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聞8點見丨為樂山大佛“把脈”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曆史上雖經多次修繕,樂山大佛仍屢屢“臉花鼻黑”。1月8日,四川文物局組織全國多位文保專家召開石窟保護座談會,為樂山大佛“把脈問診”。

新聞8點見丨為樂山大佛“把脈”

擁有1300餘年曆史的樂山大佛,是世界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1996年,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名錄。大佛頭與山齊,腳踏江水,坐鎮于浪急水旋的行舟之患處,在越度千年的時間裡,眉目低垂地與樂山城隔江對視。

大佛最近一次“美容”是在2019年,面部經過“蒸汽法”軟化打磨後,原有的“污垢”消失不見。然而沒過幾個月,“臉花鼻黑”再度重制。

1月8日,四川文物局組織全國多位文保專家召開石窟保護座談會,為樂山大佛“把脈問診”。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原副院長詹長法參加了此次會議,他認為,大佛病害反複發作的根本原因,是沒有解決水害的問題,這一說法得到與會專家的一緻認同。

“水在這裡起到了重要作用。”退休文物專家曾志亮說,“樂山陰雨連綿,岩體表面容易起潮。”水的長期浸潤,為微生物提供了溫床,遊客眼中的大佛頻頻“臉花鼻黑”,原因便在于此。

在這次會議上,專家們對樂山大佛進行系統性整體性保護成為共識。但遊客們不知道這些。他們始終瞻仰着這尊大佛,不能走九曲棧道,就沿着大佛左側的通道往返浏覽,一切照舊。閱讀全文>>>

近日,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北京面人”代表性傳承人張俊顯,給記者現場展示了用彩泥教國小生做的冬奧吉祥物。在他的手中,“冰墩墩”還打起了冰球,“雪容融”踩着雙闆在滑雪。

新聞8點見丨為樂山大佛“把脈”

一塊彩泥,在手中一滾、一揉,再粘上黑色的耳朵,捏出短短的胳膊腿兒……轉眼之間就成了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

年近七旬的張俊顯,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号, 人稱“面人張”。從事面人手藝40餘年,張俊顯将其視為一生的藝術追求。

“面塑藝術作為一種民間工藝,傳承下來非常難。”張俊顯說,以前,面人是“短命的藝術”,夏天捏好,第二天就會生一層白毛;冬天時,幾天後就會龜裂,很難儲存。但張俊顯認為,“這項藝術不能在我們這代人手裡斷了,應該傳承下去。”

“以前自己隻是做面人,沒想過傳承的問題。現在身為非遺傳承人,感到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在傳統民間藝術已經瀕臨絕境的今天,我們這一代民間藝人必須大膽地走上講台,将所知道的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們,要做到授藝不藏私。”在張俊顯看來,要傳承,民間藝術就必須先走出家門,讓更多的普通人有機會學習它,并愛上它。閱讀全文>>>

1月26日,《萬裡走單騎—遺産裡的中國》第二季節目順利殺青,在最後兩期節目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霁翔與演員周韻、肖央、牛駿峰,歌手王俊凱走進北京城,探訪北京中軸線。

新聞8點見丨為樂山大佛“把脈”

單霁翔告訴新京報記者,《萬裡走單騎》節目播出後,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歡迎。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播也在适應年輕人接收資訊的變化和需求,如推出《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新了故宮》《國家寶藏》等節目,就是希望能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講好文物、遺産故事。

對于“北京中軸線”的重要價值,單霁翔說,北京中軸線是一個不斷發展、豐富的過程。從最初元代大都城的選址,就确定了北京中軸線的位置。這也是一條古老的軸線。康熙48年,也就是1709年的時候,當時清政府就确定這條軸線是經度為零的本國中軸線。本國中軸線的概念,在當時世界範圍内,是一個很先進的理念,比英國格林威治确定本初子午線早了175年。北京中軸線是老北京的核心,展示了元明清時期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城市規劃。

而對于如何讓年輕人接受和喜愛文化類節目的問題,單霁翔則說,現在年輕人變化很快,已經不是過去二十年算一代人的概念,而是幾年就算一代人了。尤其是這幾年,我們在做文化傳播時,感覺到年輕人在接收資訊方面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閱讀全文>>>

近日,一公司年終獎勵與休年假需 “二選一”被判定違反勞動法的案例,引發關注。

新聞8點見丨為樂山大佛“把脈”

據報道,遼甯撫順一公司規定,員工要得到“年終獎勵”和福利,需要符合“未休年假”的條件;同時規定,年終獎金為上年度月均工資,若累計請病事假超過15天,則需在計算12個月總績效時扣減一個月。

該公司将職工的年終獎勵等福利與年休假權利相綁定,欲獲得福利則必須放棄休年假的權利,這顯然違反了《勞動法》及《職工年休假條例》。年終獎是年終獎,年假是年假。年終獎勵和未休年假補償在法律性質和意義上完全不同,不屬于重複支付情形。

諷刺的是,該公司不僅将年終獎與年休假進行捆綁,面對職工讨要年休假補償後,竟然以年終獎與年休假隻能“二選一”為由,将該職工告上法庭,活脫脫是“耍無賴”。

說到底,法律始終大于公司規定,公司規定絕不能淩駕于法律之上。凡與此背道而馳的公司行為和相關企業,都該及時處理懲戒。唯如此,才能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讓勞動者維權更有底氣,敢于對用人機關違法違規行為說“不”。閱讀全文>>>

烏克蘭緊張局勢進一步更新。據外媒報道,俄羅斯和烏克蘭均在邊境囤積兵力,似乎到了大戰一觸即發的地步。

新聞8點見丨為樂山大佛“把脈”

烏克蘭外交部釋出聲明稱,截至1月24日,美國、英國、澳洲和德國4個國家通知烏外交部,準備撤離駐烏使館從業人員及家屬,引發外界猜測。同時,大量美、英武器裝備正在流入烏克蘭。

當地時間1月24日,美國五角大樓宣布約8500名美國士兵待命應對烏克蘭局勢可能的變化。不過,美國和北約表态不會向烏克蘭直接派遣作戰部隊。德國、法國希望通過對話緩和緊張局勢,扮演“調停人”的角色。烏克蘭内部頻頻傳出呼籲冷靜和鎮定的聲音。

俄方表示,正密切關注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最新舉動。報道援引克裡姆林宮發言人1月25日的說法稱,美方無論從資訊還是實際行動上,都在加劇烏克蘭周邊緊張局勢。

1月26日,烏克蘭一名外交官公開表示,烏克蘭正在緻力于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他認為烏克蘭與俄羅斯爆發全面戰争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可能會有較小規模的沖突。

同日,來自俄羅斯、烏克蘭、法國和德國的官員代表在法國巴黎舉行“諾曼底模式”會談。美國《對外政策》稱,預計“諾曼底模式”會談不會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有可能促成更加嚴肅的談判。閱讀全文>>>

編輯 劉喆 賈聰聰 校對 楊許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