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8期"教皇子午線"(上圖)-記住1502年坎迪諾世界地圖

在大陸西南端的伊比利亞半島上有兩顆"牙齒":西班牙和葡萄牙。沿着大緻南北邊界,西班牙較大,主要位于伊比利亞半島的東部,而葡萄牙則位于半島的西部。500多年前,這兩個古老的歐洲王國,首先開辟了對海外殖民地的掠奪和擴張,在地球上"拉動"了三條南北經線,以劃分東西方兩者的勢力範圍 - 是的,"整個世界",這是天主教教皇親自劃定的第一條經線,在後世通常被稱為"教皇的子午線"。這些今天看似"吞蛇的大象"一般讓人大笑"切"子午線,但曾經真正深刻地影響了世界的布局和地緣政治格局,比如說到今天,南美大陸,巴西還是唯一的葡語國家,而墨西哥和絕大多數中南美洲國家都是講西班牙語的國家。

38期"教皇子午線"(上圖)-記住1502年坎迪諾世界地圖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地球上"繪制"了三條南北經線,紫色虛線是教皇子午線,劃定于1493年

自1096年以來,由西歐天主教國家發起的東十字軍運動在基督教和伊斯蘭世界之間開啟了一場漫長而暴力的碰撞。15世紀初,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率領軍隊占領了伊斯蘭教在非洲最強大的堡壘休達。他的兒子恩裡克王子是一位"航海家",他也熱衷于反伊斯蘭主義,他制定了一個龐大的計劃,即"團結東方的基督教國家,并與西歐合作,在中東和北非奪取伊斯蘭教"。教皇贊賞這種"紙面談話"的美妙幻想,他公開宣布了他對葡萄牙的承諾:"尚未被(基督徒)占領的土地歸葡萄牙所有,任何人都不得入侵它!""葡萄牙沒有浪費這種'優惠政策',在十五世紀下半葉奪取了大量的西非穆斯林國家領土。

葡萄牙是最早開始海外擴張的歐洲國家,殖民曆史最長的一個國家,從1415年占領北非到1999年主權轉移,殖民活動持續了近600年。

天主教教皇願意伸出援手并"指手畫腳"也是一個"世俗"的原因,在當時的歐洲天主教國家,有兩種觀點被認為是:第一,基督教王國有權占領異教徒的土地;

1481年,葡萄牙曆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若昂二世登上王位。早在親王時期,他就接管了祖安裡克親王的航海生涯,成為商人和航海家的保護者,并努力尋找前往印度的路,被稱為"完美親王",因為這種支援航海發現的開明政策,即使在他登基後,他仍然保留了這一頭銜, 而他在王位上所做的事堪稱:葡萄牙王室曾"征服并擴大了王國的領土"和"王國王國"天主教的全球傳播"這兩件事,一直被視為自己專屬的"特許經營業務"。

然而,在1492年初,由阿拉貢王國的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亞王國的伊莎貝拉一世共同上司的天主教軍隊擊敗了穆斯林摩爾人,阿爾罕布拉宮的最後一位蘇丹被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統一的西班牙王國在天主教王位下形成。同年,熱那亞航海家哥倫布說服西班牙王國資助他的跨大西洋探險,于8月3日出發,次年3月15日傳回西班牙,确信他已經抵達亞洲富饒的印度。西班牙王國挑戰葡萄牙人的"獨家業務",要求羅馬教廷承認西班牙對新發現的土地的主權。葡萄牙國王威脅說,根據兩國之間1479年的阿爾卡索瓦斯條約,在加那利群島以南發現的所有土地都應屬于葡萄牙,是以在哥倫布發現的地方也不例外 - 它應該屬于我在葡萄牙。

38期"教皇子午線"(上圖)-記住1502年坎迪諾世界地圖

當時的教皇亞曆山大六世

為了緩解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間日益尖銳的沖突,1493年5月4日,教皇法令(教皇公牛國際)在亞速爾群島或佛得角群島以南和以西放置了100個鑽井平台(當時的教會證明愛資哈爾和佛得角的經度基本相同)。當時,1葡萄牙裡格的子午線約為5,555.56米)作為分界線,其以西的任何新發現的土地都歸天主教雙王(即西班牙王國)所有,位于西經向西約38度縱向子午線,也被稱為"教皇子午線"。

