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是一隻IT小小鳥》讀後感

      我認識這本書是因為一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上老師推薦,作為課堂作業要求我們完成。在網上看到了這本書的簡介我發現這本書是描述許多個程式員的故事,他們有成功有失敗,我懷着好奇的心點開了這本書。

      這本書中給我的感受是有成功歡笑也有失敗無奈,書中的人物來自不同的地方,出身不同,學曆不同,人生觀就業觀也不盡相同。然而他們的故事卻都帶給我感動與警醒。

在讀書的過程中有這麼幾句話令我感慨萬分,有一個程式員責怪學校“為什麼沒有一丁點兒程式設計的氛圍,那樣也不至于我孤軍奮戰。”回想自己在學校中上課并不認真聽講,程式設計作業也是摻雜水分,最後考試成績也并不理想,然而依舊懷着僥幸和推诿心理,認為是學習環境的原因,隻是随波逐流地像别人一樣應付學習,最後依靠老師劃重點做最後沖刺。然而這句話卻驚醒了我麻木的心,一個人的失敗絕不能歸結于外界,而是要從自身開始檢討,如果将自己偷懶的理由歸結于環境的不适宜,這與懦夫的逃避行為又有什麼差別呢?一切的成功都是從改變自己開始。

      以往在程式設計中我總是想盡快解決,希望能直接成功,急切的心情卻總是導緻我對問題沒有好好規劃,導緻事倍功半。而這種情況還發生在學期考試總想在一段時間内複習完一整個學期的知識。可是我卻毫無察覺這種做法的錯誤,隻是疑惑學習成績不理想是為什麼呢?看完《我是一隻IT小小鳥》之後我明白了答案就是我太急功近利了。以為自己多牛逼,寫個程式不費事,當實際遇到困難的時候,又沒有耐心和毅力去解決,甚至感覺之前的工作是在浪費時間。總想一勞永逸,将賭注全壓在期末沖刺,卻不懂日積月累這麼淺顯的道理,骐骥一躍不能十步,驽馬十駕功在不舍。

      書中許多話就像一面鏡子令我能審視自己,“ 很多人都用理論紮實來搪塞自己實踐方面的低能 。”這不就是我們經常欺騙自己麻痹自己的理由嗎?不去實踐,不去驗證老師教導的案例,缺乏動手的能力和決心。最後在問題面前不知所措,在應聘中一次次失敗。

      在書中,很多程式員抱怨自己發現學校裡的課程教育和自己對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專業的了解有很大的差别。其實這也是正常的,IT技術是新興行業,發展速度快。很多技術日新月異,對程式員的要求和工作定位也是時有變化。然而無數的成功人士告訴我們,隻有不斷改變自己,完善自己,将自己打造成一個社會環境所需要的人才會被社會接納。

書是人的靈魂的鏡子,一本好書可以讓自己正視自己的不足。我們現在就像IT界中的一隻初生的小小鳥,而學校隻是我們飛翔旅程的第一站。我們應該紮實學習,用知識豐富自己的大腦,用實踐豐滿自己的羽翼,不斷改善自己,适應不斷發展的社會,讓自己在IT界裡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