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着《鏡雙城》學鲛人曆史,落淚成珠、化生,古籍中真有記載嗎?

跟着《鏡雙城》學鲛人曆史,落淚成珠、化生,古籍中真有記載嗎?

《鏡雙城》劇照

近日,影視劇《鏡雙城》開播,由于原著本就火熱以及主演粉絲熱情,此劇一開播就吸引了大波觀衆。雖然關于鲛人題材的影視劇并不是第一次被搬上熒幕,但是像《鏡雙城》這樣獨特的故事設定和曲折的故事情節卻是第一次見。在《鏡雙城》中,原著作者滄月虛構了由海國、滄流和空桑三個國家構成的大陸,大陸并不和平,處處充滿着權力的紛争,先是由空桑滅海國,接着滄流滅空桑,導緻大陸一片生靈塗炭,最終為了重回家園,海國與空桑決定聯盟反抗滄流……

影視劇中的鲛人,并不是現代人憑空捏造的産物,那麼他們在史冊中是怎樣的形象呢?讓我們跟随影視劇中留下的蛛絲馬迹做一番探究。

一、鲛人的特征

在《鏡雙城》中,男主蘇摹是海皇之子,為了取得海魂珠,并順利營救困在星瀚雲庭的族人,他選擇孤身潛入星瀚雲庭。至于何為海魂珠?據說是可以帶領族人回歸故土的法寶,有了它,他們鲛人一族就可以取回龍神之力,獲得龍神的力量。

在這裡,他邂逅了空桑郡主白璎。劇中,白璎是一個善良、有俠氣之人,雖然她貴為空桑郡主,但她并沒有瞧不起鲛人,甚至十分同情鲛人的遭遇。是以,在星瀚雲庭,她毅然決然地出手幫助蘇摹。

跟着《鏡雙城》學鲛人曆史,落淚成珠、化生,古籍中真有記載嗎?

在他們正式相遇之後,白璎把她找到的鲛人的眼淚——珍珠,交還給了蘇摹,她說:“鲛人化淚成珠,還是讓眼淚重回大海。”

這确實和我們聽說過的鲛人一樣,鲛人的眼淚隻要滴落,就會變為珍珠。這在古籍上也有記載,晉人幹寶《搜神記》卷十二就寫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大概意思是說:在南海郡之外的大海裡,有鲛人這種生物,像魚一樣居住在水裡,她們不停地紡織着東西,并且她們的眼淚可以變成珠子。《博物志》中也有提到:“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

跟着《鏡雙城》學鲛人曆史,落淚成珠、化生,古籍中真有記載嗎?

影視劇《鏡雙城》片段:白璎歸還淚珠

在兩人别過後,蘇摹便起身前往化生池,想要進入其中尋得海魂珠。在劇中,是這樣介紹化生池的:“下了化生池,你們會被迫化身,化男化女不再是我們的選擇,一定要撐過蝕骨吸精之痛,尋得池底的海魂珠。”

據此可知,鲛人并無性别之分,他們可以自己選擇變成男人還是女人,從後面的劇情我們可以知道,他們一般會化生成與自己所愛之人相反的性别,并且,鲛人一生隻能愛一個人,這意味着,一旦他們做出了選擇,将無法再改變自己的性别。

跟着《鏡雙城》學鲛人曆史,落淚成珠、化生,古籍中真有記載嗎?

影視劇《鏡雙城》片段:鲛人化生

對于這個觀點,古籍中也有記載。《太平廣記》中寫到:“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鳏寡多取得,養之于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其中提及的“皆為美麗女子。”在筆者看來,是因為鲛人都留着長發,又加之面容姣好,是以被誤認為都是“美麗女子”;而其後所提到的“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交合之際,與人無異”,則能說明鲛人有性别之分。但是,以上所述并不能證明鲛人有化生一說,也不能說明鲛人的化生的可信度。不過或是史料收集不足,有所遺漏。

總之,在古人眼裡,鲛人總的特征是面容姣好、聲音悅耳和落淚成珠,這應該是無疑的。

跟着《鏡雙城》學鲛人曆史,落淚成珠、化生,古籍中真有記載嗎?

