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篇報告文學《中國農民城》首發 揭秘中國首個“鎮改市”發展史

長篇報告文學《中國農民城》首發 揭秘中國首個“鎮改市”發展史

新書揭幕現場。 陳芊如 攝

中新網杭州1月25日電 (王題題 陳雯怡)1月25日,記錄浙江溫州龍港發展曆程、書寫共同富裕浙江樣本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農民城》新書首發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行。

該書以中國第一個“鎮改市”——龍港的發展為主線,全面講述了龍港從一個偏遠落後的小漁村發展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的真實曆史。

龍港是中國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第一個由鄉鎮變為城市,并不設鄉鎮和街道的行政管理範例。

長篇報告文學《中國農民城》首發 揭秘中國首個“鎮改市”發展史

新書首發式現場。 陳芊如 攝

設鎮時,龍港僅有五個小漁村、一片灘塗,沒有國家投資,鎮委、鎮政府便動員農民集資建城。數千戶餓過肚子、讨過飯的農民懷着“城市夢”聚集龍港,創造了震驚中國的“龍港速度”,五年步入強鎮,三十五年撤鎮設市。龍港實作了從小漁村到農民城、農民城到超級大鎮、超級大鎮到縣級市的三大跨越。

“為什麼是龍港?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這群農民究竟靠什麼造出了一座城?”面對諸如此類的疑問,該書進行了嘗試回答。

當天,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報告文學作家、本書作者朱曉軍現場也分享了《中國農民城》的創作曆程。

為了反映龍港建城的奇迹、實作共同富裕的奇迹,他先後對書稿進行了四次修改。同時,在面對百萬字的采訪資料、難懂的方言、疫情來襲等諸多挑戰,朱曉軍也迎難而上,

“這是我寫作生涯中最為艱難的一次創作,但是我覺得非常值得。”他這樣總結。

在他看來,這個寫作項目不僅填補了空白,也具有緊迫性和搶救性。

他還說,距離龍港集資建城已過去了近40年,親曆者大多已有七八十歲,有的已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有的已經過世。如果再過些年,随着這批人的老去,大量曆史事實和生動的細節、情節将無法獲知,再想寫出這麼一部作品難度更大。

對于當天首發的《中國農民城》一書,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李杲給予肯定。

在他看來,《中國農民城》一書的出版發行,展現了浙江出版對推動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的高度使命感、責任感,也彰顯了浙江文藝工作者書寫和記錄人民偉大實踐、時代進步要求的熱忱。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紀實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丁曉原也點贊該書的出版。

丁曉原認為,這是一部讓曆史告訴未來的史詩性作品。書中反映的龍港巨變是神話,卻是真實的存在;是傳奇,更是龍港父老鄉親創世紀的人民史詩。浙江的龍港傳奇是當代中國、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經典樣本,以典型個案反映了中國人民大氣磅礴的創造偉力,揭示出中華民族不畏艱難險阻砥砺奮進的自強開拓精神。(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