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北方“小年”剛剛過去,“一碗水端平”的弘博君注意到,今天就是南方“小年”了!随着城市的發展,“祭竈神”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但這不妨礙有儀式感的我們用新的方式——看展覽,來慶祝這一天!

繼續來看看還有哪些“虎頭虎腦”的展覽吧!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1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山西考古博物館

虎虎生威——山西考古博物館藏虎文物

時間:2022年1月25日起

虎,乃百獸之王。《說文解字》曰:“虎,百獸之君也。”《風俗通》載:“虎為陽物,百獸之長也。”虎是自然界中存在了數百萬年的生物,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與虎不斷接觸,衍生出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虎文化,似圖騰、似神獸、似權威、似萌寵。

今年恰逢中國農曆壬寅虎年,史前至明清時期的近百件館藏虎文物齊聚一堂,闡釋虎與民族精神、民生歲時的關系,講述虎在文物中的不同演繹。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2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虎模虎樣——侯馬鑄銅遺址虎紋陶範

中國青銅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先民們鑄造青銅智慧閃耀、令人驚歎!尤其與“禮樂制度”相結合,将青銅鑄造及其文化内涵推向高潮,成為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陶範鑄造技術是中國青銅器鑄造工藝的主要特點。陶範以泥為料,經雕刻、陰幹、烘烤等工序,形成模、範、芯等,成為青銅器澆鑄的母體。“模範”一詞即從此而來。

侯馬鑄銅遺址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發現于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今山西侯馬),是目前國内發現規模最大,遺存最豐富的青銅時代鑄銅遺址,遺址中出土的虎紋範頗為常見,反映出東周先民對虎的崇尚。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3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晉虎多福——山西虎文化民間刺繡暨創新設計展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民間有諺語:“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尾,驅邪避鬼!”在我們傳統文化觀念中,老虎是一個守護家庭平安,守護孩子健康成長的神。無論是可以穿戴的虎頭鞋、虎頭帽、虎頭披風,還是各式布老虎玩具,都是伴随孩子成長各個重要環節的極具儀式感的超級符号。這個符号,從獨特的角度反映着曆史更選與文化變遷的潮流,包含着深沉質樸的地方特色與個性張揚的個人情感,是現代傳播流行風尚、締造超級流行符号極其重要的營養與潛在資源,是需要保護與傳承的非遺文化的印記。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石虎

山西古建築博物館的這座石虎,出土于山西省安邑縣杜村,此虎通長134.5厘米、高71厘米。整體造型渾厚磅礴,具有漢代石刻典型特點,屬于國家一級文物,其雕刻技法簡練,作風質樸,是一件珍貴的早期雕塑藝術品。

它是用整塊砂石因材随形雕琢而成,不作細緻刻畫虎目圓睜,虎牙側露,前肢直立,後肢蹲坐,整體造型渾厚雄奇。

刀法單純洗練,石紋簡括,它不作張牙舞爪之狀,卻顯得沉穩有力。其犀利的目光足以收到震懾人心的效果。石虎的表現手法也是象征主義的,其肢體與身軀渾然一體,細部略加刻劃即表現出老虎最本質的特征。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4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甯夏博物館

劉阿寶、賈文梅工筆虎畫展

時間:2022年1月29日—3月15日(1月25日開始預展)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在農曆壬寅虎年來臨之際,《劉阿寶、賈文梅工筆虎畫展》将于1月29日在甯夏博物館啟幕(1月25日開始預展)。本次展覽由甯夏博物館主辦,甯夏文物藝術品收藏鑒賞學會、紙文化博物館、甯夏大樸民族與傳統文化開發有限公司協辦,旨在為觀衆營造歡慶虎年新春的祥和氛圍,呈現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精神底蘊。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在中國文化中,虎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虎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也一直受到畫家的青睐。本次展出劉阿寶、賈文梅夫婦精心創作的40幅以虎為主題的工筆畫作,無論是三五成群,還是成雙或單隻,均細緻入微的勾勒出虎的生氣與活力、風範與氣度,展示出虎的不同形象、姿态、性情和“以虎寄意”的新春生肖文化。

生肖代表着吉祥與喜慶,有辭舊迎新之意,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審美情趣和人文風俗的展現。展覽形象地烘托出虎年的氣勢,展現出虎年的雄風,寓意着我們偉大的祖國如虎添翼,虎虎生威。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5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南越王博物院

虎年話虎枕

時間:2022年1月26日-3月27日

2022年1月26日,微展覽“虎年話虎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開幕。該展覽共展出南越王博物院枕類藏品19件(套),包括一級文物3件、二級文物3件、三級文物3件,另外還有近年新征集、首次展出的三彩虎形刻詩文枕、布枕等精美文物。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金 山西南部窯場三彩虎形刻詩文枕 南越王博物院

