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居易不舍丢棄舊衫,吟誦了一首七律,語言質樸,卻蘊含深意

随着歲月流逝,每個人的身邊總會不斷地積累很多物品,有些是随身攜帶、經常使用,不可随意丢棄;有些雖然并非急需,但也會在需要的時候派上用場。而更多的東西就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由于一直陪伴左右,于是就有了感情。

就像手機裡的一些老照片,甯願讓其占用記憶體,也不舍删除。唐代一位詩人就有一件“珍寶”,儲存了很久,還曾為此寫過一首詩。下面介紹的是白居易不舍丢棄舊衫,吟誦了一首七律,語言質樸,卻蘊含深意。

白居易不舍丢棄舊衫,吟誦了一首七律,語言質樸,卻蘊含深意

故衫

唐代:白居易

暗淡绯衫稱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門。

袖中吳郡新詩本,襟上杭州舊酒痕。

殘色過梅看向盡,故香因洗嗅猶存。

曾經爛漫三年著,欲棄空箱似少恩。

白居易一輩子輾轉各地,不僅閱曆豐富,而且命運多舛。他曾擔任忠州刺史,此後又被調到杭州,再後來又遷徙到蘇州。雖然蘇杭乃是富庶之地,但他的官位依然沒有升遷,讓詩人頗感愁悶和無奈。

白居易不舍丢棄舊衫,吟誦了一首七律,語言質樸,卻蘊含深意

有一天閑來無事,他翻箱倒櫃地尋找一本詩集,卻不經意地發現了自己的一件舊官袍,于是便拿出來細細觀看。雖然經過歲月的磨洗,衣衫的顔色已經顯得暗淡,卻依然合身,于是便随意地披在身上。

绯衫,指大紅色官服。唐代三品以上官員穿紫紅衣衫,四、五品以上則為绯紅的朝服。稱老身,說明作者的身材多年不變,并未發福。半披半曳,表達出詩人并不在意自己的穿戴和服飾。

白居易不舍丢棄舊衫,吟誦了一首七律,語言質樸,卻蘊含深意

接下來詩人描述自己當刺史的經曆,作者曾經在吳郡(蘇州)和杭州生活過,無論是與朋友們切磋詩文,還是和同僚們舉杯暢飲,都穿着這件舊官袍。“袖中新詩本、襟上舊酒痕”,非常形象地刻畫出那件舊袍與他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讀者完全可以想象出,樂天經常在袖子裡藏着詩集,于工作之餘,忙裡偷閑地欣賞和揣摩前賢的優秀詩篇。衣衫上留下的酒痕,也都是作者出席各種應酬的印迹,也記載了詩人在貶谪生涯中的悲歡離愁。

白居易不舍丢棄舊衫,吟誦了一首七律,語言質樸,卻蘊含深意

詩人又脫下這件官袍,并拿在手裡,經過一個雨季,衣衫似乎又褪色很多。但是即使淘洗了很多次,上面殘存的香味依然依稀可辨。詩人曾與朋友一起在吳山子胥廟前的梅園賞花,可惜當時的摯友已經離他而去,雖然每年花開依舊,卻不見故人。

“殘色、故香”,表達了戀舊之意。作者借绯衫依舊,感慨職位難以升遷,也加重了心中的苦惱。正因為詩人仕進無望,于是才會在晚年轉而笃信佛教,甚至還經常借宿禅院,與大師們一起修行。

白居易不舍丢棄舊衫,吟誦了一首七律,語言質樸,卻蘊含深意

結尾兩句更是蘊含深意,“曾經爛漫三年著,欲棄空箱似少恩。”幾年來他一直穿着這件舊官袍,由于放浪形骸,感覺時光飛逝,如今想要丢棄這些空行囊,似乎有點不近人情。

“少恩”二字,一語雙關,既表達了作者對舊衣衫的珍惜,也委婉地抒寫了詩人不滿朝廷對一些老臣的待遇。樂天穿着五品官袍已經多年,一直沒有機會升遷,于是心中很有點空落落的感覺。

白居易不舍丢棄舊衫,吟誦了一首七律,語言質樸,卻蘊含深意

縱覽白居易的這首七律,雖然是一首詠物詩,卻充滿了真情和寓意。作者由一件暗淡的绯色衣衫,聯想到自己在蘇州和杭州的仕途,并回憶起自己與好友們的遊園經曆。

這件官袍在很多場合都會披在作者的身上,無論是身在公堂,還是出席宴會,甚至有時還穿着它踏青訪遊。詩人對他有了感情,不舍丢棄,它也似乎就是自己的鏡像,無人欣賞,也得不到關懷,每天要為主人遮風擋雨,卻無怨無悔,實在是值得珍藏和贊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