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居易不舍丢弃旧衫,吟诵了一首七律,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

随着岁月流逝,每个人的身边总会不断地积累很多物品,有些是随身携带、经常使用,不可随意丢弃;有些虽然并非急需,但也会在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而更多的东西就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由于一直陪伴左右,于是就有了感情。

就像手机里的一些老照片,宁愿让其占用内存,也不舍删除。唐代一位诗人就有一件“珍宝”,保存了很久,还曾为此写过一首诗。下面介绍的是白居易不舍丢弃旧衫,吟诵了一首七律,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

白居易不舍丢弃旧衫,吟诵了一首七律,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

故衫

唐代:白居易

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漫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白居易一辈子辗转各地,不仅阅历丰富,而且命运多舛。他曾担任忠州刺史,此后又被调到杭州,再后来又迁徙到苏州。虽然苏杭乃是富庶之地,但他的官位依然没有升迁,让诗人颇感愁闷和无奈。

白居易不舍丢弃旧衫,吟诵了一首七律,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

有一天闲来无事,他翻箱倒柜地寻找一本诗集,却不经意地发现了自己的一件旧官袍,于是便拿出来细细观看。虽然经过岁月的磨洗,衣衫的颜色已经显得暗淡,却依然合身,于是便随意地披在身上。

绯衫,指大红色官服。唐代三品以上官员穿紫红衣衫,四、五品以上则为绯红的朝服。称老身,说明作者的身材多年不变,并未发福。半披半曳,表达出诗人并不在意自己的穿戴和服饰。

白居易不舍丢弃旧衫,吟诵了一首七律,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

接下来诗人描述自己当刺史的经历,作者曾经在吴郡(苏州)和杭州生活过,无论是与朋友们切磋诗文,还是和同事们举杯畅饮,都穿着这件旧官袍。“袖中新诗本、襟上旧酒痕”,非常形象地刻画出那件旧袍与他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乐天经常在袖子里藏着诗集,于工作之余,忙里偷闲地欣赏和揣摩前贤的优秀诗篇。衣衫上留下的酒痕,也都是作者出席各种应酬的印迹,也记载了诗人在贬谪生涯中的悲欢离愁。

白居易不舍丢弃旧衫,吟诵了一首七律,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

诗人又脱下这件官袍,并拿在手里,经过一个雨季,衣衫似乎又褪色很多。但是即使淘洗了很多次,上面残存的香味依然依稀可辨。诗人曾与朋友一起在吴山子胥庙前的梅园赏花,可惜当时的挚友已经离他而去,虽然每年花开依旧,却不见故人。

“残色、故香”,表达了恋旧之意。作者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难以升迁,也加重了心中的苦恼。正因为诗人仕进无望,于是才会在晚年转而笃信佛教,甚至还经常借宿禅院,与大师们一起修行。

白居易不舍丢弃旧衫,吟诵了一首七律,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

结尾两句更是蕴含深意,“曾经烂漫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几年来他一直穿着这件旧官袍,由于放浪形骸,感觉时光飞逝,如今想要丢弃这些空行囊,似乎有点不近人情。

“少恩”二字,一语双关,既表达了作者对旧衣衫的珍惜,也委婉地抒写了诗人不满朝廷对一些老臣的待遇。乐天穿着五品官袍已经多年,一直没有机会升迁,于是心中很有点空落落的感觉。

白居易不舍丢弃旧衫,吟诵了一首七律,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

纵览白居易的这首七律,虽然是一首咏物诗,却充满了真情和寓意。作者由一件暗淡的绯色衣衫,联想到自己在苏州和杭州的仕途,并回忆起自己与好友们的游园经历。

这件官袍在很多场合都会披在作者的身上,无论是身在公堂,还是出席宴会,甚至有时还穿着它踏青访游。诗人对他有了感情,不舍丢弃,它也似乎就是自己的镜像,无人欣赏,也得不到关怀,每天要为主人遮风挡雨,却无怨无悔,实在是值得珍藏和赞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