枕是人們生活中極為常見的卧具,蘊含着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内涵。考古發現及文獻記載中的枕包含瓷、玉、石、銅、木、皮、布等各種不同材質,随着宋元時期陶瓷藝術的發展,瓷枕亦日趨興盛。南越王博物院收藏有30餘件與“虎”題材相關的枕類藏品。

在大量的古文獻中,虎的威嚴被用來象征官府的森嚴和執法的無私,故傳統風俗常祭虎以為神,漢唐時期即有畫虎于門首,取虎之神威以鎮妖邪。在民間,百姓不再僅僅将虎視為兇猛的野獸或者權威的象征,而是把虎視為有靈性的保護神,并寄托對生命和生殖的崇高希望。人們相信以虎為枕可以避兇除惡,去邪壓驚。早在南朝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卷六蟲獸三品“虎骨”條下就有“虎頭作枕,辟厭惡”的記載。

陶瓷虎枕可分為虎形枕和虎紋枕。虎形枕是摹仿老虎的形狀制成的寝具,因其形象多為伏卧狀,又稱伏虎形枕或卧虎形枕。北宋胡宿撰《文恭集》中“昨夜西樓月,團圓似去年。鳳屏非複舊,虎枕未呈眠。破恨憑湘酎,流哀寄蜀弦,葛華與參宿,此見恐無緣。”便記載了虎形枕給人們帶來的驚喜感受。

作為傳統文化的承載,虎枕藝術延續至今,一些地區仍有向新生嬰兒或嬰兒過“百歲”贈送虎形枕頭或耳枕的習俗,這些枕多由祖母或外祖母親自縫制,寄予老人對幼子的關懷和疼愛。民間手工藝者也将虎英勇、正義、威嚴的品格及其生命力的象征融入枕的裝飾及造型上,與傳統赈災辟邪的五毒紋飾——蟾蛙、壁虎、蜈蚣、蛇、蠍子等組合,作為裝飾,以此來加強對孩子們的保護。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山西長治窯褐地黑白彩虎形枕

金代彩繪虎形枕數量很多,造型基本相同,均以卧虎為枕座,隻在虎頭、尾、爪部位塑出大緻凹凸輪廓,再用墨彩畫出條紋狀虎斑與虎口、眼、鼻、耳等。整個虎身不成比例,頭部巨大且與身體融為一體,四肢也明顯縮短。通氣孔多位于虎鼻孔處,隐而不露,頗顯制作者巧思。這與金人居于關外,常與老虎搏鬥,虎在他們的生活中具有的重要意義有關。南下之後,真虎難得,虎形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金人的精神需要。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6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重慶大渡口區博物館

金虎送福——虎年(壬寅)生肖民俗文化展

時間:2022年1月5日-3月31日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本次展覽共設有4個單元,5個互動場景,共展出展闆24塊,珍貴實物展品30餘件/套。展出包括民國粉彩虎鈕花鳥紋瓷瓶、宋代虎紀年青瓷碗;虎年生肖曆年郵票、紀念章;虎年木版畫、油畫;民國荷花虎形枕、現代銅虎等。還有非遺傳統技藝:虎年葉雕、面塑、十二生肖泥塑、麥草藝畫、剪紙、十二生肖棕編等珍貴展品。

本次展覽分為百獸之王、生肖之虎、文物之虎、民藝之虎四個單元,通過展示、說明與虎生肖民俗文化有關的展品,幫助觀衆了解傳統生肖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智慧。希望我們在品味濃濃年味的同時,去了解、感受“虎”帶來的祥瑞、喜慶、歡樂和諧的傳統佳節氣氛。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7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圖檔)聯展

指導機關:國家文物局

主辦機關:中國文物報社、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中國華僑曆史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河北博物院、邯鄲市博物館、山西博物院、臨汾市博物館、遼甯省博物館、大連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黑龍江省博物館、常州博物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徐州博物館、鎮江博物館、甯波博物院、安徽博物院、蕪湖市博物館、福建博物院、晉江巿博物館、廈門市博物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洛陽民俗博物館、漯河市博物館、平頂山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長沙博物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深圳市金石藝木博物館、華強北博物館、東莞市博物館、廣西民族博物館、桂林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金沙遺址博物館、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遵義市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甯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甯夏固原博物館

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報社聯合近50家文博機構籌辦的“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圖檔)聯展”在山西博物院、甯夏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展出。展覽衆籌數百幅與虎相關的文物、标本、藝術品圖檔,集結成生肖文物圖檔聯展。

展覽共分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為“虎躍萬年——自然世界中的虎”。班寅赢得号将軍,目電聲雷震千裡。本單元從“萬年演化”“縱橫四方”“瀕危待護”三個方面全方位地诠釋了“百獸之王”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狀态。

