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民閱讀】漢水臨襄陽 花開大堤暖——一道唐詩鋪砌的愛情長堤

1

襄陽城下的漢江大堤,年歲古老悠久。《襄陽府志》說:“三國時期胡烈為襄陽太守,築堤以抗洪,是為堤所自始。”但這恐怕是指堤防形成規模之始。實際上,築堤史應該是同建城史差不多同步的。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就另有一說:“考襄陽古有大堤曲,是堤之設,自商周已然矣。”

顧氏斷言襄陽大堤始于商周,雖沒拿出詳細史據,但他注意到一個很特别的現象:襄陽很古的時代,就流行有“大堤曲”詩。的确,九州之内凡依水而興的城市,應該都有堤防;但一道大堤,能引起那麼多詩人為它輪番詠唱,還在樂府詩中形成諸多具有鮮明本土色彩的專用曲名,除了襄陽,恐怕還找不出第二處。

樂府詩中的專用曲名,有“襄陽樂”“襄陽曲”“大堤曲”“大堤行”等。流傳下來的詩,目前所知最早的,當屬南朝宋·王誕的《襄陽樂》:

朝發襄陽城,

暮至大堤宿。

大堤諸女兒,

花豔驚郎目。

這是組詩九首中的第一首,全詩寫大堤女與來襄的揚州客商互相傾慕。自此,這道大堤便被鋪下了愛情的底色,而“花豔驚郎目”的大堤女,也多次于後世詩中翩然閃現,成了堤上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襄陽地處中原水陸交通要沖,到了唐代,又是州郡及山南東道的治所。其區位優越、人文荟萃、商貿興旺、歌舞繁榮,可以說極一時之盛。遊客們無論從四面八方會聚而來,還是向東西南北星散而去;無論是舟楫,還是車馬,都繞不開那一道漢江大堤。是以這地方沒辦法不紅火異常,成為唐人襄陽之遊最向往的“打卡地”。

唐人的“打卡”,雖無法拍照片傳朋友圈,但他們寫下的諸多大堤詩足以傳世。

2

首先來看本土大詩人孟浩然,是如何在《大堤行寄萬七》中描繪大堤上遊樂盛況的:

大堤行樂處,

車馬相馳突。

歲歲春草生,

踏青二三月。

王孫挾珠彈,

遊女矜羅襪。

攜手今莫同,

江花為誰發。

詩寫的是二三月間,遊人踏青賞景,目的地都選擇了大堤,因為那裡是衆望所歸的“行樂處”,來來往往“車馬馳突”、遊人如織。可以說這是一幅春遊全景圖。

詩如題所示,是寄給一個叫“萬七”的朋友。踏青歲歲如此,詩人往年很可能曾與萬七同來遊賞過,而今卻無人攜手與共,是以結尾才有“江花為誰發”的感歎。毫無疑問,這是一首寫友情的詩,似乎不涉愛情。但是,詩中的“特寫”耐人尋味,詩人引而不發,讀者卻不難意會,因為這與孔雀為何要炫耀美麗的毛羽、雎鸠為何要展示清亮的歌喉,是同一性質的問題。

3

南國多佳人,

莫若大堤女。

玉床翠羽帳,

寶襪蓮花炬。

魂處自目成,

色授開心許。

迢迢不可見,

日暮空愁予。

張柬之的這首《大堤曲》,開篇就說南國衆多佳人,誰也比不上大堤女的美麗;然後描繪其精美的春閨陳設和服飾裝扮,以烘托渲染;接着又寫雙方眉目傳情,進入愛情佳境;最後寫重尋伊人而杳不可見,空留日暮下的一腔愁緒。

【全民閱讀】漢水臨襄陽 花開大堤暖——一道唐詩鋪砌的愛情長堤

張柬之(資料圖檔)

“空愁予”指明是詩人自己,詩中又充滿浪漫的青春氣息,故筆者之前才推斷為張柬之年輕時的作品。事實上,熱鬧繁華的襄陽大堤,本來就是年輕人的歡情之地。它依城臨水,風光旖旎,尤其在茶樓酒肆、歌台舞榭,有許多賣酒的妙齡女子,是一個最易誘發并演繹愛情故事的地方。

4

閑随少年去,

試上大堤遊。

畫角栖烏起,

清弦過客愁。

碑沉楚山石,

珠徹漢江秋。

處處風情好,

盧家更上樓。

這首《襄陽樂》的作者楊巨源,于貞元五年以第二名進士及第,任過太常博士、國子祭酒、禮部郎中等官職。詩人一起筆便說,自己閑來随同少年們一起,去大堤遊覽。然後寫大堤上的所聞所見:城樓上畫角聲起,驚飛了樹上栖息的烏鵲;歌筵前絲弦清響,引起了過客的鄉愁。“碑沉”句帶出杜預刻碑沉潭的曆史典故,“珠徹”句又引出漢江神女解佩贈珠的神話傳說。這些叙寫已經呈現出“處處風情好”,而詩的結尾才是點睛之筆——“盧家更上樓”。一個“更”字,聚焦了詩人興趣點所在。

