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曆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曆,為後世的我們總結出了不少寶貴的經驗雜談,并以俗語亦或者是諺語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閏四月,吃樹葉”便是其中之一,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由于中國傳統的紀年方式和太陽的運作規律之間有着一定的差距,是以為了維持太陽公轉狀态不會有巨大的差異,是以每過幾年,就會一些特殊的日子或者是月份,比如閏月便是這樣而來的,而這個月所在的年份,也被人們稱之為“閏年”。
其實,閏月的産生,與二十四節氣有一定的關系。一般而言,二十四節氣分為十二節令和十二中氣,而農曆每月都會有兩氣,分别是月初的節令,的月中以後的中氣。在月初的為節令,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為節令;在月中以後的叫中氣,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為中氣。
在這個過程中,倘若出現一個月是“無氣”的情況,那麼它就是閏月,比如今年便是一個閏年,因為今年的四月,整個月有立夏和小滿這兩個節令,沒有中氣,是以四月就是閏月。
有趣的是,每一周期的閏月,都是在不同的月份,而對于某些特定年份的閏月,人們有一定特殊的想法,比如閏四月便是如此,是以産生了“閏四月,吃樹葉”的說法。
其實,“閏四月,吃樹葉”這句話非常好了解,一看就知道其與農業收成有一定的關系。其實,對于如今的我們而言,四月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季節,天氣剛剛回暖,但是也沒有到非常炎熱的境地,是以是出去遊玩的好時光。而在這段歲月中,有一些花兒也競相開放,是以到處充滿了美好的狀态,也讓人心情愉悅。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這個月份對于古代的農民而言,卻并非是個好的月份。四月份處于一個比較尴尬的季節,去年的糧食已然吃得不剩多少了,而剛剛栽種下去的莊稼還沒有成熟,是以靠農業生活的很多人都會有青黃不接的感覺。
而在這樣的局面之下,他們甚至會靠吃葉子來充饑。由此很容易看出當時人們生活的艱難,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倘若閏四月的話,對于他們而言,是一種多麼大的打擊。
由此不難看出,在某種意義上,“閏四月,吃樹葉”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至少代表了古人對于生活的一種總結。
當然,時至今日,人們的生活水準有了巨大的提高,大部分的人也不用擔心溫飽問題,是以“閏四月”給人們帶來的影響已然不大,不過倒也可以了解了解。
參考資料:《老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