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淘氣的男孩到大國領袖,看着時代偉人斯大林慢慢升起東方的鐵幕

作者:十萬名人傳

在最後一集中,我們談到了斯大林、列甯等人,最終推翻了沙皇的統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産階級政權。

但在蘇維埃政權開始時,它面臨着非常複雜和嚴峻的局面。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俄羅斯和德奧集團仍在交戰。此時,俄羅斯,經過3年多的帝國主義戰争,國民經濟亟待恢複,再加上俄軍前線多次戰敗,軍事心早已破碎,烏克蘭甚至出現了叛軍。大多數俄羅斯人,無論他們的意識形态如何,都厭倦了這場戰争。是以,列甯決定盡快結束戰争,尋求一段和平時期,以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用時間換取空間。是以,在革命勝利後的第一天,即1917年11月8日,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了第一項法令,即《和平法令》,宣布蘇聯退出戰争,并向交戰各方提出立即進行公平和民主的談判,以實作無償和平。

從淘氣的男孩到大國領袖,看着時代偉人斯大林慢慢升起東方的鐵幕

在這方面,盟軍避免了,因為在他們看來,美國參戰,盟軍加強了實力。即使俄羅斯退出戰争,盟軍的勝利也是有保證的。德奧集團之前曾發生過東西兩線戰争,如果談判成功,俄羅斯退出戰争,德國就可以把軍事線從東線拉到西線,擺脫兩線作戰的窘境。但在和談中,德國提出的停戰協定是嚴厲的,要求俄羅斯以30億盧布的價格割讓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這在黨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議,布哈林上司的"左翼共産主義者"堅決反對簽署和平條約,主張對國際帝國主義進行革命戰争,以促進歐洲革命運動的發展。以列甯和斯大林為首的和平談判派主張不惜一切代價簽署和平協定,以赢得寶貴的喘息空間,清理和建設國民經濟,組建紅軍。還有托洛茨基代表的中間派,他們主張不發動戰争和分道揚镳,認為德國和奧地利的勞工舉行了罷工,社會主義革命很可能在六個月内爆發,隻要有拖延和耐心,就會有轉機。經過多次讨論,第三次蘇維埃代表大會終于采納了托洛茨基提出的"停止戰争,不簽署和平協定,使軍隊複員"的建議。

從淘氣的男孩到大國領袖,看着時代偉人斯大林慢慢升起東方的鐵幕

德方看到蘇聯和俄國姗姗來遲,選擇使用武力鎮壓,70萬軍隊在壓力下,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線全面進攻,迅速占領了烏克蘭、白俄羅斯,并從北、南兩邊威脅到彼得格勒。于是,蘇聯和德國再次坐在談判桌旁。但這一次,德國施加了更嚴格的條件。列甯和斯大林知道,如果這次和談不成功,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将不複存在。鑒于局勢的緊迫性,列甯甚至發表聲明說,如果談判繼續下去,他将退出政府和黨中央委員會。最後,在列甯和斯大林的堅持下,達成了和平協定,但代價是損失了6200萬人口和125萬平方英裡的領土,這些領土擁有俄羅斯一半的工廠和三分之一的糧食産區,以及俄羅斯四分之三的鐵和煤炭儲量。

和平條約的簽署并沒有給蘇聯和俄羅斯帶來和平,盟軍很快就把槍口轉過來,蘇聯進行了武裝幹預。自3月中旬以來,英國,法國和美國的盟軍入侵了摩爾曼斯克。在國内,反革命勢力也趁機活動,紛紛發動白衛軍叛亂。在俄羅斯南部,有克拉斯諾夫和鄧尼金的白衛軍;到1918年夏天,蘇維埃共和國四分之三的領土落入敵人手中,蘇維埃國家四面包圍。為此,列甯宣布國家進入戰時共産主義,并派出兩名将軍。