十五世紀末,海的崛起和英國、法國和荷蘭的全球霸權尚未開始,全球地理探索和伴随的殖民擴張主要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但即便如此,葡萄牙人對"教皇子午線"并不滿意。

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并不是真的打算在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上與西班牙人開戰,但在此之前,葡萄牙探險家迪亞茲已經探索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印度大陸已經很遠了,教皇子午線的分裂很可能影響葡萄牙人前往印度的路線。是以,由于教皇的消散不是微不足道的,葡萄牙人直接去了西班牙人。結果,葡萄牙人将教皇劃定的子午線向西移動了西經270裡格斯,西經約46度37',向南北子午線,這成為兩國之間重新商定的分界線:西至西班牙王國的分界線和東至葡萄牙王國的分界線。該條約分别于1494年7月2日和9月5日由西方和葡萄牙簽署,條約的商定土地,西班牙托德西拉斯小鎮成為條約的名稱,托德拉斯條約。這是一項顯然與教皇的皇家法令不一緻的條約,但在1506年,教皇朱裡斯二世以另一項教皇法令的形式得到承認。基于對王國擴張野心和巨大利益的追求,西方和葡萄牙将教皇留在一邊,并達成了自己的條約,有些人曾經稱之為分裂線的教皇線,但确切的名稱應該是"Todsilas Meridian"。

38期"教皇子午線"(上圖)-記住1502年坎迪諾世界地圖

托德·西拉斯條約Treaty_of_Tordesillas

1502年的坎迪諾世界地圖(也稱為坎迪諾球體平面圖,坎蒂諾世界地圖或坎蒂諾平面球體)是世界上第一張反映托德西拉斯子午線的現有世界地圖,也是第一張反映探索和發現的大洋,葡萄牙人,向東和向西的地圖。但地圖的名字來自意大利人阿爾貝托·坎蒂諾(Alberto Cantino)。

38期"教皇子午線"(上圖)-記住1502年坎迪諾世界地圖

"坎迪諾世界地圖"1502年版和托德·西拉斯·子午線

在16世紀初,葡萄牙首都裡斯本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大都市,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尋找工作,财富或信仰,榮耀。當然,還有許多來自其他王國的"卧底特工",他們收集葡萄牙探險隊到偏遠地區後帶回的秘密,包括阿爾貝托·坎蒂諾(Alberto Cantino),他被費拉拉公爵埃爾科萊一世·德埃斯特(Ercole I d'Este)派往葡萄牙,他的官方身份是尋求合适的馬匹交易,當然,他的真正使命是秘密收集葡萄牙人為意大利半島上的費拉拉公國發現的所有資訊。他的"辛勤工作"也反映在1501年10月17日和18日坎蒂諾寫給公爵的兩封信中,他在信中較長的描述了葡萄牙探險家加斯帕·科爾特-雷亞爾(Gaspar Corte-Real)從最近一次紐芬蘭探險中傳回的細節,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

38期"教皇子午線"(上圖)-記住1502年坎迪諾世界地圖

費拉拉公爵Ercole_I_d埃斯特的肖像

1502年,坎迪諾成功地将一幅地圖從葡萄牙"走私"到意大利,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對地圖的早期研究被認為是對葡萄牙制圖師進行的,但現在人們認為這是一個更合理的解釋,即它可能是當時向貴族或官方客戶制作的,但在制作後不久就被坎迪諾收購,坎蒂諾寫信給他的守護神, 1502 年 11 月 19 日,費拉拉公爵表示,他為這幅地圖支付了 12 枚金币,這在當時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地圖背面有一些意大利銘文"印度部分的卡塔德·納維加爾:dono Alberto Cantino al S. Duca Hercole",翻譯為一般含義"最近發現的島嶼航海圖......是印度的一部分,阿爾貝托·坎迪諾(Alberto Candino)緻力于伊克爾公爵"。1506年,意大利人尼古拉·德·卡韋裡(Nicolay de Caveri)繪制了一幅1502年坎迪諾(Candino)的世界地圖,1507年,瓦爾澤米勒(Waldzemiller)用它來制作他著名的"數千萬美元的出生證明"。(見我們上一期的《公衆号》

