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李婷婷
甫一開年美股即遭遇重挫,有分析師直指美股長達10年的牛市泡沫即将破裂,特斯拉也慘遭血洗,今年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其股價下滑超13%,金融分析公司S3 Partners統計稱截至上周五特斯拉空頭已獲得23億美元的利潤。
上周Netflix令人失望的财報又再次強化了投資者的出逃情緒,是以,特斯拉的這份财報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是力挽狂瀾還是雪上加霜,這份财報影響着未來幾月裡投資者對特斯拉、甚至對美股科技股的态度。
而特斯拉從不令人失望:
2021年Q4,特斯拉實作總營收為177.19億美元,高于華爾街預期的166億美元;實作經營利潤為26.13億美元,經營利潤率14.7%,重新整理記錄期内最高;實作歸屬于普通股東的淨利潤為23.21億美元,同比增長760%,淨利潤率達到13.1%。
特斯拉又一次重新整理着自己的季度業績記錄。在過去的兩年裡,特斯拉的每一份财報幾乎都是對電動車批評者與做空者的打臉,對于這個經曆曲折的行業來說,特斯拉所證明的就是其财報中所寫到的——“電動汽車的可行性和盈利性都不應該再受到懷疑”。
傳遞、營收、盈利再重新整理高
不管二級市場如何波雲詭谲,特斯拉在銷售市場的表現都一如既往的優異。
四季度,特斯拉傳遞30.87萬輛汽車,其中包含Model S/X 1.2萬輛、Model 3/Y 29.7萬輛。這一數字同比增長70.8%,環比增長27.9%,超出了所有分析師的預期,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Daniel Ives甚至稱這一表現好得“讓人驚掉下巴”。
全年來看,特斯拉累計傳遞超過93.6萬輛,同比增長約87%。在中國的“學徒”們還在朝着年傳遞十萬目标艱難挺進的時候,特斯拉已經先一步向百萬大關發起沖擊。
基于傳遞量的利好,分析師們紛紛上調了對特斯拉的股價預期。穆迪将特斯拉的債務評級由“Ba3”上調了兩個等級至“Ba1”,并表示評級還可能會上調,即有望進入投資級;Piper Sandler分析師維持對特斯拉的增持評級,予目标價1300美元;瑞信維持了特斯拉的中性評級,但目标價由830美元上調至1025美元 。
但也不乏有人潑冷水,美銀最新釋出的報告中預測,大量新款電動汽車上市可能會使特斯拉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從目前的69%大幅下降,到2024年将降至19%,而通用汽車和福特将占據最多的市場佔有率。
中國市場也呈現出類似的趨勢,根據乘聯會資料,2021年1-11月純電動市場中特斯拉占比為12.7%,相較2020年15.1%的占比有所下滑。
随着新能源車市場規模擴張、産品更加多樣化,特斯拉市占率的下滑在預料之中。但特斯拉的優勢在于,目前其所實作的毛利水準遠超傳統車企及新造車同行們,是以其即便不能占有更多的市場佔有率,但卻能占有更多的行業利潤份額。
以四季度資料為例,特斯拉營收同比增長65%,但所對應的歸屬普通股東的淨利潤卻猛漲760%,利潤增速遠超傳遞及營收增速。
具體來看,營收方面,特斯拉Q4實作的總營收為177.19億美元,其中整車銷售收入為153.4億美元,占比86.6%,碳積分收入下降至3.14億美元;全年特斯拉總營收為538.23億美元,同比增長71%。
營收擴張、規模效應繼續發揮出作用,特斯拉單車成本還在被壓縮,毛利水準将一衆傳統車企遠遠甩在身後:
Q4,特斯拉實作毛利潤為48.5億美元,同比增長135%,毛利率達到為27.4%;其中整車銷售業務實作的毛利潤為46.5億美元,整車銷售毛利率為30.3%。
費用方面,特斯拉近三個季度以來費率都未出現太大變化,Q4研發費率維持在4.2%、銷售及管理費率維持在8.4%。
基于上述各個層面的增長和成本及費用控制,特斯拉再次重新整理了利潤記錄,也如其所說證明了電動車的可行性與盈利優勢:
Q4,特斯拉實作歸屬于普通股東的淨利潤為23.2億美元,同比增長760%,淨利潤率達到13.1%;Non-GAAP下歸屬于普通股東的淨利潤為28.8億美元,同比增長219%,淨利潤率達到16.2%。
期待落空,特斯拉不造新車
缺席了三季度财報電話會的馬斯克又回來了,這一次他為市場帶來了更多特斯拉新産品的資訊——但并沒有多少好消息。
其實不隻是借此次電話會的機會,特斯拉在近期通過多種方式不斷釋放着有關新産品的進展。在電動皮卡(Cybertruck)、電動卡車(Semi)、超級跑車(Roadster)三個項目上,特斯拉已經屢次失信于市場,但越發激烈的市場競争似乎讓特斯拉也感到了壓力。
Cybertruck在2019年底亮相,後多次推遲生産計劃。據Global Equities Research分析師Trip Chowdhry透露,特斯拉可能會在2022年3月舉辦一場特别活動,公布兩款全新版本的Cybertruck,且相比起首發版本将有重大調整。近日,有疑似Cybertruck的量産版照片在海外論壇上曝光,新車縮小了車身尺寸并進行了一些細節調整。
目前特斯拉Cybertruck已經拿到了超過120萬輛訂單,但要解決完這些積壓的訂單不知要何年何月了。馬斯克在财報電話會上表示,由于供應鍊問題,尤其是晶片短缺,Cybertruck的量産不得不推遲,同時,産量也會受到大大限制。而對于具體的量産時間,馬斯克隻說了“希望明年可以”。