從淘氣的男孩到大國領袖,看着時代偉人斯大林慢慢升起東方的鐵幕

其中,托洛茨基去了西伯利亞,當時的二号人物将以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身份組建蘇聯紅軍。另一個是斯大林,他被派往察裡津收集食物。當時,察裡津被哥薩克包圍。一旦進入北高加索,斯大林就對比搶糧食任務更緊迫的"軍事問題"很敏感。他立即寫信給列甯,要求軍事力量。列甯還授予斯大林北高加索軍區軍事委員會主席一職。斯大林的黨事和軍事事務結束後,開始清理軍紀,維護法律和秩序等一系列工作。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察裡津組織嚴密的管理,高加索地區的糧食和汽油不斷被運送到紅軍前線,為其消滅白軍提供了強大的後勤保障。同時,斯大林還組建了一支騎兵軍,未來著名的朱可夫、蒂莫·辛戈、羅科索夫斯基等将領都将在這支軍隊中服役。

從淘氣的男孩到大國領袖,看着時代偉人斯大林慢慢升起東方的鐵幕

但穩定的察裡津很快引起了白軍的注意,白軍計劃奪取察裡津,以切斷紅軍的後勤補給。但他們顯然低估了斯大林的軍事能力,他設法抵禦了進攻,并以不到白軍一半的兵力抓住了察裡津。斯大林當時并不知道,22年後,他将再次守衛這座城市,而那時又有了一個新名字,斯大林格勒。

察裡津戰役勝利後,斯大林傳回莫斯科。但此時,白軍在蘇俄勢力在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的支援下,實力并沒有減弱和增加。僅在1919年夏季和秋季,美國就向鄧内金提供了10萬支步槍,300萬發子彈,20萬發彈藥和無數戰衣。白軍依靠充足的補給,一度占領了蘇俄四分之三的領土,控制了俄南主要糧食産區,在東、南、北、高加索等地形成幾條戰線,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斯大林開始四處奔波,處理困難的事情,但也上戰場,赢得了保衛彼得格勒的戰鬥,在南線對戈爾恰克和鄧尼金的主力部隊進行了沉重的打擊。

從淘氣的男孩到大國領袖,看着時代偉人斯大林慢慢升起東方的鐵幕

但是,蘇聯紅軍的持續勝利和蘇聯政權的日益鞏固顯然不是列強們希望看到的。在1920年代早期,他們提出了一項新的幹預計劃,該計劃将支援波蘭開戰并攻擊蘇聯。波蘭和蘇聯有着悠久的争鬥曆史,自中世紀晚期以來的沖突,以及俄羅斯的三次沖突。今天,蘇聯,昔日的侵略者,傷痕累累,自我放縱,幾乎面臨世界各地的敵意和攻擊。波蘭本身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就建立了一個新政權,在列強的支援下,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現在是"複仇"的時候了。1920年,在契約集團的支援下,波蘭對蘇維埃俄國發動了突然襲擊,迅速占領了尼托米爾、卡恰京和基輔,以及白俄羅斯的大部分地區。

從淘氣的男孩到大國領袖,看着時代偉人斯大林慢慢升起東方的鐵幕

但波蘭沒想到的是,蘇聯幾乎消滅了白軍的大部分主力,能夠及時将其部隊撤回對波蘭的進攻,并一路撤回波蘭。當整個蘇維埃上司層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認為它應該利用追求,占領波蘭,解放它,并幫助波蘭建立一個新的無産階級政權。斯大林兩次反對說,連續的襲擊使官兵極度疲憊,盲目襲擊會導緻補給線很長,盟軍秘密為波蘭尋找盟友,将羅馬尼亞拖入戰争,這對蘇聯不利。但是,蘇聯高層沒有聽斯大林的話,而是選擇進攻華沙,結果卻失去了陣地,損失慘重,以至于他們被迫與波蘭簽署停戰協定。但斯大林沒有忘記這種屈辱,19年後,他與希特勒簽署了一項條約,永久摧毀了波蘭的獨立,造成了駭人聽聞的卡廷大屠殺。這一事件也成為後人批判的斯大林主義的嚴重罪行之一。