鲛人

二、鲛人的居所

在影視劇《鏡雙城》中,男主蘇摹身為海皇之子,是下一任海皇的繼承人,他背負着巨大的使命,帶領族人回歸泉先,回到故土,讓英魂歸故裡。

衆所周知,傳說中鲛人是一種半人半魚的生物,他們可以寓居于水中,也可以幻化成人形在陸地生活,但是他們不能離開水太久,否則會因缺水而死去。是以,一般認為,他們還是以生活在大海裡為主。

那麼,《鏡雙城》中的“泉先”到底是指哪裡呢?

據南朝梁任昉《述異志》中記載:“鲛人即泉先,又名泉客。南海出鲛绡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值百金,以為服,入水不濡。”從這裡可以看出,泉先也許并不是一個地名,而是古人對鲛人的别稱。也許是原著作者借此把它引用成鲛人居住的地方,不得不說把對鲛人的别稱變為鲛人故鄉的名稱,确實很有想法,也很有道理。

西晉博物學家張華《博物志》中記載:“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唐人李欣《鲛人歌》中亦雲:“鲛人潛織水底居,側身上下随遊魚。”這都印證了古人對于鲛人居住在海洋裡是沒有什麼異議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引有兩處記載都提及了“南海”,在古代“南海”其實為“南海郡”,是秦朝至唐朝的一個行政區劃名稱,因靠近南海而得名。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據此可知,“南海郡”或許就是影視劇中“泉先”的所在地。

跟着《鏡雙城》學鲛人曆史,落淚成珠、化生,古籍中真有記載嗎?

古代南海郡

而至于他們真正居住在哪裡,或許在人類能夠探索到海底盡頭的時候,能夠真正找尋到他們蹤迹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知道答案。

三、《山海經》中關于鲛人的記載

提起古代的異能神獸,必定是繞不開《山海經》的。

在《山海經》上,确實有關于鲛人的記載,甚至還對鲛人做了分類,包括 “赤鱬、人魚、陵魚、氐人(互人)、魚婦”等五種之多。其中赤鱬“狀如魚而人面”,這種和現在常被人們誤認為是美人魚的“儒艮”有點類似;人魚“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這種魚可能和我們如今的“娃娃魚”(也稱“鲵魚”)有點像;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氐人(互人)“人面而魚身,無足”;魚婦“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颛顼死即複蘇。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颛顼死即複蘇”,較為複雜,帶有一定的神話色彩。

跟着《鏡雙城》學鲛人曆史,落淚成珠、化生,古籍中真有記載嗎?

美人魚

《山海經》中還對鲛人的聲音做了描述:“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很明顯說明了鲛人的聲音和鴛鴦很相似。“食之不疥”更說明古人把人魚更多的看作“魚”來看待,像普通魚類一樣食用,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在很多地方會流傳着食用人魚肉可以長生不老的傳說。畢竟傳說中的人魚相較于人來說壽命真的是比較長的。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山海經》嚴格意義上可以算作一本志怪小說集,其中大多數是虛構的,是以,并不能證明鲛人在曆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跟着《鏡雙城》學鲛人曆史,落淚成珠、化生,古籍中真有記載嗎?

文史君說

通過影視劇《鏡雙城》剖析鲛人,确實發現曆史上存在鲛人的記載。鲛人或許真的不存在于世界上,但是人們對于鲛人的幻想從未中斷。鲛人逐漸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某種象征,被用于宣發美好寄寓。總之,不管鲛人是否真實存在,但是鲛人給予我們的美好想象是一直存在的。

參考文獻

王敬之:《世界上最早的美人魚——宋鲛人玉雕》,《榮寶齋》2004年第5期。

田春:《中國古代人魚圖像與傳說的互釋與演進》,《美術學報》2015年第2期。

徐彥利:《世界上有美人魚嗎?》,《新教育》2021年第21期。

(作者:浩然文史·梃梧)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