“盧家”指盧家少婦。自從梁武帝蕭衍有詩曰“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為盧家婦”之後,這個盧家少婦(亦即莫愁女),就芳名遠播了。唐人的詩老愛拿她來說事。總之,這個“盧家莫愁女”,具體是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美女與愛情的代名詞。

5

漢水臨襄陽,

花開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

淚向南雲滿。

春風複無情,

吹我夢魂散。

不見眼中人,

天長音信斷。

李白的此首《大堤曲》中的愛情故事,講的并不是一種突發性的單相思。詩中的女主人公,顯然之前已經和戀人于大堤上相識定情,并且有别後重聚的約定。春來堤上百花盛開,氣候暖人,這正是約定相聚的“佳期”,但望斷雲空而斯人不見,等候者不禁熱淚盈眶。“佳期”既誤,隻有寄情于夢,可是“春風複無情,吹我夢魂散”,連幽夢中的相會也被風吹散,讓人情何以堪!

【全民閱讀】漢水臨襄陽 花開大堤暖——一道唐詩鋪砌的愛情長堤

李白(資料圖檔)

南朝樂府民歌《子夜春歌》有“春風複多情,吹我羅裳開”之句,寫一個女子被“春風”吹裾而萌動春情的微妙心理。李白此處反其意更易幾字,春風便由“多情”變得“無情”;而風吹“羅裳開”的欣悅者,也變成了風吹“夢魂散”的失意人。李白還有《春思》詩,其中吟道:“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帏?”這裡,“春風”又成了一個素不相識,卻無端闖入閨房撩動女子情思的不速之客。同是“春風”,在太白天才詩筆的驅遣下,各賦不同的比興功能,進而在意境上各臻其妙。

佳期已誤,夢魂複散,遙望長天,“眼中人”音信斷絕,大堤上守候者那一腔怅惘的情思,也就愈發綿長深遠、無休無止了。此詩筆調婉轉流麗,語言淺近而情意深長,在諸多描寫大堤女兒愛情的詩作中,它顯得更為清新脫俗,更具民歌的天然本色。

6

為憶南遊人,

移家大堤住。

千帆萬帆來,

盡過門前去。

此首《襄陽曲》的作者子蘭為晚唐詩人。此詩也是寫一個在大堤上苦苦守望戀人的癡情女。其癡在于,為了友善守候,她硬是把家搬到了大堤旁邊,以免錯過了江上不定期而至的她期待的船隻。就這樣月月等,天天盼,“千帆萬帆”從門前經過,她是否等來了她要的那隻船?詩到此戛然而止,留下了懸念。

這詩有些眼熟。仔細一想,它不就是溫庭筠的詞《望江南》的“簡約版”嗎?溫庭筠的詞曰:“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晖脈脈水悠悠……”也是在江邊等人,也是一條一條地數着江上過往船隻,溫庭筠的詞明确說“過盡千帆皆不是”,此詩雖未明說,但“千帆萬帆”既然“盡過門前去”,并沒有停留下來,顯然都不是女主人公期待的船。這種欲吐還吞、含而不露的表達,沒有滿足故事的圓滿,卻增添了詩意的蘊藉。

說它是“簡約版”,是因為溫詞的意境的确更豐富完整一些:女主人公先是梳洗打扮、滿心期待,失望後有“腸斷”沙洲的情緒反差,還有“斜晖脈脈”的景物烘托,顯得頓挫有緻。但是,此詩的女主人公為等江上心中相許之船,竟不惜費盡心力“移家大堤住”,就憑此舉,若論用情之深,守望之癡,似乎還要勝出一籌。

7

筆者已有多篇文章,談到唐代其他詩人對大堤女愛情故事的描寫。比如,張祜筆下的大堤女,情調浪漫,心思細密,她專門選擇在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中,借風兒助力,好與情人幽會。陸龜蒙筆下的大堤女,純樸熱情,待客殷勤,其溫柔親切的小兒女情态惹人愛憐。李賀筆下的大堤女,美麗溫柔又多愁善感,她以“歸帆”稀少為借口,隻為挽留心上人不要離去;又用花樹易衰喻人生易老,暗示對方應珍惜眼前的歡聚。

這一首首唐詩,均傳神地描繪出風姿各異的大堤女,寫出了她們愛的追求、愛的守望、愛的憂傷和愛的堅貞。不妨說,襄陽城下的漢江大堤,就是由唐詩鋪砌而成的一道愛情長堤。

來源:《襄陽晚報》(2022年1月21日16版)

作者:嚴愛華

編輯:高苑

校對:黃瑜

稽核:楊明陽

終審:蔡建偉

【全民閱讀】漢水臨襄陽 花開大堤暖——一道唐詩鋪砌的愛情長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