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造車新勢力TOP12

編譯/ 張 鷗

編輯/ 塗彥平

設計/ 趙昊然

來源/ CNET,作者:Andrew Krok

在過去的75年裡,許多美國初創公司都在破解密碼,試圖進入汽車市場主賽道并占據一席之地。然而成功的人屈指可數。

特斯拉是一個罕見的例外。它率先發覺并把握住了悄然而至的電動汽車新浪潮,目前已經是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2021年,特斯拉全球銷量達到93萬輛,今年無疑會順利突破百萬大關。它的成功也為十幾個專注電動汽車領域的新面孔帶來希望。

目前,電動汽車仍舊小衆,處于急速增長階段。新老公司都急切地在聲勢浩大的電氣化時期提出自己的主張。今天我們來關注一下這一批新面孔進展如何,以及它們正在設計和工程等方面采取哪些創新措施。

赢在起跑線

Lucid

一些初創企業在混亂局面中遊刃有餘,并已開始生産和銷售車輛。Lucid就是這樣一個成功的代表,它的第一批電動Air轎車已經進入了車主家中。

Lucid的曆史比它的許多競争對手要久遠得多。它成立于2007年,當時專注于電動汽車電池和動力系統,而不是整車,并在2018年開始為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賽車設計、開發和制造電池包。2016年更名為Lucid Motors,并推出首款純電轎車Lucid Air。

Lucid Air▼

美國造車新勢力TOP12

Lucid Air的電池為113千瓦時,将産生超過500英裡(805公裡)的EPA估計裡程。除了其驚人的續航能力外,Lucid Air也是一輛豪華車,擁有寬敞的空氣艙和所有豪華車都必須有的技術裝備。即使功率隻有其最強大型号的一半,速度依舊值得誇贊。

當然,很酷的東西要花錢的,Lucid Air基本價格為77400美元。值得慶幸的是,Lucid已經計劃擴大其陣容,推出更多的轎車和SUV車型,最早可能在2025年出現。

Lucid擁有完善的全球長期規劃,位于亞利桑那州的北美首家工廠未來年産能将達40萬輛,還計劃之後在中國建廠。2022年1月,它在社交賬号确認了今年即将進軍歐洲,一些都在順利地穩步前行。

Rivian

Rivian步入大衆視野的步伐看起來無比輕快,目前被大家視為最有能力與特斯拉競争的初創公司。可能在幾年後,它就可以甩掉“初創公司”的标簽,成為一個成熟的汽車制造商。

目前,Rivian提供兩款車,全電動的R1S SUV和R1T皮卡。從門戶網站到車迷,不少人花了很多時間對已經開始傳遞的R1T進行測評,好評如潮。這輛卡車不僅可以在泥土中無障礙行駛,性能優良,也具有極高的舒适性。

R1T▼

美國造車新勢力TOP12

兩個電動馬達結合在一起,可以産生超過800馬力和1220牛·米的扭矩,135千瓦時的電池包使R1T能夠達到大約314英裡(505公裡)的EPA裡程。一個更大的電池包預計将在今年到來。空氣懸架則為标準配置,并提供八種驅動模式。

而除了第一座伊利諾伊州的諾默爾工廠,Rivian已經公布将在喬治亞州建造第二家工廠,從2024年開始投産,預計年産能達40萬輛。

2021年11月,Rivian首次公開募股,籌集了約120億美元,創造了曆史性的數字。再加上強大的私人募股能力和包括亞馬遜在内的合作,可謂是風光無限。然而,僅僅一個月後其首席執行官斯卡林格(RJ Scaringe)就宣布因供應鍊問題将傳遞時間從2022年推遲至2023年。

從雲端開始下跌的股價,被前員工指控高層性别歧視,被特斯拉指控竊取商業機密——盡管開局夢幻,還是有些煩心事兒在等着Rivian處理。

VinFast

VinFast是Vingroup旗下的越南汽車制造商,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在這個行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它為其全球擴張制定了明确的計劃,将投資超過2億美元在洛杉矶開設一個美國總部。