38期"教皇子午線"(上圖)-記住1502年坎迪諾世界地圖

1506年,意大利人Carvelo使用"1502年世界地圖"制作了坎迪諾世界的地圖。

這幅地圖以豐富的地理資訊為主,插圖很少,但顯然是按照精心挑選的主題繪制的。地中海沿岸的兩個着名城市在那個時代被突出顯示 - 威尼斯和聖城耶路撒冷,而埃及亞曆山大的燈塔則被"放下"在地圖上。紅海真的被漆成了橙色。在非洲大陸,西非黃金海岸的位置描繪了葡萄牙精緻的米納城堡,以及中非神秘的月亮山,尼羅河的傳奇源頭,南非大陸好望角的桌山,以及沿着西非海岸的成堆的石頭和十字架, 據說是迪亞茲等人在1480年代的探索中留下的印記。在北非大陸,《阿特拉斯》的傳奇位置标有"蒙特斯·克拉羅斯·恩·阿夫弗裡卡"(Montes Claros en Affrica)一詞,該詞的右下角充滿了那個時代的印記,大意是"努比亞國王的土地,他一再向牧師約翰王宣戰,是穆斯林摩爾人和基督徒的大敵"。

38期"教皇子午線"(上圖)-記住1502年坎迪諾世界地圖

西非黃金海岸的位置描繪了葡萄牙精緻的米納城堡

這幅古老的"坎迪諾世界地圖"由六張進階羊皮紙制成,在費拉拉公國公爵圖書館儲存了大約90年,直到教皇克萊門特八世将其轉移到意大利古城摩德納的另一座宮殿。兩個多世紀後,在1859年,宮殿被洗劫一空,"坎蒂諾世界地圖"消失了。同年,摩德納埃斯滕斯圖書館館長朱塞佩·博尼(Giuseppe Bony)在古城的一家肉店裡發現了它,現在"坎蒂諾1502世界地圖"收藏在摩德納古城的埃斯坦斯圖書館。

坎迪諾世界地圖在十六世紀初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價值。當時,對世界上未知的陸地和海洋進行了大量探索,地理資訊正在迅速增長并翻了一番,這張地圖顯示了詳細和最新的戰略資訊。它啟發了意大利人,意大利人仍然不知道很多陸地和海洋;地圖上豐富的地理和導航資訊不應低估當時意大利城邦與葡萄牙之間的商業和貿易關系。

38期"教皇子午線"(上圖)-記住1502年坎迪諾世界地圖

托德·西拉斯條約子午線和巴西本地

1502年,這張地圖上描述的托茲拉斯子午線不再是秘密。但除了那條經線之外,地圖上還有很多突出的地理資訊,在那個時代,它具有戰略價值,例如:

- 這是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Pedro Alvarez Cabral)于1500年探索的第一張幸存的巴西海岸照片,并留下了碎片化的海岸線記錄,描繪了歐洲人對巴西海岸線的第一次了解;

- 它描繪了大西洋和印度洋非洲海岸沿線大量準确和詳細的地理細節;

- 它還概述了北美東海岸的佛羅裡達半島和加勒比島嶼;

它是現存最早的"緯度圖"(在非洲以及巴西和印度的部分地區),描繪了基于天文觀測緯度的地理位置,并包含有關航海測繪的探索和演變的獨特曆史資訊。

讓我們從這張地圖上的巴西海岸線,印度海岸線和葡萄牙人的故事開始。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Pedro Alvarez Cabral)(當時是一個人,而不是三個人)通常被視為第一個發現巴西的歐洲人。

38期"教皇子午線"(上圖)-記住1502年坎迪諾世界地圖

巴西的卡布拉爾雕像

(未完待續)

光榮艦隊/橙湖工作室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