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方言詞彙|仙家

山東話總是因為倒裝句上熱搜,作為山東大嫚,對此,我隻想說:“你以為隻會倒裝句麼我們?”

方言詞彙|仙家

大家都說山東方言聽起來有一股海蛎子味兒,前一陣子,有一個短視訊很出圈,是黃渤年輕時,在某晚會用青島方言朗誦了一段小詩,這濃濃的海蛎子味兒飄出螢幕,從此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方言詞彙|仙家

但其實我們還有魯北的大蔥味兒和魯南的煎餅味兒。《中國語言地圖集》的漢語方言分區中記錄到,山東方言屬于北方方言,根據古代清聲母入聲字和次濁聲母入聲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規律,山東各地方言又分别劃歸為三個不同的官話小區:冀魯官話、中原官話、膠遼官話。大家雖然共處一省,但是彼此交流起來還是有些困難的。

方言詞彙|仙家

我的家鄉東營,正處于膠遼官話與魯西北的冀魯官話相交之處,口音聽起來其實并沒有青島那麼濃重的“海蛎子味兒”,在方言裡,有很多有趣的特色詞彙,尤其是對于各種動物的稱呼,很是無厘頭,好像專門欺負外地人聽不懂,比如“老家臣子”“仙家”“燒錢兒”“蠍扁虎子”等等,不知各位有沒有猜出他們都是什麼。

方言詞彙|仙家

我們把麻雀叫做“老家臣子”,蟬叫“燒錢兒”,蟬蛻變之前的幼蟲叫“仙家”,“蠍扁虎子”是蝙蝠。在這些動物中間,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仙家”,它沒有“燒錢兒”那麼聒噪,整個夏天安安靜靜的趴在樹上完成自己的蛻變。記得小時候,夏天最重要的娛樂活動就是找“仙家”,午後三五好友,相約一起去找“仙家”,“仙家”最愛出現的地方就是樹上,我們要先找到種樹多的地方,或是有“仙家”洞的地方,我們來到樹跟前,從樹根部到葉子上都要細心地找,找得多了拿回家,用鹽水浸着,然後炸一炸,成為一道下酒菜,也算是一大樂事。

方言詞彙|仙家

至于“仙家”這一稱呼的來曆,幼時并不知道其中故事。大家一直稱呼蟬的幼蟲為“仙家”,小時候我甚至認為,這種昆蟲的名字就是如此。後來聽朋友們對它的稱呼五花八門,比如 “知了猴”“爬叉”等等,才知道這也不過是我們方言中對它的個性化稱呼而已。

方言詞彙|仙家

“仙家”作為蟬的幼蟲蟄伏在地下數年,吸吮着大樹的營養物質,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幾年才等到破土而出的機會,等它蛻變為蟬之後,在鬧熱裡喧叫着,壽命卻隻有短短的一個夏天,叫人免不了慨歎。可能正是因為“仙家”活得更久才會被叫做“仙家”吧!

方言詞彙|仙家

山東方言語速快、舌音重、變音也變調,比如“仙家”用國語讀起來好像這個名字還略帶仙氣,但其實在方言中,“仙家”讀xiànjià,語速一快,聽起來還有些大舌頭的豪爽感。豪爽一直是山東人的标簽,酒桌上,鄉音纏繞着酒杯碰撞的聲音,滿滿的煙火氣,也難怪山東人總喜歡酒桌上談感情,“喝(hā)!”感情都在酒裡。

作者:王轶男,山東大嫚,偶爾讀書看報搞學習。

主編:阮桂君

執行主編:張捷慧

作者:王轶男

封面圖:網絡

編輯:莊承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