VinFast已經為其全球擴張制定了明确的計劃,将投資超過2億美元在洛杉矶開設一個美國總部。

2021年,該公司不僅在越南推出了一輛全電動巴士和一些電動車,而且還在洛杉矶車展上釋出了三款全電動SUV:VF5,VF6和VF7。

目前是原型車的VFe35和VFe36将成為全球車輛,承諾續航裡程約為480公裡,并将配備一系列先進功能,如虛拟助理和車載辦公室。有趣的是,這些車輛的設計還帶有賓尼法利納的簽名——那家一直在設計經典法拉利跑車的意大利公司。

VFe35▼

美國造車新勢力TOP12

2021年12月,VinFast宣布計劃在越南投資1.74億美元開發電芯,以確定擁有自己的電池供應鍊;2022年1月,它繼續宣布了在美國建設電池廠,在德國建立制造廠以及與采埃孚的自動駕駛技術合作。VinFast正在全力以赴追趕其他競争對手,并大有超越的趨勢。

專注自己的腳步

Fisker

著名的汽車設計師亨利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第一次嘗試——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卡瑪(Karma),在其電池供應商宣布破産後跟着破産,被賣給了一家改名為卡瑪汽車的公司。但菲斯克本人并沒有停下,現在他帶着全電動的新作品回來了。

2023年的菲斯克海洋(Fisker Ocean)首次亮相是在2021年的洛杉矶車展上。它是全電動動力系統,比本田CR-V長半英尺,在一個改良的麥格納-斯太爾平台上運作,以幫助降低開發成本。其275馬力、前輪驅動的基本車型預計可提供250英裡(400公裡)的續航,而更昂貴的車型則能夠通過更大的電池提供更高的續航。

菲斯克海洋▼

美國造車新勢力TOP12

菲斯克希望将其定位為市場上更具可持續性的車型之一,這歸功于其對回收材料的巧妙使用。例如,車内地毯是由廢舊漁網和塑膠瓶制成的。

菲斯克海洋中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創新。菲斯克承諾,車主可以通過其Solar Sky太陽能電池闆,每年免費獲得額外的2000英裡(3218公裡)的續航。雙向充電将使其能夠向家庭或電網供電。最近一次公布資料顯示,菲斯克海洋的訂單已超過6萬輛。

比起建造工廠,菲斯克選擇了将生産外包,以此來節省巨額資金投入。菲斯克海洋預計将于2022年底開始生産,其制造夥伴為富士康。定價3.8萬美元起步。

Aptera

Aptera實際上已經存在了十多年,目标是建造一輛三輪電動車,看起來就像一個有更大車輪且沒有翅膀的賽斯納飛機。該公司在2011年遇到了一些問題,當時它不得不關閉業務并退還客戶押金。

Aptera的兩位聯合創始人克裡斯·安東尼(Chris Anthony)和史蒂夫·法布羅姆(Steve Fambro)在2019年将公司重新組建起來,目前,它正全速前進,決心打造一款以太陽能為動力的電動車。

Apteta的太陽能電動車▼

美國造車新勢力TOP12

Aptera承諾單次充電可行駛1000英裡(1609公裡),同時它也希望提供不同尺寸的電池滿足不同的車主。當下,市場上最進階的電動車續航裡程都不能超過550英裡(885公裡)的範圍,這個承諾數字确實看起來很難達成。而這樣的信心部分來自于Apteta最純粹的工程系統。

同時,在設計上,他們正在将其汽車打造得盡可能輕,同時符合空氣動力學。該車内置的180塊左右的太陽能電池闆每天理論可以産生45英裡(72公裡)裡程,是以,Aptera在官網上宣稱這款太陽能車在大多數日常使用中不需要特意充電。