到目前為止,蘇聯内戰和外國武裝幹涉都已結束,蘇維埃俄取得了偉大勝利。然而,整個俄羅斯都充滿了瘡疤。工廠關閉,土地荒蕪,饑荒和瘟疫蔓延,數千人死于營養不良和疾病,國家處于崩潰的邊緣,偶爾有農民騷亂和勞工罷工。在十月革命之後的幾年裡,斯大林還目睹了歐洲無産階級革命的破壞或鎮壓,這動搖了斯大林走向共産主義未來的道路。認為與繼續全球革命相比,我們首先應該注意國内建設,因為蘇聯的實力還很弱,西方資本主義的力量比蘇聯強大得多,在擊敗西方幹預後,蘇聯的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盡快實作工業化, 如果實力還沒有起身,急于進行"全球革命",反而會導緻西方國家的阻撓和壓制。

從淘氣的男孩到大國領袖,看着時代偉人斯大林慢慢升起東方的鐵幕

隻有先建設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應對資本主義與共産主義之間的未來鬥争。這個想法與托洛茨基的"繼續革命"的思想背道而馳,除了托洛茨基倡導無産階級多黨制的勞工所有制計劃經濟,而斯大林則希望建立一個自上而下的官僚計劃經濟,強調一黨統治。相比之下,托洛茨基是一個激進的理想主義者,而斯大林是一個相對現實的實用主義者。這種治理觀念的差異,也為後來兩者的沖突埋下了筆。事實上,列甯在死前就已經意識到兩人之間的政治分歧。他還指出,如果兩人之間的問題處理不當,很可能導緻黨内分裂。但此時斯大林已經擔任了蘇維埃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列甯上司下的黨務。列甯,盡管他已經意識到斯大林是"殘暴的",不适合擔任這個職位,但他已經離開了世界,沒有任何時間做任何事情,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權力真空。

列甯去世後不久,斯大林率先拉攏了迪諾維耶夫和加梅涅夫,他們也把托洛茨基視為政治對手,以形成三駕馬車上司層的核心。當時蘇聯政治局有六名成員,隻要"三駕馬車"同意,托洛茨基就無能為力,斯大林利用"三駕馬車"将托洛茨基趕出上司班,然後利用布哈林,走右傾路線保護富農,打敗迪諾維耶夫,加梅涅夫。直到那時,兩位元老才想到與托洛茨基聯手反對斯大林,但為時已晚,當他們不再是斯大林的對手時,他們被正式指定為反革命團體,被開除出黨,托洛茨基基本人被驅逐,流放,最後在1940年,在墨西哥的一間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被暗殺。

從淘氣的男孩到大國領袖,看着時代偉人斯大林慢慢升起東方的鐵幕

這樣,經過長期的内部鬥争,斯大林逐漸走上了蘇聯最高上司人的寶座。與此同時,他的個人集中化理念也逐漸浮現。他認為,正是該黨目前讨論投票的方式效率極低,導緻不同派别之間無休止的辯論和幫派建設。而他在察裡津的時候,黨和軍事的掌握,一個人獨當一把手,不僅沒有造成任何失誤,而且察裡津的治理也很好,圓滿完成了糧食安全的任務。是以,斯大林上台後,對經濟管理體制進行了許多改革和調整,使管理決策權日益集中。其中包括取消新的經濟政策,大力推進農業集體化,實行高速工業化。當時,蘇聯在新經濟政策的指導下,經濟基本恢複到一戰前的水準,但現代工業還比較落後,鋼鐵、電力生産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的需要。最新的大産業,如汽車和飛機制造,幾乎是空的。1928年,蘇聯的工業産值不到德國的一半,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不到3萬台拖拉機,99%的耕作由牲畜和人力完成。當時,西方列強已基本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恢複過來,主要工業國家的工業生産總量已達到或超過一戰前的水準。空前的繁榮給了他們信心,并繼續封鎖蘇聯經濟。是以,斯大林知道,蘇聯要強大,就必須迅速發展,特别是重工業和國防工業,如果蘇聯落後了,就不得不重複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受的屈辱。

