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臨朐微刊】巨同艾:故鄉的年集

【臨朐微刊】巨同艾:故鄉的年集

故鄉的年集

作者 | 巨同艾

兒時的我,一放寒假就盼望着趕年集。每逢農曆的二、七,是家鄉的盤陽集,臘月的二十二日是盤陽最大的年集。人們在年前需要置辦年貨,是以一大早集市上就熙熙嚷嚷,擦肩接踵,川流不息。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和讨價還價聲摻雜在一起,顯得格外熱鬧。

解放初期,故鄉的集市地點設在西盤陽老母廟。三間老母大殿改為合作社門市,主要經營日常生活用品。有洋油(火油)、洋火(火柴)、洋蠟(蠟燭)、洋布(棉布)、洋襪子(線襪)、洋油釘(鐵釘)等外來短缺物品。

老母廟的前後大街,左右小巷,設有各類物品交易場地。有糧食市、蔬菜市、山果市、布匹市、百貨市、條編市、禽蛋市、豬羊市、鐵器市、瓷器市、破爛市,另外還有修鞋的、修傘的、打鐵的、锔盆锔碗的、說書的、唱戲的、抽貼的、算命的、耍猴的、變戲法的、賣膏藥的、給驢蹄子挂掌的、殺豬的、賣魚的,路旁還支着一口大鍋,專賣羊肉面。

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這些攤位吸引力不大,很少光顧。感興趣的莫過于大街兩旁的年畫牆了。

賣年畫的攤位一個挨着一個,足有幾百米長。有的一溜一溜挂在牆壁上,有的平擺在街道兩旁。花花綠綠、内容各異,令人目不暇給。我和小夥伴們從這頭看到那頭,從這邊逛到那邊,很想多買幾張,可囊中羞澀,最後隻好買了一張《連年有餘》。畫面上的娃娃懷抱鯉魚,手拿蓮花,寓意生活富足。其他小夥伴有的買《老鼠娶親》,有的買《大鬧天宮》,也有的買《劉海戲金蟾》等。一幅幅色彩鮮豔,構圖奇妙,雕刻精細,栩栩如生,且鄉土氣息濃郁。

【臨朐微刊】巨同艾:故鄉的年集

剛買好年畫,一陣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把我們吸引到了盤陽西灣南岸的柳樹林中。隻見一輛輛小推車或者是驢拉排子車,上面擺放着一摞摞鞭炮箱。各家鞭炮攤前都挂了樣品,一排排一串串,花樣繁多,品種齊全。“爆仗”、“鞭炮”、“二踢腳”、“甩炮”、“泥墩子”、“轉花”、“鑽天猴”,應有盡有。賣鞭炮的人高高地站在車子上,扯着嗓子叫賣,接着就是燃放比賽,誰家的鞭炮響得洪亮,就會引起人們的喝彩,緊接着就是争先恐後的搶購。不服氣的另一家,會拿出自己的壓箱精品,競相燃放。就這樣,鞭炮聲此起彼伏,吆喝聲震耳欲聾,整個大灣的冰凍上面,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紅地毯”。這可把我們這幾個忠實的小觀衆害苦了,跟着人群從這頭跑到那頭,又從這家竄到那家,累得精疲力盡,口幹舌燥,盡管是北風凜冽,可我們卻汗流浃背。

手裡捧着一大把啞鞭啞炮的我們,想找個地方歇一歇,就一溜小跑地來到老母大殿前,鑽進了說書場。薅一把枯草墊腚,席地而坐在粗可盈懷的側柏旁。這時看到場子裡有坐着的,有站着的,圍了不少人。一群大老爺們背着褡裢,抽着旱煙,歪着頭在互相交談着什麼;三兩位裹着頭巾的中年婦女,把盛滿集貨的籃子往胳膊上一挎,兩隻手互相插在袖口中,靜靜地站在一個角落裡。這時說書人一聲幹咳,皮鼓“咚咚”響起,評書《楊家将》開始播講。喧鬧的說書場頓時鴉雀無聲,隻有那古樸蒼涼的悠悠書韻在袅袅回蕩,讓人如癡如醉。其唱至悲切處,纏綿幽怨九曲回腸的曲胡和着他凄婉沙啞如泣如訴的嗓音,聽得人潸然淚下。唱至緊要處,弦子拉得緊,鼓點敲得急,唱腔激昂高亢,聽者無不屏息,為之捏了一把汗;唱至開心處,妙語連珠,趣味橫生,笑得人前俯後仰。

不一會,我們便進入了聽書狀态。一回接一回,直到日頭偏西,說書人一聲:“要知詳情如何,且聽下集分解,”才戀戀不舍的離開了聽書場。

【臨朐微刊】巨同艾:故鄉的年集

從聽書場出來,集市上依然人頭攢動,叫賣聲不絕于耳。臘月二十二年大集不僅各類市場比平時規模更大,趕集的人數更多,而且貿易持續時間更長,直到天黑才散集。我們幾個小夥伴盡管兜兜裡沒錢 ,但一天去集市兩三趟湊熱鬧。

時光飛逝,歲月流轉。年貨的來源管道越來越廣泛,各大超市商場鱗次栉比,各色貨物,一應俱全,甚至足不出戶,隻要輕輕點選滑鼠,物流送貨員就送到你的家門,再也不用單靠趕年集購年貨了。

如今的年集規模小了,也遠沒有當年那麼熱鬧了。盡管如此,每到年集,集市裡還是人流如潮,景象繁忙。多年以來,我還是喜歡回故鄉趕年集,隻有在那裡,才能找回兒時的歡樂和美好的記憶。

圖檔/馬玉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臨朐微刊】巨同艾:故鄉的年集

巨同艾,辛寨街道一退休教師,平時喜歡寫作。

繼續閱讀