透亮,青花色澤濃豔。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碩大豐滿,紋飾繁密,層次豐富,構圖嚴謹,一改唐宋以來瓷器花紋布局疏簡的傳統,工細的描繪加上繁複的層次,形成了花團錦簇的藝術風格。器肩與近足處碩大的青花雲頭紋借鑒了元代絲織品披肩的圖案,龍紋的出現顯著增多也是這一時期瓷器裝飾藝術的特點。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青花魚蓮紋罐,元,高31厘米,口徑21厘米,足徑20.3厘米。

罐唇口,短頸,溜肩,鼓腹,淺寬圈足。砂底上有不規則的 釉斑。通體青花裝飾。頸部繪海水浪花紋,肩部繪纏枝牡丹紋,腹部繪蓮池魚藻紋,近足處繪卷草紋和仰蓮瓣紋。

此青花罐以寫實手法描繪鲭、鲌、鯉、鳜四條魚遊弋在蓮花水池中,青花發色濃豔,使人賞心悅目。繪有魚蓮紋的元代青花罐,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日本出光美術館、土耳其托普卡匹 撒萊博物館等機關均有收藏。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藍釉白龍紋盤,元,高1.1厘米,口徑16厘米,足徑14厘米。

盤折沿,淺壁,平底。通體内外施藍釉,外底無釉。盤心坦平,在藍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貼一條矯健的白龍。龍細頸,三爪,作昂首翻騰狀。

此盤屬于高溫钴藍釉瓷器。這種傳世元代藍釉白龍紋盤見諸發表的共有4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和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各收藏1件。

高溫钴藍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鎮窯的新品種之一,它是明代霁藍釉的前身。元代藍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儀)、爵、小杯、盤等。裝飾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貼龍、飛鳳、海馬紋等。飾有白龍紋的藍釉器僅見于梅瓶和盤。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紅釉暗刻雲龍紋執壺,元,高12.5厘米,口徑3.5厘米,足徑5.3厘米。

壺體呈梨形,直口,口以下漸豐成下垂的圓腹,腹部一側置彎流,另一側置曲柄,圈足較高微外撇,無款。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蓋一側及壺口沿外側各置一個小圓環系,以便系繩連接配接,防止壺蓋脫落。通體滿施紅釉,腹部暗刻五爪雲龍紋。

此壺釉面勻淨,釉色鮮豔,是元代紅釉器中的珍品。壺身的龍紋細頸長嘴,形态生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梨形壺是元代景德鎮窯新創的造型,形體小巧,應是用于餐桌上。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藍釉描金折枝花、朵雲紋匜,元,高4.5厘米,通流長17厘米,底徑8.5厘米。

匜(yí 音儀)敞口,淺弧腹,平底。口一側出槽形流,流下置一小系。胎較薄。内外施藍釉,釉厚而不均勻。口邊和外底無釉。内底描金線圈内繪金彩折枝花紋,内壁畫5朵金彩祥雲。

該器造型模仿青銅匜,藍釉閃爍着寶石藍般的光澤,配以熠熠生輝的金彩,光彩奪目。這件藍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窖藏,同時出土的還有藍釉描金小杯和盤。此匜的金色花紋絲毫無損,光豔如新,實屬罕見(參見河北省博物館:《保定市發現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青花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明洪武,高32.2厘米,口徑8.7厘米,足徑11.9厘米。

瓶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外壁通體青花裝飾,内口邊繪青花卷草紋,頸部自上而下繪蕉葉紋、回紋、卷草紋,腹部主題紋飾為纏枝牡丹紋,上下分别以下垂如意雲頭紋和變形蓮瓣紋做邊飾,圈足外牆繪卷草紋。圈足内施白釉。無款識。

玉壺春瓶是明代流行的瓶式之一。這件洪武玉壺春瓶紋飾層次分明,布局疏朗,青花色澤沉靜,青料聚集處有凝滞的黑斑。其造型與後世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同類器相比,瓶口外撇的程度較大,近乎于折沿,頸部略顯粗長,腹部重心偏低,是以顯得敦厚穩重。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釉裡紅纏枝牡丹紋碗,高10厘米,口徑20.6厘米,足徑9.1厘米。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内外釉裡紅裝飾。内外口沿均繪回紋,内壁繪纏枝菊紋,内底雙線圈内繪折枝牡丹紋,外壁繪纏枝牡丹紋,圈足外牆繪回紋。圈足内施白釉。無款識。

此碗的造型和紋飾構圖都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為洪武釉裡紅瓷器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其釉裡紅紋飾的發色,在傳世或出土的洪武釉裡紅瓷器中,稱得上較為純正。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青花阿拉伯文燭台,明正德,高24.6厘米,口徑6.7厘米,足徑13厘米。

燭台分上下兩層,上層托盤小而淺,下承以細長的支柱,下層托盤為撇口,折底,盤下承以喇叭形外撇高足。通體青花裝飾。小托盤外壁繪如意雲頭紋,大托盤外壁繪勾蓮花枝紋,間以菱形紋飾。支柱及高足外壁的中部均有圓形開光,内書阿拉伯文,開光上下繪勾蓮花枝紋及菱形紋。近足底處繪如意雲頭紋。外底署青花楷書 “大明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明初的瓷器常以梵文、阿拉伯文做裝飾。由于正德皇帝重視伊斯蘭教,是以當時阿拉伯文更為流行,出現在各類器物上,文字一般多含吉祥祈福之意。有時内容已不重要,相當一部分文字已無法釋出原意,而隻是作為裝飾紋樣。這種瓷器上的阿拉伯文裝飾是研究明代中葉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互相交融、影響的實物資料。

故宮館藏 景德鎮窯瓷器(高清大圖)

素三彩海蟾紋三足洗,明正德,高10.8厘米,口徑23.7厘米,足距17.8厘米。

洗口内斂,平底,下承三如意頭式足,口沿黃彩暗刻楷書“正德年制”四字款,内施青白釉,外壁刻劃16個海中嬉遊的蟾蜍,紋飾構圖簡練。以黃彩繪蟾蜍,綠彩繪海水,白彩繪浪花,紫彩塗口、足,色彩和諧分明,清爽悅目。傳世的正德素三彩已屈指可數,這件洗可謂是稀世珍品。

洗在古代生活中用途廣泛,有盥洗用具,亦有文房用具或陳設品。其形制廣口,折沿,寬唇,深腹,平底。漢至晉代流行在器物内底刻魚紋,有陶、青瓷制品。宋代南北瓷窯普遍燒造。明清時則以江西景德鎮窯的青花、五彩、粉彩及鬥彩等陶瓷制品為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