工業的發展需要農業的回饋。是以,斯大林提出了農業的集體化,将農民聚集在一起生産,增加糧食産量,擴大糧食貿易,為工業發展提供資金。同時,為保證工業淨利潤,提高工業品價格,降低農産品價格。這樣,農業生産力确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農業反過來又被供應給工業。在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人民的生活确實有所改善。輕工業增長了14.8%,而農業總産值也增長了54%。

從淘氣的男孩到大國領袖,看着時代偉人斯大林慢慢升起東方的鐵幕

到1937年,蘇聯的工業總産值已超過德國,英國和法國,在歐洲排名第一,世界第二;可以說,站在曆史的十字路口,斯大林為蘇聯選擇了最正确的道路。即使他知道重工業發展不平衡會有缺陷,也無法改變現狀。當歐洲情緒緊張,世界大戰爆發時,德國情報部門飛往克裡姆林宮,斯大林别無選擇,隻能使重工業的不平衡發展更加不平衡。後來的事實證明,這種權宜之計為蘇聯衛國戰争的勝利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蘇聯不僅幸存下來,而且還成長為一個可以對抗美國的超級大國。

但是,農業集體化和重工業快速發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一切為了工業的發展使農民的生活越來越悲慘,1932年烏克蘭爆發的大饑荒導緻數百萬農民挨餓,工農業比例嚴重失衡,成為蘇聯異常發展的基礎,甚至至今仍影響着俄國的經濟發展。正是在大饑荒的那一年,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在槍口下自殺,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他的女兒斯韋特蘭娜在後來的一次采訪中說:"母親的死對他來說是一個可怕的打擊,讓他的心如此空虛,他失去了對人的信任,失去了對朋友的信任。從那以後,斯大林确實變得更加冷酷和強硬,任意的罪惡越是在他的腦海中生長,他身上最大的污點,清洗運動。

從淘氣的男孩到大國領袖,看着時代偉人斯大林慢慢升起東方的鐵幕

清洗的導火索始于一場謀殺。1934年12月1日,中國共産黨政治局委員、列甯格勒省委書記基洛夫在斯莫爾尼宮内被近距離槍殺。基洛夫是斯大林的親密政治盟友,當時在蘇聯黨内受到高度尊重。但他在辦公室前被謀殺了。而巧合的是,通常跟着的基洛夫的保镖剛剛走了,斯大林準備提審保镖後,保镖正在去事故的路上遇難。這一系列的巧合走到了一起,斯大林的不安全感也逐漸被放大了。由于兇手是迪諾維茨夫的前支援者,他拉出季諾夫耶夫和加梅涅夫進行反複審訊,最終被判入獄。但是,斯大林認為,這還不夠,黨内還有其他反黨團體,托洛茨基主義者,民主集中派,勞工反對派,右翼等等,所有這些都應該成為追蹤的目标。有一段時間,風在吹,整個國家的公民都處于危險之中。在"清洗"期間,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受害者人數長期無法計算在内。但最保守的恐怖資料之一顯示,至少有150萬人被判刑,近70萬人被殘忍處決,另有70萬人被關押在勞改營或監獄中,最終在其中死亡的人數根本沒有計算在内。"清洗"的浪潮也蔓延到軍事系統。許多具有傑出軍事技能的進階将領被判處死刑,包括蘇聯天才将軍圖哈切夫斯基。

大清洗後,斯大林的個人集中化達到頂峰,蘇聯上下掀起了一股斯大林崇拜的浪潮。在斯大林的啟蒙下長大的新一代,在他們心中,"偉大"是斯大林的代名詞。而偉大的斯大林,也即将共同上司蘇聯,迎來了與帝國主義最激烈的戰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