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貴州德江:一人手 雕“百面”

唐氏太婆、尖角将軍、關聖帝君、九州和尚、開山将軍、梁山土地、琴童……來到德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基地,擺滿了各種栩栩如生的傩面具。面具或寫實,或抽象,面部神态精妙傳神,象征着傩堂戲的不同人物性格。

“傩面具雕刻的展品在這裡展出,遊客可以來這裡參觀,甚至還能購買傩面具。”楓香溪鎮長征村駐村第一書記周先祿帶着我們邊看邊介紹。

貴州德江:一人手 雕“百面”

展出的面具

德江傩堂戲,又稱傩戲和傩壇戲,是一種古老的民族民間風俗文化活動,淵源于商周時期方相氏的驅傩活動。“世界傩戲在中國,中國傩戲在貴州,貴州傩戲在德江。”

傩戲表演時,要佩戴面具演出。在傩戲中,面具是神靈的符号。傩面具人物有50多個,其中常用的全堂為24面,半堂12面。按人物性格特征,可分為威武兇猛、端莊秀麗、慈善祥和、醜陋诙諧四類。

貴州德江:一人手 雕“百面”

還沒有上顔色的面具正在風幹

貴州省傩面具雕刻第六代傳承人王國華,傳承祖輩手工藝,雕刻傩面具已近40年。他的作品大膽誇張、生動靈巧,藝術氣質獨特。

16歲時,王國華在父親的指引下迷上了傩戲表演和傩面具雕刻,開始鑽研學習傩面具雕刻制作的民間手工技藝。

近年來,他的傩面具受到市場青睐,不僅國内訂單不斷,更遠銷日本、法國、比利時等國家,供不應求。

傩雕成了遠近聞名的産業。2012年,王國華注冊成立了德江縣王國華傩面具雕刻有限公司,他牽挂家鄉群衆,帶着村民一起雕刻傩面具。

“周邊20多戶村民幫我砍木材,做些基礎雕刻的工作。我來把關面具的神态。”村民向王國華拜師學藝,有了一技之長。在精進手藝的同時,收入也有所增加。“一天一個人可以打磨5個面具,每天就有100多元的收入。”王國華告訴我們。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睿 任琳 李芳芳 趙文菂

編輯 韋偉 餘俊龍 郭睆秋

編審 徐海嬰 黃峰 施昱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