無論如何,即便消費者還願意等待,特斯拉也已經不能再拖了。電動皮卡賽道的競争比預期中更加激烈,福特已經宣布要将2023年電動皮卡F-150 Lightning的年産量提高到15萬輛,通用去年已經釋出了“GMC Hummer EV”計劃于今年開始量産,此外通用在CES上還宣布了新款電動皮卡計劃。
網上流傳的Cybertruck量産版實車圖
另一款市場等待已久的新産品是電動卡車Semi,2017年釋出、計劃2019年投産,但正式傳遞的時間一拖再拖,直到這個月,首批15輛Semi終于要傳遞給客戶。這次拿到新車的是百事可樂公司,其在此前向特斯拉下了100輛Semi的訂單。
Semi真正地大規模傳遞也應該是2023年的事了,并且前提還是電池産能符合預期。Semi配備的是特斯拉新釋出的4680電池,但正如馬斯克所說“4680電池是一項創新産品,需要進行數十項重大改進”,開發難度不低。最新消息是,松下預計最早于2023年量産4680電池。
特斯拉Semi
特斯拉計劃表中2023年還要實作超級跑車Roadster的量産。特斯拉在2017年推出第二代Roadster跑車,計劃将在2020年傳遞,同樣不出意外地推遲再推遲。去年底,特斯拉官網中删除了Roadster的定價資訊,據猜測Roadster所有的名額都已經被預定一空。
除了三輛已公開的産品外,市場還期待着特斯拉能帶來新的驚喜——更低價的乘用車型。
此前,特斯拉在公開場合表述過的“2.5萬美元車型”,市場上關于該産品命名、車體結構、真實售價的傳聞紛紛雜雜,甚至有媒體直接将此稱為“近十年最值得期待的新車”。但特斯拉并沒有計劃滿足市場的這一期待,馬斯克在财報電話會上公開回應“目前沒有開發2.5萬美元的新車,而且今年也不會推出任何新車”。
馬斯克解釋說,很多零部件都是共享的,尤其是晶片,無法得到更多供應,“推出任何新車都不會對傳遞量有好處”。
任務繁重的産品計劃表、市場期待的新車計劃落空......通過梳理,不難看出特斯拉并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遊刃有餘,實際上在供應鍊及産能大考下,其研發及量産任務可謂艱巨。
2022,特斯拉的産能大考
Model 3/Y 與日俱增的市場需求量能不能滿足,皮卡的120萬訂單能不能傳遞,什麼時候才有餘力計劃新産品......考驗與限制着特斯拉的還是産能問題。
正如特斯拉在本季度财報中寫道的:“我們相信在電動車市場競争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通過供應鍊和擴産來提高産能。”在2022年,觀察特斯拉發展的一個重要線索就是其産能擴張情況。
目前,特斯拉已經投産的工廠依舊隻有加州工廠和上海工廠。根據最新财報,特斯拉加州工廠的年産能約為60萬(10萬輛Model S/X與50萬輛Model 3/Y),上海工廠的年産能為大于45萬輛(全部為Model 3/Y)。
其中,據海外媒體報道,加州弗裡蒙特工廠在2021年實作了平均每周生産8550輛汽車的成績,超過豐田在肯塔基州的工廠,已成為目前北美産能最強的工廠。但即便如此,現階段加州工廠與上海工廠相加年産約105萬輛的能力,也僅僅是能滿足今年傳遞需求而已。
擴大産能是特斯拉迫在眉睫的需求,也決定着特斯拉能否充分釋放增長潛力。特斯拉聯合創始人施特勞貝爾本月在接受采訪時就提到了,電動車的需求正在飙升,但産能的提升速度卻跟不上需求,“這讓人們有點措手不及”。
特斯拉的柏林工廠原計劃于2021年7月投産,但因環保問題受到當地監管,投産時間被迫延遲。好在根據最新消息,特斯拉柏林工廠已經正式開始籌備進行Model Y的大規模生産,特斯拉的歐洲網站也同步更新了傳遞預期時間,時間為2022年3月。
馬斯克曾經對外表示,柏林工廠有望實作45秒持續生産循環,平均每周 75% 的時間可以保持正常運作,如果全天候運作,那就是大約周産一萬輛汽車。按這個數字計算,柏林工廠年産能超過50萬。
此外,特斯拉位于德克薩斯州的超級工廠也投産在即。财報電話會上透露,特斯拉2021年底就已開始在德州工廠生産配備了4680電池的Model Y,現在正在為這些新車做最終認證,可能在本季度末開始傳遞。
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
柏林與德州兩座超級工廠的投産,以及加州與上海工廠的擴産,合力作用下2022年特斯拉的産能與傳遞量或将迎來一個大幅度的提升。并且,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上表示,特斯拉正在尋找新的工廠位置。
投行Piper Sandler認為,特斯拉今年将能夠傳遞超過150萬輛汽車;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所給予的預期更高,其認為特斯拉位于德州和柏林的工廠即将投産,年産量将由2021年第三季度末的略高于100萬輛增長至近300萬輛,特斯拉2022年傳遞量将增長逾一倍,即在200萬輛左右。對此,馬斯克表示特斯拉2022年傳遞量将輕松增長至50%以上。
但能否實作既定目标,除了特斯拉自身生産線能力外,還取決于電池、晶片等供應鍊廠商。特斯拉在财報中提出警告,2022年供應鍊帶來的限制還将持續。在長期向好的大趨勢下,新能源車飛速增長的市場需求與産業鍊供給能力之間的差距,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逐漸拉齊。
在暴漲暴跌中遊移不定的投資者們,也需要這個年輕行業與年輕玩家們給予更多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