第二單元“虎踞東方——曆史文化中的虎”,虎作為中華大地上最大最兇猛的掠食動物,中國先民在與虎共生的環境中,對虎威猛神武的氣勢、百折不撓的精神、強健骠悍的體魄,既敬畏又向往,将其視為神明,予以崇拜,形成獨具特色的虎文化。在出土的曆朝曆代文物中都不乏虎的存在,虎的形象更是豐富多彩,栩栩如生。

第三單元“虎行天下——民俗生活中的虎”,中國虎文化源遠流長。虎神話、虎傳奇故事,在全國各地各民族中都有流傳。在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各種宗教中,虎都是崇拜對象。少數民族的史詩中還提到“天地日月、風雨雷電,無不化生于虎。”當虎的形像進入民間後,更是成為了世代相傳的“吉祥物”,鎮魔驅鬼、辟邪除穢、益壽延年,可以說,在全中國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中,虎都占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以此圖文展覽為基礎,多個博物館又根據館藏,選取與虎有關的文物珍品進行展示,并加入多種互動形式,讓展覽更為豐富多樣,凸顯本館特色。

山西博物院

時間:2022年1月25日-2月28日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山西博物院共有30餘件文物參展,其中三彩虎枕、虎頭匜等珍貴文物以實物形式展出,滿足觀衆的觀展需求。

黑龍江省博物館

時間:2022年1月19日起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黑龍江省博物館甄選省博物館、省民族博物館28件帶有“虎”元素的館藏文物、标本、藝術品實物,多角度立體展示了虎在自然世界、曆史文化以及藝術作品中的獨特形象,呈現多元的生肖文化,反映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也蘊含了自然生态保護等豐富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值得一提的是,省博物館積極發揮龍頭館引領帶頭作用,首次為“黑龍江博物館協同發展聯盟”中數十家機關共享展覽資源,将展覽送入博物館、社群、鄉村、校園,為全省人民在辭舊迎新之際奉上一道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

為了增加展覽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在展廳中專門設立了與展覽配套的電子觸摸屏和合影闆,觀衆既可以與文物同框,記錄博物館裡過大年的美好場景,更能夠通過智能裝置學習更多“虎文化”相關知識,欣賞文物高清大圖或視訊,或者參與到遊戲互動答題,挑戰自己的知識面!

安徽博物院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展覽于1月25日在安徽博物院新老館同時精彩亮相。新館主要在二樓中庭位置以圖檔形式展示,老館除了圖文展闆,還将首次集中展示安徽博物院收藏的衆多虎文物實物展品。

此次安徽博物院收藏的虎文物實物展品也在老館集體出鏡。時代最早表現“龍虎争霸”之圖景的國寶級文物商龍虎紋青銅尊(複制品)将一展雄風,春秋伏虎狀玉虎不甘示弱,向您同時展現虎的氣勢和玉的柔情,明末著名人物畫家安徽休甯人氏丁雲鵬的《伏虎尊者像》真迹也位列其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近代畫虎名家張善孖表現虎威的作品将一一登場,用神來之筆完美刻畫出“虎虎生威”的恢宏景象。張善孖和其弟國畫大師張大千合作的畫虎佳作也在展覽中與觀衆見面。此外還用心增添了虎年民俗展品,從安徽工藝美術學會征集的三十餘件現代工藝品齊齊亮相,烘托出濃郁的春節氛圍。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展覽在展示形式上更加注重春節氛圍的營造,專設了互動活動空間和打卡點。親愛的觀衆朋友們,歡迎打卡留念,記錄下您和安博的美好時光哦。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時間:2022年1月25日至2月28日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本次展覽開幕當日,甯夏博物館通過頭條直播,采用線上和線下相融合的形式呈現。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

時間:2022年1月14日至3月31日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為增強春節期間的濃郁喜慶氣氛,豐富公衆節日的文化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2022年新春佳節到來之際,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甄選了100件(套)第五屆陶瓷雕塑生肖節大賽入選虎型陶瓷雕塑創新作品,為廣大觀衆獻上節日活動:“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圖檔)聯展暨第五屆陶瓷雕塑生肖節大賽。

金沙遺址博物館

時間:2022年1月26日(暫定)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金沙遺址博物館增添了20餘幅金沙國小生創作的虎文化作品,為你呈現虎在自然世界、曆史文化以及民俗生活中的多面形象,講述獨特的生肖文化。

東莞市博物館

時間:2022年1月22日-4月10日

“虎”在博物館|又一些“虎頭虎腦”的展覽(下)

東莞市博物館甄選6件館藏虎年生肖文物,配合圖檔、文字從曆史、文化、藝術和民俗等多個角度詳細诠釋中國的生肖年俗文化。

你所在的城市是否也推出了這樣的展覽呢?

留言告訴我們吧!

來源:博物館供稿、各博物館官方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