在Aptera的網站上有一個“成為投資者”的連結,同時還有預訂頁面。投資者不必為預訂付款。這輛車的價格将在2.6萬-5.2萬美元。

Canoo

Canoo是一家美國初創公司,在幾位高管與另一家電動汽車初創企業FF(法拉第未來)分道揚镳之後成立。

Canoo以一個子產品化的電動車平台進行工作,該平台可以支撐許多不同的車輛設計。第一個公布車身官方預覽圖的是一輛時髦的小型貨車,并計劃随後推出多種送貨車輛,因為商業領域熱衷于電氣化以幫助降低運作成本,是極大的市場。

Canoo多功能貨車▼

美國造車新勢力TOP12

2021年初,Canoo開放了送貨車的預購,生産定于2023年開始,可退還押金僅為100美元。

盡管公司已将其生産從2021年推遲到2023年,但壯大陣容的步伐沒有延緩。2021年3月,它推出另一款皮卡概念車,有一個折疊床的延伸和大量的存儲空間,動力系統承諾有600馬力和746牛·米的扭矩。

Canoo的設計師們富有創意,它的微型車将乘客移到車頭,就像老式的大衆迷你巴士一樣,利用一個類似滑闆的平台,将電機和電池安裝在下面。這為乘客和貨物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内部空間。

Rimac

雖然許多初創公司的目标是生産豪華款或迎合主流市場的車輛,但一些電動車初創公司有更小衆的意圖。這就是Rimac的優勢所在。

在最開始,這隻是創始人馬特·瑞馬克(Mate Rimac)的愛好。他的第一個作品是一輛改裝的E30寶馬3系。随着時間的推移,該公司獲得了投資者的關注,保時捷開始向其投資數百萬美元。

Rimac Nevera▼

美國造車新勢力TOP12

Rimac的量産車目前為單一的電動超跑Nevera。當其他公司擴大營銷,公布上萬的預定量時,Rimac正專注于其價值245萬美元的電動汽車,走夢想車路線。據稱它能夠在1.85秒内從靜止加速到60英裡/小時(97公裡/小時),然後在8.6秒内跑1.2公裡。根據外媒試駕回報,它沒有辜負人們的期望。

自從Nevera首次亮相以來,Rimac赢得了更多的聲譽,大衆将布加迪品牌的控制權交給了保時捷和Rimac,成立了布加迪-Rimac合資企業。這兩家汽車制造商将作為獨立的實體存在,但專業技能互通,以協作打造下一代高價值、高功率的夢想車。

渴望涅槃重生

卡瑪(Karma)

即上述菲斯克汽車公司那裡提到的卡瑪汽車,雖然它銷售的基本上是與該公司相同的汽車,但卡瑪有一些自己的大計劃。

卡瑪生産的唯一車輛為豪華插電式混動車GS-6。它以前被稱為Revero,它的設計語言與菲斯克-卡瑪的設計語言基本相同。

Karma GS-6▼

美國造車新勢力TOP12

從技術上講,這是一款增程型電動車,因為車上的3升寶馬i8發動機隻為電池充電并為電動馬達提供動力,而不是直接為車輪提供動力。車闆下是一個28千瓦時的電池,每次充電可提供61-80英裡(98-129公裡)的裡程。

卡瑪的目标為全電動陣容。2020年底,該公司公布了即将推出的GSe6車型的底盤,它的車身主要來自GS-6。預估裡程為400英裡(644公裡),并且已經開始預售,估計價格為8萬美元。

尼古拉(Nikola)

2020年,這家初創公司釋出了Badger,這是一款可以使用燃料電池或傳統電力推進的皮卡車。最初,通用汽車作為合作夥伴簽約,幫助驗證和生産Badger,但在2020年結束之前,通用汽車退出,Badger最終流産。不過,它總是有機會回來的。

Nikola Badger▼

美國造車新勢力TOP12

尼古拉是另一家卷入訴訟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興登堡研究公司發表了一份報告,聲稱尼古拉和已經離開公司的創始人特雷弗·米爾頓(Trevor Milton)在大宗交易中撒謊,包括虛報其早期的一輛卡車能夠自動駕駛。

2021年7月,聯邦大陪審團以兩項證券欺詐罪和一項電信欺詐罪起訴了它,最終尼古拉同意支付1.25億美元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和解。而随着12月底首台尼古拉3開始傳遞,尼古拉先前因訴訟暴跌的股價也開始慢慢回升。

不确定的未來

Bollinger

Bollinger于2014年成立,2017年首次登場,推出了一款尖銳的汽車,無論是字面意義還是形象意義。該公司因其車輛設計而受到關注——偏呆闆,充滿了硬角,強調極簡主義。不過,這種關注在随後的幾年裡逐漸消散,因為Bollinger為其即将推出的電動車标出了六位數的高價。

Bollinger有兩款即将投産的車型,即B1 SUV和B2皮卡車。生産原定于2021年開始,預計延遲到2022年底。規格尚未最終确定,但該公司估計其車輛的續航能力将超過200英裡(322公裡)。這也是一款适合越野的電動車,有可鎖定的差速器、帶有手動斷開裝置的搖擺杆和15英寸的離地間隙,具有巨大的牽引和樹樁拉動能力。

Bollinger B1▼

美國造車新勢力TOP12

在此之外,Bollinger還希望涉足商用車領域,打算制造商用底盤-廂式卡車。這些商用車的電池容量将在140至280千瓦時之間,允許續航裡程超過200英裡(322公裡),對于重型卡車來說,絕對令人印象深刻。

目前,它在底特律郊區建立了一個小型營運機構,但是據說缺少資金。

Lordstown

有關Lordstown的每一個故事似乎都在描繪其未來不同的部分,讓人生起好奇心。它在2018年起步,次年從通用汽車購買了洛德斯敦裝配廠,通用汽車迄今已向這家初創公司投資約7500萬美元。

Lordstown未來的唯一車型是Endurance電動皮卡。它承諾将獨立的電動馬達植入每個輪毂,這将極大地減少移動部件的數量。它最初估計于2020年投放市場,但生産和釋出日期被延後。

美國造車新勢力TOP12

自2020年以來,Lordstown的發展曆程像在坐過山車一樣。2021年3月,興登堡研究公司發表了一份報告,認為該公司誤導了投資者,據稱是虛假的預訂單以及工程和生産方面的問題。6月,《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報道,該公司缺乏啟動生産的資金。

此後,Lordstown宣布,由于預訂單問題以及與引導上市的空殼公司合并,它正在接受聯邦調查。不過,故事繼續朝着不同的方向發展,因為Lordstown在2021年7月獲得了4億美元的對沖基金投資,随後這家初創公司在9月将其工廠賣給了制造巨頭富士康。

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

一些電動車初創公司在登場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但在随後很長一段時間内卻陷入了沉默。法拉第未來就是這些公司之一。2017年CES上首次推出的FF91電動車使人驚歎,它承諾通過一連串連接配接在車身上的傳感器,實作特斯拉的踩踏式加速和一定條件下的自動駕駛。

FF91的内飾和外觀美學讓人印象深刻,也提供了相當舒适的乘坐體驗。但在那次亮相之後,他們一直很安靜,大多數新聞報道都是關于财務困境。法拉第未來于2021年中期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

2021年10月,Roadshow主編蒂姆·史蒂文斯(Tim Stevens)有機會采訪了其首席執行官畢福康(Carsten Breitfeld)。法拉第未來仍努力在2022年7月前将其車輛推向市場。畢福康說,在這段時間裡,他們對車輛進行了一些改進,因為整個細分市場已經在過去的三四年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FF91首次亮相之後,法拉第未來希望生産FF81。這是一款更小、更實惠的汽車,将成為法拉第未來的批量銷售産品。

FF 91▼

美國造車新勢力TOP12

電動汽車市場為很多人打開了機會的大門,但它很可能在爆滿之前随時關閉,短期内的發展對于這些初創公司的生存尤為重要。畢竟在它們之外,經驗豐富、資金雄厚且名聲在外的老牌車企也并沒有閑着。

雖然今天是這樣的現狀,但是幾年後,哪個品牌能夠突出重圍,占領高地,又有誰說得準呢?

前後腳進換電賽道,甯王、吉利誰更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